分享

【消化系统】硬化性肠系膜炎

 艾泽拉斯丶泰森 2022-10-14 发布于广东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52岁,腹部不适。同时也是2022-10-13专题:【消化系统】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病例的患者。

影像学

CT平扫:

MRI平扫+增强:

标识如下:

影像所见

CT:肠系膜系膜呈絮状稍高密度,CT值约-65Hu~-85Hu,可见“脂肪环征”、“假包膜征”。

MRI:平扫显示肠系膜见一不均质异常信号,呈T1低T2低信号,可见“假包膜征”,内部见血管穿行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病灶延迟强化,肿大淋巴结明显均一强化。

余病变略。

诊断意见

硬化性肠系膜炎

相关知识

硬化性肠系膜炎

硬化性肠系膜炎(sclerosing mesentetis)是少见的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

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病理】

病理上分为三个阶段:(通常呈不同程度混杂存在):

1、脂肪营养不良(mesentericlipodystrophy),早期,肠系膜脂肪退变或坏死,肠系膜弥漫性增厚;

2、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panniculitis),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肠系膜弥漫性增厚,系膜根部单个或多个融合肿块;

3、缩窄性/硬化性肠系膜炎(retractile mesenteritis/sclerosing mesenteritis),终末期,纤维化,可引起静脉和淋巴管阻塞。还可粘连肠管引起肠梗阻。

【临床表现】

1、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2、部位:小肠系膜>结肠系膜>胰腺周围、网膜、腹膜后及盆腔内脂肪等区域;

3、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

发热、腹部肿块;

【影像表现】

CT:

雾样肠系膜:小肠系膜脂肪密度不均匀增高(CT值-40HU~-70Hu),明显高于正常皮下脂肪或腹膜后脂肪;其内可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后可见强化);

脂肪环征:肠系膜血管和炎症之间残存有正常脂肪组织,即血管壁及结节周围可见一环形低密度圈包绕此即为残留脂肪包绕肠系膜血管,具有特征性;

假包膜征:是肠系膜炎症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的分界,代表炎症的一种自限性反应,表现为整个肿块外周可见一圈软组织密度带;

假肿瘤征:肠系膜根部单发或多发软组织肿块,周围可见放身状条索影;

MRI:

1、显示不同组织的信号特点,如以纤维组织为主的肿物,T1WI、T2WI呈低信号。

2、显示主要血管(SMA、SMV)及其分支是否受累。

【鉴别诊断】

1、肠系膜水肿最常见于低蛋白血症、心衰等,CT:表现为弥漫性肠系膜水肿增厚、可见散在条片状影、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节段性肠系膜血管边界不清,无“脂肪环征”和“假包膜征”。

2、炎症及感染性疾病致肠系膜病变:有其他脏器的炎症表现,肠系膜密度增高,边界不清。

3、脂肪瘤和脂肪肉瘤。脂肪瘤:均一的脂肪密度,无强化;脂肪肉瘤:侵袭性生长,不均质,明显不均匀强化。

4、淋巴瘤:累及肠系膜的淋巴瘤通常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的类圆形的稍强化的均匀性肿块,可融合,常推移周围小肠袢,包绕肠系膜的重要血管,形成

夹心饼”征,并可发生边界不清的肠系膜脂肪浸润。

5、类癌:呈星形放射状软组织肿块,可见钙化,呈富血供强化。

6、腹膜后纤维化: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病灶以腹主动脉为中心,位于其前方及两侧,增强可不强化至明显强化,程度不等。

7、转移癌:有原发肿瘤病史。表现为肠系膜周围多发结节,部分相互融合,伴其它部位转移。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