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panniculitis ,MP)呈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肿瘤结节”为特征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50~60岁,男:女比例为1.5~1.8 :1. 0。90%以上病人累及小肠系膜,偶累及乙状结肠系膜。 MP病因不十分明确,大多数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病变,部分MP与腹部手术、外伤、感染(除外胰腺炎)、溃疡病和局部缺血等所引起肠系膜损伤后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据统计30%MP 病人与恶性肿瘤有关(其中50%为淋巴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瘤、胸膜间皮瘤,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等。另有报道MP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还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多发性软骨炎、系统性红斑狼疮,Weber2、Christian病和Gardner’s综合症有关。 临床表现 腹痛早期较轻,以右下腹为主,性质为隐痛,反复发作,可忍受,不转移,不放射他处。有时可触及包块,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后期出现肠梗阻时,腹痛剧烈,性质为绞痛。当肠系膜血管绞窄时,可出现肠段坏死、化脓性腹膜炎,腹痛呈持续性,有腹膜刺激征表现。 实验室检查 部分表现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缺铁性小红细胞性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和C反应蛋白(CRP) 升高。 ※病理
※影像诊断 肠系膜脂膜炎术前最有用的检查方法是影像诊断,其中最重要的是腹部CT和MRI。超声和普通X线检查能直接或间接显示病变,但敏感性低。 CT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的有效方法,可明确显示病变的范围,提示病变为良性的,对有手术指征的病例可于术前准确定位。通常以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和纤维化的程度不同,CT表现各异。
雾状肠系膜,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影及散在纤维条缩影。 冠状面重建图象显示雾状肠系膜,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影及散在纤维条缩影 肠系膜根部软组织块影,可见脂环征
MRI表现 其它表现基本与CT类似。可显示显示病变纤维组织和评价血管是否受累
欢迎置顶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