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家拳的“骨架筋蓬”

 tjboyue 2020-06-07

骨架筋篷,又叫作肌松筋篷。

这两个词表面上一看没有任何联系,其实二者所指是一个意思,也可以把这两个词合起来称作:肌松骨架筋篷(棚)。下面谈一下它的内涵。

首先要说的是:只有骨节开,间架饱满,才能筋篷起来,这里骨架的“架”作动词用,不作名词用。而只有筋篷起来,才能做到肌

松,而只有肌松才能真正把大筋挑起,做到筋篷,因此骨架为首,筋篷与肌松则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骨架的作用:一是形成对敌的格斗间架(由桩架稍变即成),二是因为骨架骨撑而做到肌松筋篷,从而使人体多条大筋挑起,得到长期训练后,则成为筋粗(长)力大。三是肌松易变劲。四是骨架容易自己不变形,而叫起对手,一触之间,则敌人重心顿失。

骨架筋篷的锻练主要是通过站桩进行,而且为了达到骨架筋篷的效果,任何功法都代替不了桩功。这就是前辈的要求,“练一辈子拳,站一辈子桩”的原因和理由之一。

只有得到真传的桩功才能做到骨架,首先头部虚领顶劲,脊梁竖直,脊椎骨成垂线,圆档坐膝,双臂环抱,虎口撑圆,五指虚抓,五趾抓地,足心涵空。手形要对,也就是说骨架的梢节要合理而饱满,否则则筋梢不通,然后将四梢,两手两脚固定住,五个脖子(即四稍加上脖子)要略紧,这样全身大筋尽皆腾起。

要做到骨架篷,除了合理,真传之外,时间也很重要。一般来说至少要支持40分钟以上才能练到筋。也就是说保持合理的间架,

前40分钟,一般还是练的肌肉,40分钟以后肌肉酸痛无力,一般都要休息,而恰在这时,才是长功夫的关键时刻,肌肉酸痛之后,就无力支撑骨架结构,这时筋就被推到了第一线,发挥出它的“代偿功能”,这时才真正是练到筋了,因此40分钟之后的桩练筋,而这个秘密过去老前辈一生只告诉一两个徒弟,是内家拳中一大秘密要害之处。只有到此时,筋真正篷起来了,肌肉因无力而变松了,坚持不懈,痛苦自减,而真劲渐生。

常志朗先生住王斋先生家9年,王爹斋先生的筋骨,常先生一清二楚。常先生后来闻有人说王爹斋先生后期摒弃了筋骨训练,常先

生大笑斥之。他说王先生一生极重此道,所练所求均与古传形意无异。

常先生赴港定居后,有一弟子是国际知名牙科专家。他对常先生极重视筋骨训练大为赞同。他曾对常先生汇报说:人最有力的部位是牙齿,为什么?因为牙床部的筋腱最发达。因此,练筋是中国传统内家的一大贡献。他还说为什么鸡单腿独立支撑相对庞大身体而久站不疲稳若泰山,为什么鸡能两条细腿而奔驰如飞?就是因为鸡的双腿筋腱极为发达。

因此,骨架——筋篷(肌松),最终才能劲大力整。发挥技击特殊效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