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城县历代碑刻在线展览:碑碣类刻石

 汐钰文艺范 2020-06-07

2020

06/05

00:15

赤城热点君

赤城县历代碑刻在线展览,今日推出第一辑:碑碣类刻石

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区的燕山余脉,系潮白河水系之白河上游。其境古为黄帝部族缙云氏地;汉置女祁县,驻东部都尉;北魏设御夷镇;唐置龙门县;辽、金时期置望云县,元代升为云州;明置卫、所、堡,是宣府镇的重要屯兵之地;清置赤城、龙门二县,并置独石口理事厅,与张家口齐名。因此,历史上的赤城尚属燕北山区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已知的直接以文字符号记录史事的碑碣石刻就达227通(处)之多,保存至今的也有172通(处)。

碑碣石刻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纪史、纪事、文字、文学、绘画、装饰、书法、摹勒、镌刻、雕凿等诸多文化门类。同时也是研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民俗、宗教、艺术、科学发展变化的实物资料。

本次云展分“碑碣类石刻”和“摩崖类石刻”两大类,以两辑分别进行展示,敬请广大朋友上线浏览!

灵真观碑林

金望云县界牌刻石

形制特征:望云县界牌刻石为花岗岩质,竖立式,长方圆首形,无纹饰。宽68、厚23厘米。界石刻文为阴刻楷书,竖式4行,分作上下两段,为两个不同时代刻制。上段行5至8字,字径12厘米,为(辽或金)大安二年望云县界。下段为明万历四年重立加刻,亦4行,行4至8字。

镌刻时间:上半部分为辽大安二年(1086年)或金大安二年(1210年),所指待考。下半部分为明万历四年(1576年)。

金悉昙文真言坟幢

原发现地点:赤城县鵰鹗镇东兴堡村

收藏地点:赤城县博物馆

形制特征:幢为青石质,八棱柱状。上下边饰“万”字阴线纹,高72厘米、直径31厘米,两端中央皆有圆形卯眼。幢体大小面相间,小面每宽8厘米,无字;4个大面每宽18厘米,每面刻字4行,每行20字左右,字径3——4厘米。其中3面为悉昙文字和汉字对照书写,另一面为汉文题跋,字体为阴刻楷体。

镌刻时间: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三月二十四日造毕

元灵真观玄门掌教大宗师洞明真人(祁志诚)道行之碑

置立地点:赤城县云州乡观门口村西灵真观遗址。

形制特征:玄门掌教大宗师洞明真人道行之碑位于灵真观遗址祁志诚墓前,座东面西,与供奉丘处机的长春洞和金阁山主峰遥遥相对并形成一条直线。碑为汉白玉石质,长方形,碑身与碑首为一体。通高370厘米,宽125厘米,厚25厘米,置于一长240、宽125、高70厘米的花岗岩赑屃石座上,总高度为440厘米。

元灵真观玄门掌教大宗师洞明真人道行之碑(碑首部分)

碑首部分呈下直上弧形状,高117厘米、宽131厘米。圭首额题“玄门掌教大宗师洞明真人道行之碑”15字,竖式排列3行,字体阴刻篆书,字径高12、宽10厘米。圭额两侧各有垂首蟠龙一条,向下紧衔碑身。龙身至碑首顶端相互缠绕,并拱托火焰宝珠。

碑身共载有碑文45行2086字。其中碑阳24行1082字,碑阴21行1004字,均为阴刻楷书,字径4.5厘米。碑文题为“玄门掌教大宗师存神应化洞明真人祁公道行之碑”,由元代翰林学士太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李谦撰文;昭文馆大学士荣禄大夫平章军国事行御史中丞领侍议司事不忽木书丹;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御史中丞领司仪司崔彧篆额。详细记载了祁志诚的生平、行道经历和时代背景。

祁志诚道行碑于文革期间被移至云州水库,磨去碑阴的字迹改为云州水库竣工记事碑。1997年重新将碑回归灵真观,并按照原碑文字的内容及其特征,恢复了碑阴部分的文字。但如今,在碑阴的上部依稀可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高峡出平湖”、“为人民服务”等字迹,为祁志诚道行碑又平添了一些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迹。

立碑时间: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菊月吉日立石。

元佛子山宝峰寺白牛琮公禅师塔铭

碑长方形,普通石质,纵58厘米,横35厘米,厚9厘米,碑面除仅单线阴刻边框一周外,无其他装饰。文字竖式排列,共17行,满行41字,字体阴刻楷书。

明赤城温泉重建瑞云寺碑

形制特征:重建瑞云寺碑为砂岩石质,竖立式、长方圆首形。高311、宽126、厚30厘米。碑额两侧及其上部线刻如意祥云图案。额题“重建瑞云寺记”6字,竖式排列3行,字体阴刻篆书,字径高19厘米。

碑阳题为“重建瑞云禅寺记”,碑文为阴刻楷书,竖式25行,满行47字,全文共842字,字径4厘米。碑阴:碑首线刻如意祥云纹饰;碑文记载捐资、捐物人名及所捐数量。

镌刻时间: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八月十五日

明赤城静宁寺《藏经阁记》碑(拓片)

收藏地点:赤城县博物馆

形制特征:《藏经阁记》碑为沉积岩石质,长方弧首形,除额首处施以阴刻祥云纹装饰外,无其他装饰。

碑高60、宽37、厚12厘米。额题“藏经阁记”4字,横式排列1行,字体阴刻楷书,字径高4厘米、宽3.5厘米。碑文竖式排列,共14行218字,满行21字,皆为阴刻楷书,字径2厘米。

镌刻时间: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五月吉日立石

明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昌平侯追封颖国公谥武襄杨公神道碑

置立地点:赤城县样田乡杨家坟村西杨洪家族墓地。

形制特征:杨洪神道碑为汉白玉石质,长方圆首形,地上现存高度159厘米,下半部分碑身被掩埋于地下。碑宽90厘米,厚28厘米。

额题“颖国公武襄楊神道碑”9字,竖式3行,阴刻篆书。因风化严重,部分字迹脱落残损,模糊不清。题周边环饰如意祥云图案。

碑阳:碑文竖式43行,阴刻小楷,全文2831字,字径2厘米,碑文残损严重,部分碑文不易辨识。

碑阴:碑首饰如意祥云图案,碑身周边饰卷草纹边框,碑文竖式16行,字体阴刻楷书,字径3.5厘米。该碑文为成化十一年(1475年)楊信利用原神道碑阴镌刻,全文400字。

镌刻时间:碑阳: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

(4)明独石城镇朔将军杨公生祠碑拓本

收藏地点:赤城县博物馆。

原置地点:赤城县独石口城。

形制特征:镇朔将军杨公生祠碑为汉白玉石质,长方弧首形,通高197厘米、宽78厘米、厚20厘米。额题“镇朔将军杨公生祠记”, 竖式3行9字,字体阴刻篆书,字径9厘米。题周围饰以阴刻如意祥云图案。碑文竖式排列18行,满行34字,共374字。字体阴刻楷书,字径2.8厘米。

镌刻时间: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九月

明赠都督杨公(景)夫人施氏墓表

置立地点:赤城县样田乡杨家坟村西杨洪墓地。

形制特征:明赠都督杨公夫人施氏墓表为花岗岩石质,长方圆首形。高210厘米、宽100厘米、厚24厘米。额题“明赠都督杨公夫人施氏墓表”12字,竖式排列3行,每行4字,字体阴刻篆书,字径高10厘米、宽8厘米。题两侧满饰阴刻如意祥云纹饰。

碑文竖式排列,题为“赠特进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杨景夫人施氏墓表”。全文 共27行924字,满行42字,字体阴刻楷书,字径3厘米。碑座赑屃造型,现已被多年淤泥掩埋。

《明赠都督杨公夫人施氏墓表》碑由明代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庐陵刘儁克彦撰文、征仕郎中书舍人云间俞洪书丹,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兼侍书永嘉黄蒙养正篆额。

镌刻时间: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

明赤城温泉“关外第一泉”碑

置立地点:赤城县温泉度假村滚池旁。

形制特征:“关外第一泉”题刻碑为砂岩石质,长方圆首形。高255、宽91、厚19.5厘米。碑身沿边阴刻卷草纹装饰边框,框宽6.5厘米。题为“关外第一泉” 5字,竖式排列1行,字体阴刻楷书,字径47厘米。

镌刻时间:明万历六年(1578年)

翰云门额刻石拓本

搜藏单位:赤城县博物馆

形制特征:刻石为青石质横式门额,长106厘米、宽58厘米厘米,厚18厘米,碑面四周阴刻4厘米宽卷草形装饰纹样。

额题“翰云”2字,字体阴刻双钩楷书,字径48厘米。上、下各有落款2行,均为竖式排列阴刻楷书,字径3.5厘米。上款“万历十二年甲申夏伍月朔日之吉 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浙东陈性学题”28字,下款 “分守左参将都指挥云中麻承勋 分巡兵备道右参议潞阳刘葵立”26字,

镌刻时间: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五月一日

明镇宁堡修城碑

形制特征:《修城碑记》碑为砂岩石质,长方圆首形。残高85、宽64、厚18.5厘米,碑身周边阴刻卷草纹边框,边框宽3.5厘米。额题“碑记”2字,横式排列1行,字体阴刻楷书,字径6厘米。题周围环阴刻祥云纹图案。碑文题为“修城碑记”,阴刻楷书,竖式16行,满行现存22字,字径2.5厘米,全文共存179字。

镌刻时间: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

明马营松树堡门额刻石

所在地点:赤城县马营乡松树堡北门上方。

形制特征:松树堡门额刻石为青色花岗岩石质,横卧式、长方形。长120、宽50厘米,外框宽20厘米。周边砖砌外边框,两侧边框内做砖雕装饰。额题楷书,阳刻“松树堡”3字,字径30厘米。下款阴刻楷书“嘉靖丙午年肆月吉日立”10字,周围阳刻边框线,框宽6厘米。在两侧边框上分别镌文,上款阴刻楷书:“防守松树堡龙门卫指挥使张国恩復建” 16字,下款阴刻楷书“万历二十九年孟秋吉旦”10字。

明大海陀修建宝山寺碑拓本

形制特征:修建宝山寺碑为石灰岩质,长方圆首形,高121厘米、宽57厘米、厚13厘米。

额题“宝山寺记”4字,竖式排列2行,字体阴刻双钩篆书,字径高9厘米、宽8厘米。题外施以双钩阴刻祥云纹装饰。

碑阳:碑文题为“宝山寺记序”,竖式排列19行,满行32字,可辨认260字,字体阴刻楷书,字径2.5厘米。

碑阴:题为“助缘”2字,横式排列,阴刻楷体,字径9厘米,两侧双钩阴刻卷云纹装饰图案;额顶部楷体阴刻“”字。碑文为善众捐助记录,但因字体微小,镌刻浅淡,大部分字迹已磨损难辨。

镌刻时间: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

明赤城温泉“寒谷温泉”碑

置立地点:赤城温泉度假村总泉旁。

形制特征:“寒谷温泉”题刻碑为砂岩石质,长方圆首。高255、宽85.5、厚17厘米。碑身沿边阴刻卷草纹边框,框宽6厘米。题为“寒谷温泉”4字,竖式排列1行,字体阴刻楷书,字径42厘米。上款“武陵顺山姚学闵”竖式1行7字;下款,“分巡道兵备副使王琁」分巡道兵备佥事刘葵」分守北路左参将麻承勳」时萬暦己卯仲秋立”竖式4行36字,字径3.5厘米。

碑座,覆斗形砂岩质,高52、上长96、上宽41.5、底长102、底宽53.5厘米。座身浮雕如意云头形开光,内雕刻“芝牛望月”图,两侧开光内刻花卉纹。

镌刻时间:明万历七年(1579年)

明汤兆京《滴水崖》题诗残碑拓本

收藏地点:原碑立于后城滴水崖,后损坏并已消失,现仅存碑残块拓本于赤城博物馆。

形制特征:《汤兆京滴水崖题诗》碑形制规格已无法考证,拓本宽67厘米、高64厘米。从碑刻残块可见文字竖式排列,边有阴刻卷草纹装饰。碑文为阴刻行书,现存9字,字径高12——18厘米。《赤城县志》(艺文志)中载有题诗全文。

碑文录入

千尺丹崖插碧天,八窗虚敞杂云烟。

度索人如鸟,凿石为楼户倒悬

空有尚余功德水,非无已现妙庄禅

夜深清磬云中落,万籁希声月满川

明汤兆京灵真观题字残碑拓本

收藏单位:原碑立于云州灵真观,后损坏消失,现存残碑拓本于赤城博物馆。

形制特征:汤兆京灵真观题字碑形制、规格已无法考证,残存拓本长68厘米、宽52厘米。碑文为阴刻行书,竖式排列,现存“磬巗月满”、“汤兆京书”8字。题字高19、宽14厘米。落款字径高12、宽11厘米。

明商辂“题叶参政八城社学诗”碑

形制特征:“题叶参政八城社学诗”碑为砂岩石质,长方圆首形,无纹饰。高144、宽102、厚22厘米。额无题。碑文题为“题叶参政八城社学诗”,竖式排列23行,现存满行27字,全文存487字,字体阴刻楷书,字径2.5厘米。

镌刻时间: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

明承德郎甘肃行太仆寺寺丞钱君墓志铭拓本

收藏单位:赤城县博物馆。

出土地点:1983年出土于赤城镇兴仁堡村钱家洼。

形制特征:钱鲲墓志为青灰色、正方形石灰岩质,边长68厘米、通厚22厘米。志盖题为“皇明承德郎甘肃行太仆寺寺丞钱君墓志铭”18字,竖式排列5行,字体阴刻篆书,字径高11厘米、宽8.5厘米。志文题为“皇明承德郎甘肃行太仆寺寺丞钱君墓志铭”,竖式排列31行,满行35字,全文共908字。字体阴刻楷书,字径高2厘米、宽1.5厘米。

《皇明承德郎甘肃行太仆寺寺丞钱君墓志铭》由赐进士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地方前左春坊左庶子经筵讲官朝邑韩邦奇撰文、赐进士通议大夫户部右侍郎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地方兵科都给事中休宁汪玄锡书丹、赐进士中顺大夫通政司右通政奉 勑清黄前吏部验封司郎中任丘张忠撰盖。

(9)清赤城温泉“洗心”碑

置立地点:赤城温泉度假村总泉旁。

形制特征:“洗心”碑为褐色普通石质,长方圭首形。高263厘米、宽110厘米、厚22厘米。置于总泉旁山崖下人工剔出的凹槽内。碑额部分阴刻7厘米宽卷草纹饰一周。额题因石质磨损漫漶不清。题左、右两侧以对称形式阳刻石狮各一座。题为“洗心”2字,竖式排列1行,字体双钩摹刻楷书,字径高71、宽64厘米。左、右各有落款,左款为“康熙十年岁次辛亥新安胡之浚书”14字,右款为“太子少师和硕额驸耿昭忠题”12字。字体亦均为双钩楷体,字径高11、宽9厘米。

镌刻时间: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

清黎家堡捐修桥梁碑

形制特征:捐修桥梁碑为汉白玉石质,长方圆首形。高115厘米、宽61厘米、厚14厘米,四周施以宽4厘米阴刻水波夹卷草纹装饰。

额题“万古流芳”4字,竖式排列2行,字体阴刻双钩行书,字径高7.5厘米、宽6.5厘米。题左、右单线阴刻祥云装饰图案。碑文题为“捐修桥梁序”,竖式排列23行,共590字,满行30字,字体阴刻行书,字径2.5厘米。

镌刻时间: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

清赤城县重修斗母寺碑记

存放地点:赤城县赤城镇东大村。

形制特征:重修斗母寺碑为青石质,长方圆首形。残高95厘米、宽72厘米。四周施以宽5厘米阳刻卷草夹牡丹、莲花纹装饰。

额题“乐善好施”4字,“乐”字仅见右下角部分,竖式排列2行,字体阴刻双钩楷书,字径高7厘米见方。题左部分已缺失,右部分阳刻云龙纹装饰图案。碑文题为“重修斗母寺碑记”,竖式排列25行,现尚存442字,字体阴刻楷书,字径2.5厘米。

镌刻时间: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

(11)民国方振武驱寇安边

收藏单位:赤城县博物馆。

原置地点:赤城县独石口城。

形制特征:驱寇安边碑为汉白玉石质,长方弧首形,无装饰,通高197厘米、宽78厘米、厚20厘米。题为“驱寇安边” 4字,竖式排列1行,字体阴刻双钩楷书,字径27厘米。左、右各有落款,右款“民国二十二年九月一日”;左款“抗日救国军总司令方振武题”。款识字体阴刻隶书,字径6厘米。

镌刻时间: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