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出的粪便, 先是硬的, 后来又变成稀的, 到底是啥问题? 抓紧调理

 爱存文 2020-06-08

凡是去中医门诊,少不了要被问及到粪便,大病小病基本都绕不开这一点。中医讲“百病由脾虚而生”,脾是主运化的,运化功能失调,就会反映在粪便上,有些同事就说“粪便能知百病”。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老中医而言,这句话丝毫不夸张,往往能从粪便察觉到体内的疾患。

点击加载图片

今天要说的大便先是硬的,后来又变成稀稠的,也属于大便的一种形态变化,而且是很常见的。接待的患者中,有不少人都遇到过类似问题。这种排便的异常,反映出来的是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调理了?

中医认为,大便先硬后稀,对应的问题是脾虚肝郁。所谓脾虚肝郁,实际上是肝郁脾虚,多是由于肝郁冲犯了中焦,扰乱了脾气而形成的脾虚。

点击加载图片

大便干硬就是由于脾虚后,食物无法有效运化,形成了大量残渣所致,也就是常说的“完谷不化”。用西医的话讲,相当于消化不良。

凡是有过消化不良经历的人,都曾经有过大便先硬后稀、时硬时稀的问题,脾虚肝郁的人也是如此,有时大便干硬难以排出来,有时大便稀薄如水。不过,在更多情况下,大便是不成形的。

点击加载图片

大便不成形,黏腻冲不走,主要是由于脾虚继而引发了湿气重的问题,这在夏季也更为常见。湿气重,又会进一步加剧脾虚,使得脾虚更难以治好。

很多患者反映,脾虚是个“万年病”,难以调理,也确实如此。脾虚属于中医上的慢性病,比西医上的高血压、高血糖更难治。但慢性病有慢性病的好处,发病不突然,有更多的时间预防和阻止其复发,脾虚也是如此。

点击加载图片

脾虚的人总也调理不好,就是和情绪有关。脾虚的各种症状,比如腹泻、腹痛、腹胀等,随着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也会变得更激烈。情绪平和以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在调理脾虚,尤其是脾虚肝郁时,往往需要用到一些舒畅情志的食材,比如山药、阿胶、玫瑰花、芡实等。

食材的调理远远不如自己控制心情见效更快,一般我们就建议患者,要多散步、多打太极拳,年轻的女性则建议练习瑜伽,这些都能有效控制情绪,从而避免脾虚的不良症状发生。一般坚持从这些方面做好,大便先硬后软、粪便不成形、腹胀等问题就很少发生。

点击加载图片

从西医来讲,大便先硬后软,主要就是肠道功能紊乱了。肠道功能紊乱包含的种类也有很多,比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或便秘,以及功能性腹胀气等。其形成原因却相对简单,很少是器官性病变,多是和患者自身的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大、饮食不洁等因素有关。

引起肠道功能紊乱的关键因素,也就是情绪。现在人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很难有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肠道喜“慢、静”,达不到这两个条件,肠道难免出问题。所以,从西医来讲,大便先硬后软,也先要调理情绪,别急着做各种抽血、化验之类的。

点击加载图片

中医所讲的脾,不是单一的脏腑,而是一个系统性说法,和肠道功能有着相似性。在调理方法上,也有着相似性,慢的生活节奏,稳定的情绪,都是调理的“法宝”。只要患者能从这些方面做起,也就不用担心脾虚,肠道功能紊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