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法根、虞大明《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断对比赏析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作家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堪称抒写童真童趣的经典,读来回味无穷。文本鲜明的语言特色和洋溢于字里行间纯真自然的情感,吸引了许多名师选其作为课堂演绎的“经典”。薛法根、窦桂梅、蒋军晶、虞大明等名师都公开执教过此文,在课堂上展示了他们对文本深刻而独到的教学解读与诠释。其中,薛法根与虞大明两位老师的课堂,给我留下过较深印象。现各择一、二片断,与大家一起分享。

整体把握,有异曲同工之妙

名师们的阅读教学都遵循阅读规律,关注学段目标和文本特点,初读阶段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但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他们又各有各的特色,对比欣赏,总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虞大明教学片断:

师:第一遍读,可以快速浏览,想一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当你有所感触的时候,就在课题旁边用词语记录下来,开始。(生自主浏览,写旁注)

师:来。你说一个。

生:五谷丰登的园子。

师:你说“五谷丰登”,是不是说园子里什么东西都有?我们用另外一个词更准确,你自己修正。

生:应有尽有。

师:这个词怎样?好,我们就把这个词写上去。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园子。

生: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师:有这种感觉的孩子请举手。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师板书五彩缤纷)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师板书:生机勃勃)

师:还有吗?

生:自由自在的园子

师: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板书自由)

师:还有吗?

生: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园子

师:这个词跟哪个词意思差不多?

生:五彩缤纷

师:是啊,相同意思的,咱们写一个就行了。作者在这样的园子里不仅感到自由,而且感到无穷的乐趣。用哪一个词概括?

生:快乐

师:对呀!这还是一个快乐的园子。(板书:快乐)

师:真会读书。学略读课文,我们通过初读,对园子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是学好略读课文的第一步。同学们真了不起。一起看着板书说说,这是一个——

生: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园子。

薛法根教学片断:

师:现在请三位同学带着课本上来,我们一起来听写三组词语。谁愿意?好,这三位同学比较积极上进,勤奋。(指着三位学生)你们每人听写一组,其他同学三组词语都要默写(众笑)。每组词语老师只念一遍,所以要用心听,用心记,不可以偷看,记住了吗?

师: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再写一个和刚才四个词是同一类的词语,想一想,应该写哪一类事物呢?    第二组:玉米、黄瓜、倭瓜、韭菜、谷穗。    (指其中一位学生)这位同学很聪明,他先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这叫信息,然后再把词语写下来,这叫诀窍。(其他学生纷纷仿效)    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要注意这五个词语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了解了有助于你把它们记住。    ......

师:这些词语全写对的请举手。(对举手的学生)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预习课文时要把生字词划下来,读读、写写。还可以把词语进行归类,这样可以帮我们记得更牢。

师:同学们,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有这么多的昆虫、这么多的庄稼。在我童年的眼里,这些昆虫、这些庄稼又是怎样的呢?读读描写昆虫和庄稼的两个段落。大声地、用心地读,要让老师听得到你读书的声音。

生:(投入地读书,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师:谁来读其中一个段落。其他同学用心去听,他是怎么读的,更要用心去感受,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能不能用个词语来概括。

......

师:这个词好,生活充满温馨。

看看我们同学读了作者的文字后,心里有些怎样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生:(齐声回答)应有尽有的园子。

生:(齐声回答)无拘无束的园子。

师:还是一个——

生:自由自在的园子、多姿多彩、鸟语花香的园子。

师:我们还感受到这是一个——

生:温馨的园子、生机盎然的园子……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

虞老师紧扣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开门见山,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浏览并进行旁注之后,虞老师组织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板书关键词,再引导学生看着板书概括:这是一个——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园子。初读课文,概览大意的学习任务完成得行云流水。薛老师以组块教学见长,教学本文也不例外。薛老师从听写几组词语开始引入课文的学习。这几组词语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通过词串的形式不着痕迹地复现了课文中描写的主要事物,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听写完词语之后,薛老师很自然地抛出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原来,表面是在听写词语,实际上这些词语对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可谓匠心独运。毫无疑问,接下来整体感知和把握的环节便轻松自然了。另外,上面两个片断当中,两位老师都在润物无声地传授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读写结合,显言意互得之法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最怕生硬嫁接,言意分得,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而虞老师和薛老师的课堂,却给我们提供了言意互得的范例。

虞老师教学片断:

师:关于倭瓜,关于玉米,虞老师也写了这样一段话,请看。(课件呈现老师下水文:倭瓜长蔓了,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黄瓜也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怎么开,都很美,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玉米苗也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一切都是美的!)快速浏览,你读出了什么?相信你读了这段话,你就会由衷地发出感叹,哇——这景色——

生:好美啊!

师:你看,同样描写的是这些景物,但是写法不同,我们的感受也不同。从这段话里面,我们读出了景物的什么?

生:美。

师:萧红的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园子的——

生:自由。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难道仅仅在倾诉景物的自由吗?它实际上是在表达——

生:自己的自由。

师: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自由的心境。这样的写法就叫做——

生:借景抒情。

师:透过这段文字,萧红她一定在诉说——(生在配乐中补读)课件出示:我愿意(摘黄瓜),就(   );我愿意(捉蚂蚱),就(   );我愿意(      ),就(   );

师:这样的事例举得完吗?

生:举不完。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述——在这样的园子里,我——

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薛老师教学片断:

师:作者说,我的童年是快乐、自由、幸福的。其实,作者写她祖父的园子,其实是写她的童年,写她童年的快乐、自由、幸福。为什么还要写园子里的这些昆虫和作物呢?

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园子里才能快乐幸福地生活。

生:不能在园子里闹,就没有快乐了。

生:还有这么多东西陪伴着我,所以我快乐。

生:没有这么生机勃勃的园子,就没有她幸福的生活。

师:(提示)看看园子的特点,我童年生活的特点,发现什么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园子,她的童年才会这么快乐幸福。

生:先写园子生机勃勃、无拘无束,更能衬托作者的自由和快乐。

师:对啊!作者既写自己在园子的生活,还借园子里的景物,来抒发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这就叫——借物抒情。特别是课文倒数第二段,一切都活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她实际是写她自己也是自由的,只是她没有直接写,而是借了倭瓜、黄瓜……来表达自己也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师:老师想出个题目:请你借课文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自由自在的写法来直接写一写我在园子里也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参照课文倒数第二段,自己学着写一写。要会借,借用课文中特别的写法,句式要有点变化更好。

(学生在本子上练写)

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东西要珍惜,把它当作课文来读,用心读。

生:我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快乐的,没人管没人骂,冬天到水里游泳捉鱼(生笑,师插话:搞错季节了。)夏天到河里游泳捉鱼。栽花时把种子踢飞也没事,铲地时把谷穗铲掉留下狗尾草也没事,浇菜时把水浪费了也没事,拔草时,把可以吃的连根拔了也没事……

师:没事,什么都没事,真的没事。(众大笑)他用了生活化的语言——没事,写出了那种自由和快乐。

......

虞老师在引导学生细研课文时,自始至终都关注“怎么写的”,使学生在体验、感悟的同时,发现了作者表达的秘妙。研读“自由之事”时,虞老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文本内容自主体会“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了”;研读“自由之景”时,他又引领学生读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习得“借景抒情”的写法,并顺势引导学生“诉说”与作者萧红产生的共鸣之情:我愿意(摘黄瓜),就(   );我愿意(捉蚂蚱),就(   );我愿意(      ),就(   )。这便自然而然地做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悟”,使阅读教学得意亦得言。薛老师在学生体验文本之情趣的同时,旗帜鲜明地引领学生聚焦文本的艺术表达,将“体验”与“表达”融入一个版块当中。在进一步讨论作者为何花许多笔墨写园子时,薛老师适时引介“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并巧妙地将文中含蕴的笔法转换为学生练笔的内容和目标:请你学习作者写园子的语言去写一写作者的童年生活。学生在课堂上“用笔思维”,融会文意文法,展开想象,又有创造,这种心领神会后的倾吐,显得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给我们提供了读写结合的科学范例——将领悟写法的训练与课文内容的理解体验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言意互得,相得益彰。

写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