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足儿童立场,起步作文才能点燃希望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立足儿童立场,起步作文才能点燃希望
文/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王逸秋
新学期到了,我又“半路”接手了一个“新班级”。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新班级的语文学习情况,开学不久,我就在班里进行了一次单元小测试。
前面基础知识部分倒还好,可到了习作部分,孩子们就开始“抓耳挠腮”了起来。
“老师,我就能写出两句话。”
“老师,题干说的神态是什么意思啊?”
“老师,我能多写几个朋友吗?因为只写一个朋友写不出几句话。”
“老师,什么样是最熟悉的朋友啊?”
“老师,一定要写事情吗?我不会写……”
真是“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没想到一个这样的写朋友的习作难倒了这些孩子。卷子收上来以后,我先看了孩子们的写作部分,不出所料,大多数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写,没话可说。
后来我又询问孩子们,二年级的时候有没有写过人、写过故事,结果孩子们一脸迷茫地看着我。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样能够让孩子们对写作不排斥,并且能够在习作表达上有所提高呢?
自己入职刚满两年,又刚刚送走毕业学年。对于中段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很了解,又重新接手一个班,压力还是很大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询问了李竹平老师。
李老师听了我的疑惑,先告诉我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出现的一些特点。然后就习作指导课的教学给出了一些他的建议。之后,我就李老师提出的意见,在自己的习作指导课上做了一些调整。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如果上来就让他们写成篇的作文,他们肯定会有畏难情绪。再者,他们既然不会写故事,那我就先教孩子写日记。将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提前学,让孩子们先学会记日记。由学习写日记来明白如何把一件事说清楚。
“小熊猫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记日记,你们以前记过日记吗?”
“老师!我们学过!”
课堂上,孩子们一听说学写日记,马上大声地告诉我,他们都学过写日记。我心里疑惑,如果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不至于连一个段落都写不出啊。
“那你们多久写一篇呢?”
“老师,我们就是学过,没怎么写过。”
这下我了解了,孩子们这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日记的作用,我引入了思维导图,让孩子们就开学第一周的发现来说说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马上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随后,再让孩子们学会选择要记录的内容,即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来记录。但是这时候又有孩子提出,不知道怎么写。针对这个问题,竹平老师给的建议是,先让孩子会说,然后再引导孩子把说出来的内容写出来。
孩子们上课说的热闹,都愿意把自己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和大家分享。这个时候我自己再趁热打铁,和孩子们约定每周都要写两篇周记,记录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再来和大家分享这些故事,孩子们都觉得这很有意义,也就不愁周记了。
二、重视教师的示范和课堂上针对性引导
在学习过周记之后,孩子们对记录故事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时候,我把上次单元测试中的作文题目又拿了出来。准备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写写这个作文。这次的作文和本单元的习作练习相关,要孩子们写自己的好朋友。
李老师就这个作文的训练给了我两个建议:一个是要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个是要做好示范,给学生一个儿童化的,可模仿的语段示例。
上课开始,我给了孩子们两个文段,让他们猜猜文段里写的都是谁。
A、我的好朋友,中等身材,他喜欢看书,还乐于助人。
B、在我们班,他个子最高,可谓身强力壮。有一双小眼睛,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眯成一条缝,像弯弯的小月牙,真让人喜欢。他不仅学习好,还是个“小书迷”,每天的课余时间,他都会津津有味地看课外书。
孩子们看了第一个文段,说出了很多个答案。当孩子们问我到底是谁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他们答案。当我给出第二个文段时,只听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出了这个孩子的名字。然后再用问题引导孩子发现“为什么第二个文段让他们能够读过就知道是谁”,而第一个文段却不能。
“孩子们,为什么你们读第二个段落就能这么快猜出答案呢?”
“孩子们,那如果要你去写自己的朋友,你会介绍他什么呢?你们可以利用上节课的学到的思维导图,来总结一下吗?”
“孩子们,除了这些,要想突出一个人的特点,还可以写什么呢?”
随后,孩子们很快就根据问题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即要抓住这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写。随后孩子们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出了一个人的突出特点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即外貌、表情(神态)、动作、性格、爱好等。甚至有的孩子还说到了可以写与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来说明这个朋友的特点。
在这节课当中,我听从了李竹平老师的建议,从学生角度出发,不急着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给予恰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们进行真正的思考。同时,适当的教师示范更是必要的,因为孩子们刚刚步入三年级,正是从浪漫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时候给了示范,他们才能有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
值得高兴的是,很多孩子在这一节课后,变得“文思泉涌”,不停地问我一页纸不够写怎么办。或许很多时候孩子们不是真的排斥写作,更多是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如果在写之前引导孩子们把思路理顺,他们写起来也就不那么费劲了。
三、给孩子们展示的平台收获成就感
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学习写作更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让孩子们学会用文字来表达。因此,为了鼓励孩子们更好地表达自己,我和孩子们说要在班级办属于我们自己班的教室月刊。上面刊登的内容就是每次得“选”的周记或者在习作中得到了三颗星的文章。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印在了班级月刊上,有的孩子下课还激动地告诉我,想回去写写诗歌,争取早日发表。
不仅如此,班级外面的展板上,针对每个月的习作都会进行评选,教师打印后进行展出,九月就有七位同学的文章展览在外面,这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激励写作的方式,更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用文字展示自己的平台。
 

 
 
附:同一个孩子指导前后的作文对比
指导前:
我的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叫杨杨,他长得很高。一双眼睛在镶嵌在眼眶上炯炯有神。他有一个大鼻子,一个细细的眉毛,一双大大的耳朵,最后还有一头乌黑色的头发。
我和杨杨每天都在我们家楼下做运动、做游戏。有时候我们孩子楼下打篮球,他平时特别喜欢跟我一起玩。只要课间没有作业,他都会来找我去外面玩。他人也很好,比如说我忘记带饭卡、铅笔,他都会借我的。
我喜欢我的好朋友杨杨。
 
指导后:
我的好朋友
白居易说:“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我的一位好朋友——杨杨
他个子不高,中等身材,有一头乌黑色的头发,在黑黑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他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更是我们班在国旗下表演时的主持人。
我们经常在一起写作业、做游戏。有一天,上语文课,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语文作业,又布置了抄词的作业。我和杨杨都飞速地写了起来,我们两个进行比赛,谁先到了老师那里并全对,谁就赢了。
我的手马上就飞快地动了起来,杨杨也不认输。我们的眼睛紧盯着本子,不一会儿,我就写完了,并且飞快地去老师那儿判作业了,但是杨杨还差一点儿词语没写呢。老师给我判完了题之后一看是100分,我高兴的把下一个作业给老师。但这时杨宁一也写完了,他也过来排队。
老师给我判完了之后说:“你有一个新鲜感的句子没标,赶快回去改正。”我瞄着杨杨,他也有错题,我快速地改了过来,去排队给老师看。老师说:“你改正确了,可以写别的作业了。”我又等了杨宁一小会儿,看他也写完了,这一次,我比过他了,我感到很开心。
虽然我和杨杨经常比赛,但是他和我还是好朋友,我喜欢我的好朋友杨杨。

相关链接:
这里汇编了80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备课资料,篇篇是干货哦
试答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的几个疑问
试答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的几个疑问
统编教材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142篇都找齐了(有音频)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好教和难教
四上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教学构想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策略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四上提问策略单元课堂操作实践的几点建议
四上策略单元四篇文章解读与教学建议完整版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可能想法有不同)
统编版教材语文园地栏目变化解析与教学建议
关键词检索
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在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I统编版I新教师听读课I听读课案例I听读课实录I作文指导作文指导1I班主任I情绪管理I读书I电影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