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杰 I统编六下第一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建议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统编六下第一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文/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李杰
★整体解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的差异,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本单元围绕这样的主题编排组织学习内容,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以及查阅资料,对全民族共有的传统民俗活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家乡的独特民俗活动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能够通过对民俗活动的系统认识,体会到蕴含其中的淳朴民风与浓浓亲情,进而产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之情与传承之志。
围绕“民风民俗”的人文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三篇讲读课文,一篇自读课文。分别是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沈从文的《腊八粥》,古诗三首(韩翃《寒食》、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王建《十五夜望月》),马晨明的《藏戏》。选编的这四篇课文在内容上紧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给了学生一个本单元进行读写活动的特定情景。选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节日民俗,如过春节和吃腊八粥,虽是中国人所普遍拥有的传统习俗,但作者在进行内容表达时,立足自己所在地域的风俗特点,在内容安排上,侧重各有不同。因此,深入学习这四篇课文,更有利于落实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即“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纵观统编版语文教材,与“表达内容的组织安排”“体会(或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相关的语文要素,我们可以依照册序列举出如下: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就“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语要素点,教材相关单元都给出了相关阐述。一二年级,主要给出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具体方法,而且比较直观简洁,如借助图片,提取主要信息,启发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到了三四年级,阅读要素中关于内容的关注从整体转移到部分,即关注文本内各部分内容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人物事件关系等,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编排,从而更具体充分地表达主要内容或观点。到了五六年级,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方法的基础之上,语文要素方面则进一步明确了举一反三的综合性运用。如“梳理信息”“抓住关键句”,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运用于文章的情感体会,又可以运用于内容的把握。找到共通之处的同时,也要明确,什么样的信息有助于把握内容,什么样的句子是把握内容的关键句。在文本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关注点也更加细致,深入到文本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比重关系,什么样的内容要详写、怎样详写,有何意义等等,从而提出领会文章主要意思的更高级的方法——通过分清主次,来领悟要点。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关于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安排,是遵循了一定的循序渐进原则的。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分清内容的主次”,另一个是“体会如何详写主要部分”。这两点之间是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的。任何一篇文章,由于表达主题的需要,作者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取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生通过文本阅读与学习,可以领悟到“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材料安排,把一个主题表达清楚”,这些不同方面的材料之间,往往呈现的是一种互相并列的关系,在主题表达上具有同样的地位。到了六年级下册,我们所接触的文本,显然在材料组织上有更高级的“技巧”,由于不同方面的材料对于主题表达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材料与材料之间会在比重安排上呈现出一定的“失衡”,而不再是并列。我们参考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交流平台”部分的结论,即“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而在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可以更好地领悟文本的内容以及中心思想。另外,我们通过阅读文本也可发现,详写的内容,也并不是面面俱到,铺开来写,而是突出最具特色的部分,着重笔墨,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对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进行了细致剖析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选文内容,本着可操作、可表现、可评价的原则,我们将本单元的阅读学习目标,细化为以下四点: 
1.通过了解不同地域的不同风俗习惯,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产生兴趣。
2.理解分清文章主次,能帮助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通过看一篇文章中不同部分的篇幅长短判断文章内容的主次。
3.通过细致阅读课文详写部分,了解作者在写主要内容时,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活动、事例,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品读文章中细腻生动的描写,积累、感受,生动有趣的朗读优美的语句,积累与丰富语言,并能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纵观十二册统编版语文教材,与本单元纵向相关的表达训练要素汇总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见,三下第三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在素材内容上与本单元十分相似,都是要关注传统民俗,这也与本单元的文本阅读内容在范围上相一致。而且,对于如何将习作的重点部分写清楚、写具体,以往的表达训练要素都有所涉及。可以说,基本的写作方法,学生已经掌握。进入高年级,学生更需要的是写作技巧方面的一种拔高,而本单元表达要素安排恰好满足了这一技能需求。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相互关联,意在启发学生在习作时做到详略得当,并能够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即在习作的时候,能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并写得具体详细一些,而对于次要内容,要写得简略一些,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清楚。其次,关于民俗民风的知识掌握,不局限于本单元的阅读文本,主张自主探究,广泛查阅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的创作。可以说,本单元习作不仅仅要求将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学以致用,更强调对所掌握的表达要素与阅读要素进行综合性运用,这也是六下习作训练点的一种普遍要求。综上所述,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四点:
1.明白“风俗”指的是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有通过文字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家乡风俗习惯的愿望。
2.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父母等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了解家乡的一种风俗,特别是相关内容的寓意;从风俗的特点、来历或自身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进行构思,想清楚从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适当地表达自己对某一风俗的感受,注意详略得当;习作时能够模仿借鉴《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课文中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让自己的习作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3.相同的意思能够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4.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互相分享习作,从分享中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特点;能从所写内容、详略安排等不同角度欣赏评价同学的习作;根据同学的意见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教学规划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细致分析,本着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扎扎实实落实目标的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我们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进行了如下规划。
板块一,阅读导语,激发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揭示了不同地域之间因地理环境或人文历史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的民俗民风。对学生而言,“导语”不仅仅串联起本单元阅读文本的内容主题,更关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不同地区民俗不同特点不同,作者在写作时,着力表达的特点和重点也不仅相同。因此,首先对话题导语进行理解,对于之后的文本学习有极大的助力作用,是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揭示。而且现阶段,多数学生对于风俗的了解,多停留于表面,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传统的民俗活动,正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因此引导学生对于风俗的地域性与多样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所以,在课程的一开始,我们可以就导语的内涵,设计问题,引起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一说“什么是风俗?”。同时,借助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部分关于“吃年糕、吃鱼、刻蝙蝠”等事例,进一步鼓励学生分享“你知道的地方风俗以及寓意”。借助讨论,学生能够打开思路,还可以进一步结合讨论的结果,浅谈对于“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简单理解,同时,收集关于“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疑问,在进行完有关文本的深入学习与探究之后,再进行回顾与深入理解。
板块二:疏通文本内容,落实阅读要素。
在对导语页进行过讨论探究之后,接下来便是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在本单元,我们选择,将阅读要素循序渐进地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即逐课落实阅读要素。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学生要自主完成字词学习,了解文本内容,作者背景,并进行精彩词句的积累。课堂上,教师通过知识点随机考核的方式进行有关自主学习环节的学习效果评价。之后,通过多次的阅读文本,结合内容的篇幅长度,描写细致程度,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同时对于重点部分进行反复的、逐句的品析,结合所查找到的背景资料,探究出重点部分最具特色的点。同时,由于几篇文本的体裁不同,在学习时,要根据文本的个性特征进行不同视角的深入探究,如《古诗三首》中三首诗歌的学习,不仅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蕴含于内容背后的思想情感,不仅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更要借助相关的背景资料;《北京的春节》一文,要结合作者的成长背景与语言风格,品味“京”文化的韵味;《腊八粥》一文,更需要关注人物的语言描写,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以及蕴含于民风民俗中的浓浓亲情;《藏戏》一课,则要引导学生综合单元知识,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剖析,感受到文章内容的主次安排,是依据作者的表达意图而决定的。
板块三:整理回顾,提炼归纳方法,深入了解主题。
这一板块,着眼于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可以组织学生就本单元文本的写作方法联系文本内容和表达主题进行讨论,并参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部分,进行完善补充。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理解“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的内涵,组织学生结合《腊八粥》《北京的春节》《藏戏》几篇文章的内容,以及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所积累到的背景资料,进一步探究形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地理差异、民族差异、历史文化差异等,从而也为写作板块的进行打基础。
板块四:写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单元学习,学生对于自己的写作主题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在先前讨论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从两个角度构思,一是可以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资料,抓住特点,介绍出一种具有特色的家乡风俗;另一则是从参与者的视角出发,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出家乡的某种特色民俗活动。习作时要注意,将阅读训练要素学以致用,习作内容上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板块五:书写提示与日积月累
 根据《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学习写行楷,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积累关于珍惜光阴的故事《长歌行》,鼓励学生分享并积累其它主题相类似的诗歌。
 

相关链接

    学习指导: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朗读与学习提示(3、4课)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朗读与学习提示(1、2课)

何捷 |统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习作

统编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习作

何捷 |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习作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习作指导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课文精讲:三年级下册《燕子》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李竹平: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电子课本:

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2020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2020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2020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2020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2020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