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角和鹿腿》文本教学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提示:进入公众号,对话框输入“干货”,能够找到更多统编版教学资源。
《鹿角和鹿腿》文本教学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杨瑞霞
一、 文本教学解读
《鹿角和鹿腿》这个寓言故事的题目引人入胜。同属于鹿身上的不同部位,竟然被单独列举出来,并作为故事的题目呈现在我们面前,不禁引起了大家的阅读期待.在原有的认知经验中,人们会觉得鹿非常漂亮.这种认知经验源于鹿的整体形象,但是这个寓言故事的题目却有意将鹿的整体形象进行了拆解,巧妙地制造了认知冲突,引发了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从“漂亮”一词,我联想到鹿的曼妙身段、别致的鹿角以及纤细的鹿腿,不得不说.由于题目的诱导,我的思维也被拆解,我会更加在意鹿角和鹿腿的模样。跟我一样,鹿也注意到了他的美丽:他那两束精美别致,犹如珊瑚一样的鹿角,与我不同的是,鹿对自己的腿非常不满,满腹抱怨,觉得自己的腿配不上自己那两只精美的角。不过很快,一场“狮口脱险”的经历转变了他那幼稚的想法,在这次经历中,美丽的鹿角险些让他丧命,多亏了他那四条“难看”的鹿腿,才让他顺利狮口逃生!
从结构角度看,鹿的心情变化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当他对着池水欣赏他那美丽的鹿角时,他是那么陶醉,以至于当微风吹拂下池水荡漾之际,他才“忽然”看到自己的腿,对于自己的腿,他满腹抱怨,此时他的心情由欢喜变为厌恶。一场“紧急情况”之后,他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心中充满了感慨。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解读这个寓言故事之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便得到了准确定位。
从内容角度看,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故事性强,是发展学生复述能力的好材料,因此,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确定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由于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阶段,思维还需要依靠具体形象,因此,在落实讲故事的学习目标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搭建支架,如提问学生“在描述鹿角的语句中,你记住了哪些词语”(欣赏、美丽、差点儿送命),旨在引导学生根据“鹿角”和“鹿腿”进行词语归纳,理清文章脉络,为讲故事“搭梯子”。
从结构角度看,体会鹿的心情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本节课的另一个学习目标是能体会出鹿的心情变化。基于此目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具体描写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也就是文中鹿的三次独白。通过整体读和个别读的方式,体会鹿当时的心情,并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概括出鹿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再以个别读的方式,读出最能表现鹿当时心情的关键词语,如感叹词“啊”、“唉”,副词“多么”、“怎么”等,从而体会鹿的心情变化。
寓言故事的特点是趣味性和哲理性,因此,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故事内容,领悟寓言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在《鹿角和鹿腿》这个寓言故事中,道理蕴含在“狮口脱险”的突发事件中,在这次突发事件中,鹿第一次感受到了腿的实用,毕竟腿是那么修长,又是那么有力,可以毫不费力地在灌木丛中跳来蹦去。所以,美丽的鹿角和实用的鹿腿都很重要,因为它们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条件下都各有存在的价值。这一道理的领悟也是课后第三题中编者的真实意图吧。
根据上述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 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2. 能结合文中鹿对角和腿不同态度以及态度转变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具体;在此基础上,加上动作、表情和自己的想象,把故事将生动;
3. 通过角色自居,谈谈经历过“狮口逃生”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领悟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朗读想象,体验角色
1. 板书课题(鹿角和鹿腿),运用字理识字认识“鹿”,谈谈自己对于题目的感觉;
预设:
(1) 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单独要用鹿的不同部位作为题目呢?
(2) 用鹿最有特点的部位作为课文题目,感觉很有趣。
(3) 没感觉。
2. 缘题质疑,说说围绕“鹿角”和“鹿腿”,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检查预习情况;
3. 自读课文,关注鹿对鹿角和鹿腿不同态度的语句,体会鹿的心情变化;
(1) 划出鹿对鹿角和鹿腿的不同态度的语句以及对鹿角和鹿腿态度转变的语句;
预设: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2) 指导朗读好鹿所说的内容及语气,角色自居,体会鹿的心情变化;
预设:
读好第一段话中的感叹词“啊”和两个副词“多么”,以及两个连续的感叹句,说说如果你是鹿,现在你的心情如何,体会鹿对鹿角的欢喜之情 ;
读好第二段话中的感叹词“唉”和修饰词“太”以及反问句“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角色自居,体会鹿对鹿腿的厌恶之情;
读好第三段话中的修饰词“差点儿”和转折词“却”,体会鹿大难不死后的感慨。
4. 关注鹿前后态度转变的原因的段落,指导朗读,读出“狮口逃生”的惊险;
(1) 圈划文中鹿逃跑时的动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读出“狮口逃生”的紧张气氛;
(2) 角色自己,想象如果自己是鹿,经历过狮口脱险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体会鹿的
心情变化。
板块二:搭建支架,讲述故事
1. 文中关于鹿对“鹿角”和“鹿腿”不同态度以及态度转变的词语,你记住了哪些?
预设:
(1) 鹿角:欣赏、精美别致、美丽的珊瑚、差点儿送命
(2) 鹿腿:抱怨、难看、有力、狮口逃生
2. 借助这些词语的提示,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具体;
3. 在把故事讲具体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结合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
4.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以“一只鹿的自述”为主题,用第一视角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组内评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
板块三:激活思维,理解寓意
1. 延伸“一只鹿的自述”的结局,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经历过“狮口逃生”后,你有何感触?如果你的同伴也跟你有相同的想法,你会如何劝他们?
2. 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身上发生的与之类似的事情,谈谈你的新认识。

近期相关链接

《陶罐和铁罐》文本教学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

“外国名著”单元(六下第二单元)教与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这样学习《猫》才有意思

《守株待兔》文本教学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五下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六下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审稿 | 李竹平            编辑 | 刀客

                                                  
点我:好用的读书笔记在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