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礼伯 |火淫证候

 普朗克1 2020-06-09

​周礼伯 |火淫证候

求医问药频道2020-06-07

文/周礼伯(见《中医诊断学四易金诀》摘录)

火淫温热阳内盛,发热面红口渴甚,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主要症。

风热犯表肺胃热,肝火上炎心火盛,肠热腑实扰胸膈,肝火犯肺营血阴,

热闭心包病势剧,火淫先把热邪清。

注:

火淫证候因温热之邪致阳内盛,症见发热面红,口渴甚,便秘尿黄短少,舌质红,苔黄脉数的主要症状。

火淫证候常见有:

风热犯表证,肺热炽盛证,胃热炽盛证,肝火上炎证,心火亢盛证,肠热腑实证,热扰胸膈证,肝火犯肺证,热入营血证,热闭心包证(病势重剧)。

火淫证候首先要清解热邪。

(1)火热

 火热高热烦渴汗,面红目赤口舌烂,舌红苔黄脉洪数,(或)夜热失眠尿赤短,舌绛昏谵脉细数,(或)吐血衄血发疹斑。

注:

顺诀拆义时当注意“或”字,即火热证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壮热,汗出,心烦,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口舌糜烂,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或身热夜甚,心烦不眠,渴不多饮,甚则神昏谵语,舌红绛,脉细数;或吐血、衄血、发疹、发斑等。 

治当清热泻火。

再注:温热之邪经肌表口鼻而入,则肌表营卫失调,阳气郁阻,不得泄越致机体阳气亢盛,功能亢奋,正邪剧烈搏斗则高热恶热喜冷、脉数等一系列火热征象。

大热、高热在皮肤腠理疏泄,玄府常难(阖)合故汗大泄;热伤津液故大渴大饮,热在营阴故脉洪大数。热壅血脉故血流加速,血液充盈隆盛,严重者血热而逆乱妄行而见一系列动血出血的病证。

温、热、火: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火热常混称。但热属外淫,如风热、暑热、湿热。火与热的区分是:热在中医学中没有属于人体正气的说法。

火分壮火和少火。壮火食气又称火邪,是指火盛耗气,甚至伤阴。少火是指人体正气,此少火藏于人体脏腑内,有温熙升发的作用,就是阳气的作用,这叫少火,又叫少火生气。

温与热同属外感热病的一类致病因素,故在临床上常常把“温热”并称,叫做温热病邪。

“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和“气有余便是火”,都是指火热。火生火热由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失调所致。

外火即外感火热是直接受温热之邪(暑热天,高温作业等)致火热病证。外火可由风暑湿燥寒转化而来;邪侵阳明燥土易化火,但邪侵少阴湿土则很难化火。

风寒暑湿燥侵袭人体,多数要经过一段化热过程:寒邪从阳化热、湿郁化热、风与燥从阳化热化火,都生成火、火毒,都可患热证如口舌糜烂、舌生芒刺、肿毒疮疡,或高热、超高热而扰乱神明见狂躁、谵语、神昏,甚至高热生风而见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僵直,角弓反张等。

简言之:外火是外感风热、火热之邪而引发机体阳热过盛致机能亢奋,症见初起发热重、恶寒轻,头痛脉浮,继而壮热烦渴,脉洪数,常生风动血。

内火(即内热,多属虚火)是阳气过盛化火,邪郁日久从阳化热化火,五志过极化火(如气郁之肝火),症见面红目赤,心烦口渴,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症;或精血亏耗,阴虚阳亢而虚热虚火内生;症见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失眠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虚火上炎之牙痛,咽痛颧红升火等症。

火热来源于外感风热、感受火邪,感寒从阳化热,湿郁发热,气郁化热,风与燥从阳化热化火,阳气过盛化火,五志过极化火,阴虚阳亢之虚热虚火。

(2)火毒

火毒壮热烦不眠,躁扰发狂神昏谵,疮肿局部见脓血,脉数有力苔黄干。

注:

脑的神志疾病多见于阳亢,火盛。实热实火、虚火、郁火、痰火、心火、肝火,火证几乎见于所有精神疾病中。火热灼津或气机运行障碍,会影响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而产生痰浊、水湿、瘀血等,这些病理产物又会影响气机运行,互为因果。七情伤及脏腑产生痰瘀湿火,上蒙清窍出现神机失用等病。治火毒当泻火解毒。

(3)火邪为病总诀

躁热过极火来犯,实火病急因外感,火毒疮肿脉搏数。心火昏谵口舌烂,

肝胆火晕目赤痛,脾火唇肿口渴烦,胃火口渴牙龈痛,肺火咳血黄稠痰。

肾火晕鸣五心热,消瘦盗汗腰膝软。大肠便秘肛门热,小肠尿痛口舌烂,

膀胱血尿淋浊闭;虚火潮热五心烦,肺阴不足咳少痰,心阴悸忡又失眠。

肝肾阴虚头眩晕,耳鸣遗精腰膝酸。脾胃阴伤虚火旺,口渴欲饮口燥干。

阴虚火旺要滋阴,气虚内热用甘温,实火要用苦寒剂,阳气衰败温补肾。

火热温性都相近,燔热伤津阳热盛,热渴面红脉洪数,动风动血发斑疹。

心肝受灼则狂躁,营热疮惊抽搐昏。

注:

躁热过极都因火来犯。实火发病急,因外感而起。火毒则发红肿疮疡,口舌唇溃烂,脉数。心火扰神则神昏谵语,且见口舌糜烂。

肝胆火热则头晕目眩,目赤肿痛。脾火则口唇红肿疼痛,口渴烦躁。胃火则口渴,牙龈肿痛。肺火则咳血,咳吐黄稠痰。

肾火则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消瘦盗汗,腰膝酸软。大肠热则便秘,肛门灼热。小肠热则尿痛尿急,口舌糜烂。

膀胱热则血尿,淋浊,癃闭。虚火则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肺阴不足之热则干咳,咳嗽少痰。心阴虚之虚热则心悸,怔忡失眠。

肝肾阴虚之虚热则头晕目眩,耳鸣遗精,腰膝痠软。脾胃阴伤之虚火旺盛则口渴欲饮,口燥咽干。

阴虚火旺要滋阴,气虚内热用甘温,实火要用苦寒剂,阳气衰败要温补肾阳。

火、热、温性质都相近。高热燔热损伤伤阴津,阳热内盛,大热大渴,面红,脉洪数。高热易动风,动血,发斑疹。

心肝受灼则狂躁,营血热则患高热,疮疡,惊厥,抽搐,昏迷。

火邪总见脉数。实火则见脉洪数,洪大数,弦数,滑数等脉,虚火多见脉细数或细弦数。火多见苔黄舌燥。大肠火、小肠火、膀胱火热。

注意:

学习本书者应着重对比记用本书口诀中的阴证、阳证,火证、热证,水证湿证。疾病虽变化无穷,总不离阴阳;阴阳总不离水火。中医师必须知道水火,治病必须注重水火(寒热水湿、火热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