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中医的心

 xyf4345 2020-06-09

心为五脏之一,虽然再谓称上和西医脏器大致相同,其内涵所指却有很大差异。

中医中的五脏并不是单纯的解剖器官,而是更复杂的功能系统。而中医中的“藏象学说”,强调的则是“以象测藏”,通过人体表现于外的征象,判断对应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我们今天来着重认识一下中医的“心”。

中医的“心”,位于胸中,隔膜之上,外有心包络卫护。形态尖圆,如未开之莲蕊。属性为阳中之阳,五行主火。亦被称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指的是心脏具有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的生理功能。包括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部分,前者指的是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濡养各脏腑形体关窍的作用。后者指的是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

心主神明指的是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生命活动和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功能。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神明,既包括广义之神(整个人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也包括狭义之神(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的作用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同时,心还具有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和各种刺激并且做出反应,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这些复杂的精神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指导下,由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

心神正常,各脏腑功能协调有序,则身心健康,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

同时,心主血脉也和心主神明密切相关。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主神明,心气调控心血的运行。病理状态下,两者也会互相影响。如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可导致心神失常,而见精神恍惚,心悸失眠等症状;心神失常,也可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

古代医家借助五行,运用取象类比、推演络绎的方法建立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宏观整体模式,同时在此基础上联系六腑、五官、九窍、五体、五志,体现出人体功能活动的整体性和形神统一,并且将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系统和自然界的方位、四时、五气、五化、五音、五色、五味等相联系,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五脏虽各有其司,却彼此协调,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心的系统联系

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活动的“喜”有关。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指全身的血脉都统属于心,且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反映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心在液为汗:指心的生理功能和五液中的“汗”密切相关。

此外还有心五色主赤,五味主苦,五音主徵等等,都体现了中医以中国古代哲学为基础,拥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主要特点的理论体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16: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