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史家巷(三)雅园遗风源流长

 吴越尽说 2020-06-09

苏州史家巷(三)雅园遗风源流长

作者:吴跃进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

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晓色朦胧,转眼醒,大家归去,

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

换一换,新天地,别有一个新环境,

回味着,夜生活,如梦初醒。”

你一定很熟悉这首忧怨而温婉的上海滩名曲,这首歌几乎家喻户晓,对了,就是周旋的《夜上海》。现在的年轻人听过甚至唱过,但大多不知道词作者是苏州名士范烟桥。范烟桥的故居在温家岸17-19号,叫“邻雅旧宅”。1922年,28岁的范烟桥随父亲从老家吴江同里迁居这里,直到73岁病逝一直居住于此。

 
 
▲范烟桥,因为年轻时用眼过度,他大多时候喜欢戴墨镜

▲“邻雅旧宅”,门上方的砖匾为范烟桥题写。现为苏州市控保建筑(作者摄)

当年,范烟桥的父亲看中的这处破旧的宅院,是居住在史家巷的清顺治进士顾予咸旧居“雅园”的一角。民国11年(1922年)范烟桥父亲范葵忱以9000元买下这座宅院,重建大厅,整修余房,栽种竹木,园内构筑假山、池塘、曲桥和回廊,修葺一新,举家从吴江同里搬来。因父亲字葵枕,取葵心向日之意,宅院因此取名“向庐”。而范烟桥借旧名“雅园”题诗一首:“一角雅园风物旧,海红花发艳于庭。”给向庐提了一个别号“邻雅旧宅”,并亲自题写匾额挂于门前。

▲温家岸17-19号(作者摄)

范烟桥和他的“邻雅旧宅”,与史家巷顾予咸的“雅园”有着渊源,据此作一简单关联介绍。关于范烟桥,他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全能文人,写书作诗、昆曲评弹、教书办报,无所不能。我记得周旋最有名的几首歌的歌词几乎都出自于他,除《夜上海》外,如《花样年华》、《花好月圆》,另外还有《拷红》等等,曾为上海滩写下“文化名片”,是一代才子。

话说“邻雅旧宅”只是清朝进士顾予咸“雅园”的一只角,清末,从史家巷连接雅园里的这一段,也就是我家住的地方,再跨过书院弄一直到温家岸“哑巴生煎”以北一带都是顾氏雅园,十分庞大。

顾予咸,字小阮,号松交,苏州人,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因故落职归里。他家老宅在史家巷,原名“桤林小筑”,老宅东南空旷地原是一片“野园”,他买下后改造成园,借“野园”之名取名为“雅园”,建有船厅、花厅、假山池水、书房亭台,合称为八景:虹桥春涨、绿沼荷香、明致桐荫、卧云石壁、渚阁朝烟、爽轩丛桂、曲径寒梅,雅园因此而独立形成“雅园里”,可惜均在六十年代被毁。

顾氏家族显赫,人才辈出,“一门三贤士”,一家三代同登“五百名贤祠”,在苏州历史上绝无仅有,(只有兄弟三人上榜的先例),曾被康熙皇帝赞誉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

▲雅园里上世纪旧照(约七十年代)

▲如今的雅园里(作者摄)

沧浪亭内有专辟的一座祠堂,堂内梁上高挂“作之师”的匾额,三面墙上镶满594方石刻人物肖像,这里就是著名的“五百名贤祠”。

▲沧浪亭《五百名贤祠》

有文介绍,此举为清道光七年(1827年),江苏巡抚陶澍所创。咸丰年间在兵乱中纵火烧毁。同治十年(1871年)江苏布政使恩铭重建。祠堂作为儒教之地,每年各级官吏都要来祭奉,作为一处官府的“廉政教育”基地,“作之师”取义为人师表之意。五百名贤祠历经数代兴衰,石刻人物有增有迁,今存594名,按各人专业来分,大体分为:政治、文学、军事、水利、经学、循吏、忠节、隐士、理学、医学、历算等十二类,时间跨度从春秋到清末,长达2500余年,代表人物有泰伯、仲雍、伍子胥、董仲舒、李白、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韩世忠、文天祥、唐寅、文征明、林则徐等等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每一方石刻为一位人物像,有职位、姓名,还有四句赞语概括此人的主要功绩或功德,相当于给每个人立了一个人物小传。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座“名人堂”。

可见,顾氏祖孙三代有三人位列其中是何等荣耀。我来一一介绍:

顾予咸(1613-1669,苏州顾氏第六世):

▲顾予咸石像

顾氏的远祖是顾野王第五子征西侯顾允南。顾允南的后裔多分布在光福一带。据光绪续修的《唯亭顾氏家谱》载:明成化年间(1465-1487),顾允南第59世孙顾昇始由光福迁至唯亭,这就是顾氏苏州一支的开始。

▲唯亭《顾氏宗谱》

从第一世顾昇起,至第三世顾小山均以耕读为主,并无一人考取功名,顾小山的儿子顾兰台(第四世)昼夜勤读,决心走读书做官之路改善家境,终于成为唯亭顾氏的第一个秀才,并搬进苏州城定居史家巷,从此开始发迹。顾兰台有5子2女(第五世),他节衣缩食供子女读书,但5个儿子都未能中举。

清顺治四年(1647),顾兰台孙子顾予咸(第六世)中进士,授河北宁晋县令,次年调浙江山阴县令,因镇压白衣义军有功,在考核中两次被列为卓异,官至吏部考功司员外郎。顺治十五年(1658)冬,正当事业上平步青云时,突然向朝廷告病回乡。回乡后始筑“雅园”。

▲顾予咸手迹

然而,在家休养的他因广结好友在“雅园”吟诗作赋,被视为当地书生的带头人,顺治十八年(1661)被卷入“哭庙案”,入冤狱六十三天,后虽逃脱干系,仍被革除功名。“哭庙案”史称清朝江南三大案之一,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在此案中受牵连被杀,说来话长,不再详述。

顾予咸共有八个儿子,其中顾嗣悦、顾嗣协均为一方好官。顾嗣悦历任知县、知府,政绩卓著,曾一人执掌两县一州之印。顾嗣协任广东新会知县,他在门前自书一联:“留一个不要钱的新会令,成一个不昧心的苏州人。”他废除陋规,减轻民赋,贤能廉洁,使新会五年大治,自己则殚精竭虑,死在任上。

顾嗣立(1665-1722,顾予咸幼子,第七世):

▲顾嗣立石像

他十二岁才开始学诗,但凭借勤奋和聪慧,到二十岁时就粗通自汉魏、六朝以来至明清的诗篇。早年他在“雅园”以西“闾邱”一带建草堂供自己读书和集会之用,取名“秀野草堂”,经常与其兄顾嗣协举办文酒之会,边豪饮边作诗,以文会友。

顾嗣立嗜酒豪饮,在当时有“酒王”、“酒帝”之称,他在《四十生日自述诗》中称自己:“爱客常储千日酒,读书曾破万黄金”。一饮便是几十斤黄酒,同饮的文友无不惊叹。他不爱钱,乐善好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一生穷其家产,历时三十年,耗资数万黄金编纂了《元诗选》,被人称为“功在百世”。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南巡,有人拿了《元诗选》初集进献,深得康熙赞许。当年,顾嗣立中举,被选至京师编写《宋金元明四代诗选》及《皇舆全览》,康熙五十一年(1712)会试被特赐进士,进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中书,又改授知县,之后因病回乡。仕途不顺。

▲顾嗣立著《元诗选》

流传至今的元诗,多亏顾嗣立,否则今天我们要想了解元代的真实面貌,没有这么容易。

顾尔昌(1690年-1738,顾嗣悦独子,第八世):

▲顾尔昌石像

顾尔昌官至宁夏知府。在乾隆三年(1738)宁夏大地震中以身殉职,妻儿同时遇难。据说他本已脱险,但为了拿回印绶重回官府,众人劝他,他说:我为宁夏父母官,责任不能丢掉。于是被倒塌的房屋压死。

史家巷顾氏家族自第八世之后沦为平民,生活陷入窘迫,但已形成读书家风,世代相传,无论家境贫富,读书问学之风一以贯之。果然,第十一世顾元凯又连试俱中,以进士身份官至知府。十三世顾厚焜于光绪已丑年(1889)四月奉公派赴日、美及南美诸国考察,成为最早“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之一。

▲顾厚焜著《日本地理兵要》

▲顾廷龙照片

家学深厚的顾氏后代,在现代社会的很多领域也都有建树。顾廷龙(十五世),是中国杰出的版本目录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生前任上海图书馆馆长;顾颉刚(十六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顾诵芬(十六世,1930年-),是中国歼8-ll型超音速歼击机的总设计师,曾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两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

▲顾诵芬照片

出自史家巷“雅园”的顾氏家族,受之无愧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的美誉。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写于2017年10月3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