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邻雅旧宅话烟桥

 小熊家228 2021-11-26
图片

邻雅旧宅话烟桥

在苏州城区临顿河西侧的温家岸17号,有一处苏式风格的院落,这就是范烟桥故居。院落正门上方“邻雅旧宅”为范烟桥所书。这个院落主体坐西朝东,当年的“邻雅旧宅”分南北中三路,南为花园,中和北为住宅,目前仅余中路的房子为当年原貌。

图片
图片

    从雅园向庐到邻雅旧宅

图片

这处位于温家岸的老宅,原是清代进士、文学家顾予咸旧居,名为雅园。清初文坛颇负盛名的吴梅村、丁澎、曹尔堪等辈都曾会集其中,留下不少诗文佳作。顾予咸也以“雅园居士”自居。

图片

1922年,范烟桥的父亲买下此宅,因其父字葵忱,寓向日葵之意,故取名“向庐”。范烟桥一家也从吴江同里搬到了苏州并一直住在这里,直到去世。其时的雅园经历近三百年的风雨已有所破败,虽有假山、方池,但绿植了无新意。于是范家在园内新种了榆树、山茶、梅、杏等花木,一角旧园生机勃勃。

1947年,范烟桥的父亲已去世8年,范家兄弟商量分家,范烟桥获得了雅园南部的花厅、方厅、书室及花园,后斥资装修了起居之所,添植花木,门楣上自题“邻雅旧宅”,撰楹帖:“取旧宅三分里近弦歌知媚学;留雅园一角心期泉石待藏修。

图片
图片

    从文理不通到文史全才

图片

范烟桥(1894-1967)出生于吴江县同里镇,名镛,字味韶。“烟桥”来自宋代词人姜夔《过垂虹》“回首烟波十四桥”之句。年幼的范烟桥在自家私塾中读书,但他对经书不感兴趣且常逃学。他在《驹光留影录》中称自己“顽劣不受教,质又钝鲁”。到了14岁,依旧“文理不通,字复如涂鸦。”直到他进同川公学,成为国学大师金松岑的学生后,范烟桥“思路渐通,写五六百字,能无大疵”。

图片

图 范烟桥好友吴湖帆

1911年,范烟桥考入吴长元公立中学(苏州草桥中学前身),结识了一批日后名声显赫的同学,顾颉刚、叶圣陶、吴湖帆、郑逸梅等。20岁时,到吴江八坼小学任代课教师,后成为正式教员。在此期间,他写小品文投寄给上海《时报》副刊《余兴》,得到了主编包天笑的赏识。搬到苏州后,范烟桥与上海的文人交往甚多,由严独鹤、周瘦鹃、毕倚虹等担任主编的多家杂志社都先后邀约范烟桥写短篇小说、随笔、弹词等。作为南社诗人,范烟桥在文史研究上有造诣,写过《中国小说史》。他多才多艺,擅长书画、工行草、写扇册,是红极一时的“江南才子”。

图片

图 范烟桥部分作品

图片

    看似才子佳人实则一身傲骨

图片

1936年,范烟桥受邀来到上海担任明星影片公司文书科长,后为国华影业公司编电影《乱世英雄》,1940年任金星影业公司文书。他注重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为国华影业公司编电影《西厢记》《秦淮世家》《三笑》,这些电影的票房收入连创新高,范烟桥成为炙手可热的金牌编剧。特别是由他作词的电影《西厢记》插曲《拷红》、《月圆花好》以及《长相思》的插曲《夜上海》,经金嗓子周璇演唱后,广为传播。

图片

图 范烟桥任编剧的电影《三笑》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最”“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这些你情我浓情意绵绵的歌词,不足以证明范烟桥只是位鸳鸯蝴蝶派的骨干,实际上他是个文采与骨气兼备,才气与正气同存的文人。1942年,日伪统一管理上海电影事业,成立“中华联合制片公司”,金星公司、国华公司均被网罗其中,范烟桥不肯为其工作,并辞去国华公司的一切职务。日本人在上海开办的中文报纸《新申报》主笔日高清磨瑳,邀请他到《新申报》任编辑,范烟桥婉言谢绝,即使顾问一职他也推脱了。这一年,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教员在上海组织临时学校,易名正养中学,推举范烟桥为校长,学校拒不向伪上海市教育局注册立案。1943年的中秋,范烟桥与郑午昌、吴湖帆、梅兰芳等20人,在上海结甲午同庚会,这年每人都是50岁,合为千龄。千龄会是民间爱国社团,成员发挥各自专长,拯救难民,支持抗日。

图片

图 千龄会合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识别下方二维

领略国保魅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