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岁咏鹅,七十岁数鸭子,哈哈哈……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9
七岁咏鹅,七十岁数鸭子,哈哈哈……
文/听见

1
公元619年的一天,大唐东阳郡(今天的浙江义乌)的乡下。
这一天很平常,天空不高不低地蓝在头顶上,有白云偶尔从树梢上飘过。
时间来到了午后,几只大白鹅在小河里悠游了半天,好像突然记起了什么似的,一起上了岸,迈着喜庆的步伐,和着随性而高亢的叫声,冲进了一个矮篱笆围起的小院子。一进院子,几只鹅更加兴奋了,像排练过一样,一起伸着长长的脖子,冲东厢房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像是热热闹闹的议论,又像是欢天喜地的高歌。
一会儿,突然从东厢房里传来一阵嘹亮的啼哭声。这声音一从柴门里冲出来,几只大白鹅马上一愣,像被孙悟空施了定身法一样,刚刚高亢的歌声戛然而止。
啼哭声比几只大白鹅的歌声更加嘹亮,更加动听,更加有气势。大白鹅侧耳倾听了一会儿,互相望望了,然后找准了啼哭声中的节奏和音调,和着啼哭声又高歌起来了。
显然,大白鹅是在为这新生的婴儿伴唱呢。
七年后,一首《咏鹅》诗诞生了。
当时,河面上几只大白鹅正在表演者优雅的歌舞。
岸上,一个穿着朴素、眼神明亮的小娃娃,一边看着水里的几只大白鹅,一边用右手指指点点:“鹅,鹅,鹅……”
几只大白鹅看见小主人在检阅自己,表演得更起劲了,叫得欢快,游得兴奋。
不远处,几个大人正在树下闲聊,偶尔望望可爱的小娃娃,偶尔瞧瞧河里的几只大白鹅。他们以为这娃娃是在唱《数鸭子》呢。
突然,小娃娃提高了声调,和着右手指点的节奏大声吟起来: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你们听见没有,骆家公子作诗了呢!”
 
没错,这个可爱的小朋友就是后来大名鼎鼎,敢跟武则天叫板的大诗人、大革命家骆宾王。
骆宾王做出千古名诗《咏鹅》没多久,他的父亲就取得了功名,当上了博昌县令(今山东博兴县),骆宾王也跟着父亲离开了婺州乡下,成立一名有学籍的小学生。
离开了家乡后,骆宾王再也没有在诗里咏过鹅。优雅的大白鹅、清凌凌的小河水、清脆的竹林、嫩翠的芦蒿……这些都成了遥远的记忆。
骆宾王后来写出了被当时称为绝唱的歌行《帝京篇》,也写出了《从军行》那样笔力雄劲的作品,成为“初唐四杰”中的第一人,但离开了江南乡下,水土变了,境遇变了,要写出像《咏鹅》这样具有乡土气息的作品,已经不可能了。
其实,《咏鹅》也可以有另一种解读。
“向天歌”的鹅,是骄傲的鹅,是充满斗志鹅;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高洁进取的精神形象。
这首诗,仿佛给骆宾王的一生做了一个注脚。
如果说什么形象最适合形容骆宾王的话,那他就是一只勇敢战斗的大白鹅。
当然,那要将他早年落拓,每天光着膀子混日子的那段经历给忽略掉。
话又说回来,谁的人生没有一点不堪回首的插曲呢?如果骆宾王也像李白那样,耍了酒疯后再写几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们绝不会说他早年是混日子了,而是下基层体验生活了。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解读。我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比你更了解鹅。
小时候,我放过鹅。不是几只鹅,是一大群鹅,总有一两百只吧。
每天早上。露水滋润着嫩草,我就举着一个长长的竹竿,将浩浩荡荡的鹅群赶到河边的草地上……那时候,我没有以为自己是鹅倌,总以为自己是将军,竹竿一挥,群鹅振奋,歌声嘹亮,斗志昂扬。
骆宾王咏鹅,我赶鹅!可惜那时候我不知道鹅还成就了骆宾王的“神童”之名,否则我也咏鹅了,对那一两百只鹅好生伺候,说不定它们也会成就我一个什么名呢。
毕竟,骆宾王才咏了三只鹅,我有一两百只呢!
唉,后悔莫及啊!
 
2
等到我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过了一个绝佳出名的机会时,突然又发现,骆宾王不咏鹅了,人家改咏蝉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不是我孤陋寡闻,牵强附会,虽然骆宾王咏蝉的那一年(678),他已经五十九岁了,但我是在中学的时候就读到这首诗的。当时没有老师告诉我骆宾王都快到了光荣退休的年龄,我就也以为他还很年轻。
这么想是有道理的。骆宾王七岁咏鹅,我大概也是七岁读到他的《咏鹅》的。
不是我谦虚,书读得少,见识也就赶鹅的竹竿长啊。
扯远了,接着说蝉。
骆宾王三十多岁的时候,终于有了当公务员的机会,后来还在部队里锻炼了几年。正是那个时候,他与四杰中的另一位卢照邻有过往还唱酬。
部队里锻炼了几年后,骆宾王回到了首都长安,从京城地方官一路升调进了中央机关,官职是侍御史,干纪检的。
678年,骆宾王竟然要审查武圣人武则天,结果可想而知,被关了起来。
骆宾王在狱中左思右想,觉得自己没错,气得连饭都不想吃。这时候,正好听到窗子外面的大树上有蝉在叫——“蝉啊蝉啊,那可是餐风饮露刚正不阿的君子啊,它一定知道蒙冤关押在黑屋子里的就是我骆宾王吧,它在为我鸣冤为我打抱不平吧。”想到这儿,一首咏蝉的诗就酝酿出来了。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读懂这首诗的时候,我又懊恼了一阵子。
蝉,我的天啊!小时候我就是用赶鹅的长竹竿,缠上蜘蛛网,循着它们的叫声,让它们一只只落入尘网中的啊!
如果我小时候知道蝉竟然是君子,我一定把竹竿小心翼翼地放下,托着腮帮子坐到大树底下,抬着头欣赏它的英姿,倾听它的教诲。
那,说不定我今天也混到了侍御史的位子上了呢!
当然,审查武圣人的事,那还是得慎重考虑考虑。如果代价是两年后可以去当临海县丞,那倒也可以接受。如果还能够写出那首后人称道的《与易水送人》,也没问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不过想一想现如今还有很多人将蝉放到油锅里炸了吃,我总算心安了一些。毕竟,我只是因为不懂事,才得罪了蝉君子的嘛。
3
现在,我终于承认,我等普通人,根本就没法与牛人相提并论。
人家咏鹅,我赶鹅;人家咏蝉,我捕蝉。
比起来都是贻笑大方啊!
你瞧,刚刚我悔不当初没有善待蝉君子,又发现,人家骆宾王出狱后写了一首《咏怀》。
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
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
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
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
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
忘机殊会俗,守拙异怀安。
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
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团。
槐疏非尽意,松晚夜凌寒。
悲调弦中急,穷愁醉里宽。
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人家都为国家社稷操心了,我辈还在为工资涨没涨纠结呢!
好吧,不比了,就欣赏人家的辉煌灿烂的人生吧。
再不久,公元684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该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横空出世了:
伪临朝武氏者,……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不知所踪。
我可不相信他这样的家伙会是被杀了。
我常常想,如果要以骆宾王为主角拍一部电影的话,第一个镜头,就是七岁的骆宾王在小河边咏鹅;最后一个镜头,是七十岁的骆宾王,在小河边陪着孙子唱《数鸭子》。
     《数鸭子》,哈哈哈……“‘宰相安得失此人?’武则天,你找不到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