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笔记34:远离错,就接近对了,远离小人,就近了君子

 艾先强 2020-06-0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 服。”

孔子对曰,因为问话的是鲁哀公,是鲁国国君,所以 用“对曰”,表示对国君的尊重。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让人民服气?

孔子对曰:举用正直的君子,不用那一众奸邪的小人。

或者可以解释为:

孔子对曰:是把正直的君子置之于奸邪的小人之上。

说的是,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把什么人放到掌握调配和控制资源的位置上。

人之常情,都服那正直无私的君子,不服那奸邪逐利的小人。

怎么讲呢,君子的话,关注做正确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围着关键先生转,不会看老大的眼色,而是会看事情怎么解决,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小人呢,总是在想走捷径,关注做正确的人,总是在研究关键先生怎么想,老大的眼色对不对。

哈哈,这么说,还是小人贴心呢!

大多数人呢,和老大不是一个办公室,老大的指令和指示总是通过一部分人那里出来,层层传递,所以大家都服气真正无私的君子,君子带着大家冲锋陷阵,是跟我上,而小人是什么呢,是给我上,自然不被服气。

有一句话好像是说,老板是最后一个知道公司要倒闭的人,这个也许就是正确的人太多,正确的事太少。

亲贤臣,远小人。

远离错,就接近对了,远离小人,就近了君子

嗯,下面从我们教育角度聊几句。

从教育角度而言,作为老师,有时候不严格也许会获得一种短暂的良好反馈,对于一些不懂事情的中小学生,有些学生不懂什么是真的好,也许可以骗孩子一时,但是不会骗孩子一世。

做个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的老师,才是老师中的君子,才会有持久的师道尊严,才能够让学生服气,让自己问心无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长久的远期反馈看我们的教学活动和设计,这样我们的教学心态会转变。

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自己,我们能看到的时间跨度就是我们的眼界,例如街边的乞丐,他们只会考虑今天有没有要到饭,上班的人考虑这个月发了多少钱,企业家可能考虑的这个投资5年10年收回,若是到了邓爷爷的级别呢?你看他提出的什么?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

晚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