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步兵的青铜护具大揭秘

 冷兵器研究所 2020-06-09

中国人之所以称青铜是因为它生锈后呈现青绿色的缘故,故名青铜。青铜本来的颜色是铜的褐色和锡的白色混杂在一起形成金色,外观与黄铜的颜色没有什么区别。


希腊头盔-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冶金真实的青铜金属所占比例成份是有细小差异,但大多数青铜金属是约70%铜加上30%锡制成,还含有微量的铅、铁等微量成份。因此希借人把这种青铜合金笼统地称为卡鲁阔斯。顺提提下意大利语中的青铜一词,源于波斯语。青铜的优点在于它虽然含有比铜更软的锡、铅,但它却比纯铜坚硬得多,便于铸造和锻造。


▲古希腊地图

古希腊青铜的来源是位于东西方交汇处的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那里有丰富的矿藏和森林资源。公元前4000年左右,青铜经爱琴海逐渐传到西方的希腊。为了得到青铜制作出想要的器皿和武器,希腊人还用陶器、葡萄酒、海产等特产进行交换,由此促进了地中海贸易的发展。


故此地中海沿海国家兴起的是青铜器文化,盛于公元前1600年。然而在青铜器时代发展最快的终始是武器,人们用它参与战争互相残杀。


由于人口增长、粮食不足等诸多因素,古希腊便在地中海开始殖民扩张,大量制造青铜武器,其中最著名的战争是特洛伊战争,前人传说是特洛伊青年帕里斯诱拐了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海伦,为了夺回美女海伦,希腊人发动了特洛伊战争。


但真实的说法是,特洛伊人向连接爱琴海和黑海的达达尼尔海峡上的船只强行收取过路费,并因此繁荣富裕,希腊人想霸占特洛伊,使其成为自己的殖民地,于是发动了特洛伊战争。


▲希腊工匠始祖火神赫菲斯托斯

希腊整个国家是军事体制社会,国家重视军人培养训练而轻视工匠,导致国家的经济产业萧条。相反,在位于巴尔干半岛和伯罗奔尼撤半岛之间的科林斯,由于对工匠的尊重,故当地的工商业非常发达。荷马《伊利亚特》记载了希腊火神赫菲斯托斯冶炼青铜的方法:首先用20个吹火筒把炉火烧旺,将铜、锡、铅、金、银、铁等按比例倒入坩锅,炼成青铜,再用钳子将青铜夹到铁板上,锤打成想要的武器。


▲公元前7世纪科林斯式头盔往后出现的衍生型种头盔

古希腊著名的科林斯式头盔铠甲大概也是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制成。科林斯头盔的大多材料均为青铜,铜锡含量比例是9:1,所以比较软且易于加工制作。一个头盔到底是铸造还是锻造而成的,稍加辩认便可知道。用铸造法制成的头盔,因为使用了模具,缝隙间会有铜水流出,所以头盔的边沿出现一些多余的毛边。此外,某此装饰的地方,外表凸现,内铡却是平的。与此不同的是,锻造是通过钣金加工而成的,装饰部分是由里向外敲打,所以,通过锻打法制成的头盔,外表若是凸的,内侧必然是凹的。

▲希腊早期青铜科林斯式头盔

科林斯式头盔的厚度,因部位不一样而不同。脑袋部分的厚度大约为0.25厘米左右,鼻子等面部部分格外的厚,有的甚至超过0.6厘米厚。若将头盔倒置,也可用作抽签或喝酒的酒具。所以一般的头盔往往没有内衬,仅仅依靠头发来缓解外来冲力的作用。科林斯式头盔其四周或留有许多小凹,或打上许多铆钉,很多明显是用于紧固作用的。


▲防护更严密的勃伊奥第式头盔

另外,还有一种比科林斯式头盔防护更严实的勃伊奥第式头盔,其后部略微翘起,这样不仅是为了让友军能看清自己的脸,而且还可以避免因头盔压得太低而挡住自己的耳朵,不便与人交谈。为了保护鼻子和耳朵,头盔做的十分封闭。这种有碍于视线的头盔,在集团作战或混战时,往往因为士兵在喧闹战场上紧张地战斗听不见指挥的号令,容易判断失误。所以战场上出现了没有左右护耳挡板的勃伊奥第式头盔。这并不因为它被毁坏过,而是制造者有意将那块地方取消割掉的。


这种没有左右护耳挡板的改进型头盔有两种:一种称为优卑亚式头盔,其鼻甲比较小,两耳露在外面;另一种是马其顿的迦勒底式头盔,虽然还保留着鼻甲,两侧用于保护耳朵的部分早已被切掉取消了。


▲希腊雅典娜女神雕像的勃伊奥第式头盔

鼻甲的消失与盔甲两侧做成合叶式,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共同完成的。由于制作上的原因,科林斯式头盔整体做得很大,眼睛部分挖得很开阔,但仍旧保留着护鼻挡板和耳朵两侧的挡板。


▲取消鼻甲和护耳的阿蒂卡式头盔

其后科林斯又出现改进型——阿蒂卡式头盔,其整体做得较小,即没有鼻甲,也没有两侧保护耳朵的部分。只是将耳朵两侧部分做成合叶式,必要时可以将它向上翻起。


▲迦勒底式头盔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希腊的头盔由科林斯式向着阿蒂卡式、合叶式头盔发展,并影响了以漩涡形花纹为主要特征的迦勒底式头盔的发展。在希腊的周边地区,各地头盔仍保持着自己的风格特点,如伊利里亚式头盔、土耳其式头盔等。


▲伊利里亚式头盔

▲电影《斯巴达300勇士》科林斯式头盔带马鬃的均是带头将领,历史真实情况是国王李奥尼达和部下应穿着青铜铠甲,不可能赤裸上身的

有的希腊头盔上装饰着马鬃,而且后面拖着马尾。希腊士兵戴上这种头盔寓意像战马一样精神抖擞。这种马鬃式装饰物的拼接法也因地方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都是在头盔顶部制作一个小槽或角钩等,以便任意装上或者取下马鬃,马鬃一般都是纵向型的,但喜欢独自驰骋沙场战斗的斯巴达人却是横向型的。一般来说精英战士或将领才有资格配戴马鬃这类装饰物,如同现代军人军服上配戴军衔勋章一样。


▲古希腊轻装步兵确实有亚麻或皮革制作的铠甲

一般认为,希腊的盔甲似乎只有重装备步兵所使用的青铜铠甲。这是一种误会,因为轻装备步兵也有用牛皮革或麻布制成的铠甲,这从希腊时代留下的陶器绘画中看出来。这种皮革或麻布制成的有机物铠甲不易保存,年代久远早已腐烂,现无实物,使我们很难想象它的真实形状。


▲2千多年前的希腊钣金技术打造的胸肌型青铜铠甲,可以看到明显的乳头和腹肌轮廓

下级兵士使用的这种鱼鳞式铠甲,远远优于重装备步兵引以为豪的青铜铠甲。其好处至少体现两大方面:

一是生产方式和价格。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尺寸特制青铜盔甲,只有手艺高超的师傅才能完成,因而数量少、价格昂贵。而使用鱼鳞式铠甲,一般徒弟均能胜任,因此可以大量流水线生产,价格便宜。其次是铠甲的性能。为了便于身体的屈伸,青铜盔甲往往只有上半身部分,肚脐以下缺乏保护。而鱼鳞式铠甲不仅使身体的下半部分也受到重叠式甲片的保护,也便于身体的活动。


▲斯巴达300勇士的青铜大圆盾

所以轻装备步兵使用的鱼鳞片盔甲比重装备步兵使用的青铜铠甲更具优势,但它也并非十分的完美。仅从当时的希腊陶器绘画中我们能够看出其中的缺点:如士兵的大腿部以下裸露在外,缺乏相应的保护装置。故希腊高阶士兵还少量装备着钣金技术打造的青铜腕甲和护腿挡板。

▲电影《特洛伊》阿喀琉斯的提佛式盾牌和青铜铠甲

由于完整的盔甲未能全面普及推广,所以希腊人很依赖自己盾牌防护。所以青铜盾牌得到了士兵的精心保护,在不打仗时就装入后背衣袋中携带行军。重装备士兵均是使用着青铜大圆盾牌,电影中《斯巴达三百勇士》正是这类款式。


另外还有一种提佛式盾牌,即被认为是与迈锡尼时代的8字大盾牌同属一个系统。这提佛式盾牌特点是中部两侧各挖去一边的反括弧形盾牌,并非工匠们特意制做的产物,而是盾牌表面所使用的牛皮去掉了头尾部分后的最优质部分,所以才出现了这种反括弧形状,这种部分空缺,恰好是一个缝隙,可以用来观察敌人的动静,以便用长矛利刃透过这缝隙捅刺敌人,不必探出头部观察。


但是青铜大圆盾牌很沉重,小而轻便的轻装备步兵的小圆盾在机动灵活作战深受欢迎,由于这小圆盾缺乏对大腿的保护,于是在小圆盾下面又加了折叠式挡牌。

总之,由于古希腊士兵的防护如此全面,以至于有一种说法:“只有攻击脚踝,让其失血而死,才能干掉一名希腊重步兵!”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黄药师,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