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人格教育

 hyxz_ljf 2020-06-09

奥地利心理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 世纪三大心理学家之一,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他提出的儿童教育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在人格心理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为有效地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人格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因此,重视和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之一。

本文从阿德勒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入手,解析阿德勒人格教育内涵与特征,并对其教育思想在当代运用、培养儿童健全人格进行有益探索,以帮助儿童选择合理的行为方式,培养儿童的社会兴趣,促进儿童的人格健康发展

阿德勒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

1、阿德勒的童年成长经历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童年令阿德勒感到自卑。

幼年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犹太富商家庭,但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幸福,他的童年充满了种种不幸:出生时由于身体不好,患有软骨病,一直到 4 岁才学会自己走路;5 岁时得了一场严重的肺炎,差点要了他的小命。

后来有两次,他在街上玩耍时,被车子撞伤。阿德勒的父母有 有6 个孩子,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在他上面有一个表现出色、英俊潇洒的哥哥。

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且患有佝偻病的阿德勒在这种鲜明对比之下,常常自惭形秽

弗洛伊德说:“婴幼儿时期是潜意识的根源,潜意识的思维过程不是的,而正是在童年早期所产生的那些过程—是一些独一无二的过程。”

尽管童年不幸,但阿德勒努力克服自己身体上的软弱无力,并以一种不服输、不认输的精神,取得了令人傲骄的成就。

阿德勒刚入学时,同学们瞧不起他,老师也认为他难成大器,甚至给他父亲提建议,安排他做一名制鞋工。

所幸的是,阿德勒的父亲并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而是鼓励阿德勒不要气馁,教导他勤能补拙。

在父亲的鼓励与帮助下,阿德勒发奋学习,成为班上进步最快的学生。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

经过不懈的努力,阿德勒以优异的成绩考 入维也纳医学院,系统接受医学教育,最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在经历了医院实习、服兵役、继续深造之后,阿德勒在维也纳开设了诊所,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他童年时期的理想。

2、 弗洛伊德为他的成功提供了帮助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人格史上第一次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阐述的理论。 对人格研究做出了伟大贡献。

从1900 开始阿德勒开始接触弗洛伊德理论并步入精神分析的核心圈子。

阿德勒不仅积极参加讨论还大胆提出了与弗洛伊德不同的见解,他发表的《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一文,提出从自卑感的角度来看待人的发展,将人格发展的从基础性因素扩大到整个机体的特征,

之后他又进一步发展了关于自卑与补偿的看法,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在他看来儿童的生存必须依赖成人。与成人相比,儿童会感到自己的无助,于是产生了强烈的自卑。

为了克服自卑感,儿童会利用种种力量来寻求补偿使自己的人格,在文化与顺应中得到发展。阿德勒的上述观点是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继承、批判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格教育思想。

阿德勒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格动力理论

阿德勒提出自卑与追求优越概念,用来解释人格发展的动力。当他还是一名医生时,他注意到,自卑是由器官缺陷引起的,有器官缺陷的个体要求自己更多地通过严格的训练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后来阿德勒对自卑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的扩展,他认为,从生命之初,我们所有人就有一种心理和社会的自卑感。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应的环境和问题时无力解决,便形成自卑感

自卑感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人因为自卑而寻求一种补偿,从而成为人行为的动力因素;而因为自卑而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就是劣势的作用。

因此,了解生活中人们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有助于我们为解决问题而互相帮助和进步

2、生活风格理论

生活风格,最早称为生活计划或指导意象,是指人们追求目标的独特生活方式。比如:我们要通过学习追求人生的完美;智者要通过阅读、思考等达到更高的境界。

阿德勒认为产生错误的生活风格的原因是由童年期的三种状态引起的:

  • 器官缺陷:它会引起儿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自卑, 从而形成不健康的自卑情结。
  • 溺爱或娇纵:在以儿童为中心、无条件满足儿童一切需求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长大后易成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自私自利的人。
  • 受忽视或遗弃: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会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会产生对社会和他人极端冷漠和仇视心理,不相信任何人。

3、个体发展理论

阿德勒认为: 遗传与环境对人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人并不是遗传作用和环境影响的消极接受者,人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可以创造性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

4、社会兴趣理论

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全人类和谐生活、友好相处、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天生需求。不仅是一种情感,而且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评价态度。职业选择、参加社会活动、爱情婚姻是社会兴趣的主要内容

如何培养儿童健全人格

1、塑造儿童的整体人格

阿德勒认为,看人要看本质,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就像他如何表现自己的职业一样,我们要从繁杂的表象中找到潜在的一致性,那就是他的人格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他本人的基调,无论行为方式怎么变化,基调都不会变。

我们必须从很微小的表现和行为中发现一个人的本质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在生命的最初四五年间,个体一般会开始构造心灵的整体性,并在他的肉体与心灵间建立起关系。通过遗传得来的信息和从环境中逐渐获得的印象,他将它们不断修正,以便配合他对优越感的追求。第五年结束的时候,人格就会成型

一个人的心灵是一个整体,他的生活方式会明显地呈现出他的心灵。个人的情绪和思想一定会与自己的生活基调和方式一致的。

因此对个人的人格的塑造应从整体着眼,只有提升人格教育的整体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重视对儿童整体人格的塑造,是阿德勒人格教育目的和核心

2、 培养和发展儿童的社会情感

阿德勒认定,适应社会生活的大前提是未被破坏的群体生活,一个人只要对环境抱着融洽相处的态度,他就可以轻松地教孩子如何适应环境。

只有当我们把儿童放在相关的环境里,我们才能了解他的人格,才能判断他在世界上特定的境遇。

用这种方法,我们就能断定,那些在生命开始就暴风雨般地给他留下的印象将影响他整整一生的态度。

  • 给予儿童以爱

阿德勒认为,给予儿童以爱对培养发展儿童的人格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儿童从未受过慈爱,而在童年时代受过恶劣对待,他们就会形成冷酷的性格,满怀嫉妒和恨意。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的幸福。

这一类嫉妒者不仅存在于坏人之中,在所谓正常人当中也不乏其类。

一旦他们拥有孩子,或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他们就会认定孩子不应该比他们自己的童年过得幸福,会对下一代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好的影响。

  • 指引正确的儿童生活方式

阿德勒认为,当我们发现个体的行为模式使他不能拥有幸福人生时,从我们人性的知识中,便会升起一种绝对的责任感去帮助他重新调整其错误的人生观。我们必须提供给他更好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更适应共同体,更适于获得现实存在的幸福。

我们必须提供给他一套新的思想体系,指引给他另一种生活方式。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社会感和公开意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为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模式

这是人格教育要完成的重要使命。

在阿德勒看来,要更了解自己,一定要建立一个更切合我们需要的行为模式,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应用我们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并且防止造成不好的结局。

唯有训练儿童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模式,才能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如果我们朝着这一方向前进,那么,我们的文明就会跨出决定性的一步,就会产生具有自觉性的、有勇气、有理想、有目标、并且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新一代。

  • 增进儿童的社会感

阿德勒认为,孩子在学校的成功主要看他的社会感。通过社会感,我们可以了解他将来在社会上有什么样的人生。

“友谊,在以后在以后和其他人相处上是非常重要的; 同志关系,以及伴随而来的忠诚、可靠、意愿合作的品行; 对国家、民族、人类的兴趣,这一切全都结合在学校的生活里,需要专家的培育。学校有力量唤醒、培育同伴精神,如果老师了解我们的观点,他也会能够用友善的谈话让孩子注意到社会感的缺乏; 他会告诉孩子原因以及怎样把这种原因去除;这样,可以让孩子与社会有更密切的接触”。

3、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

阿德勒认为,在个体心理学中,灵魂和心灵是最重要的。他指出,要改变儿童的错误的生活意义,有效地对问题儿童的治疗,唯一方法就是训练他们,让他们更具合作性并且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与他人协作也是我们防止我们走向神经病的唯一保障

儿童的合作性差,会导致很严重后果。比如,有些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和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把对别人的无视带进学校,他之所以对功课感兴趣,是因为他认为这样能换来教师的宠爱,他只愿意听他觉得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这样当他接近成年的时候,缺乏的社会性对他越来越不利,他在这种毛病开始养成的时候,他不再为自己没有责任感和独立性而重新训练自己,他本身具备的素质已经没有能力去应付生活中的残酷考验。

任何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合作能力,社会中的每份工作都需要在人类社会的总体框架中,只有真正了解生活意义且甘于奉献的人,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战胜困难。

阿德勒对缺乏合作训练的教育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如今的教育导致孩子们在入学的时候,合作的准备不如竞争的准备更充分。上学之后,他们也一直都处于竞争的状态,这真的是一种不幸,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就算他们击败了对方或者更优秀的人,遥遥领先,也不一定就会真正成功或者出色,也许同落后人后的孩子具有同样的危险。因为一旦这样,他们就变得只对自己感兴趣,他们的目标就是夺取自己能夺得的一切东西,他们不懂得奉献和施与。

因此,阿德勒强调,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训练儿童的合作能力。在儿童时期,就要被积极鼓励与人协作,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他们应该被允许以自己的方式做儿童应该做的事情。“孩子们应该对彼此感兴趣,这样才能享受到合作的快乐,懂得与人分享,这才是教育的方向”。

在培养合作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人的独 立性。

“我们自己的生活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开拓,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并且我们能够应对它。我们是 自己行为的主宰者,除旧迎新的工作除了我们自己还能有谁? 如果每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都能用这种态度对待生活,那么,可以预见,人类的进步必然是永无止境的”。

4、使儿童生活充满意义

据阿德勒观察,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诠释生活的意义所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只把这个问题和问题的答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表现出来。

阿德勒举例说,如果某个人的爱情生活不如意,对自己的职业不够尽心尽力,很少有朋友,甚至发现和同伴相处是件痛苦的事情。那么,他一定感到活着是一种艰难而危险的事情,生活对他来讲,挫折太多,机会却很少,他能活动的范围是狭窄的。生活的意义对于他来讲,就是保护自己以免受到伤害,因此他就倾向把自己包裹起来,尽量避免和其他人接触。

相反,如果每个人爱情和生活甜蜜,工作和事业有不俗的成就,善于交际,朋友很多,那么可以断言: 这样的人必然会觉得生活是一种创造,生活中充满了机遇,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因为对他来讲 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与同伴们一起携手并进,为人类整体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儿童对生活的意义,让他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5、提升儿童的精神境界

阿德勒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升儿童的精神境界,引导儿童通向他的人生目标。精神生活的所有现象都可以被认为是对未来某种情境的准备。只有在恰当的目标确立以后,精神生活的的运动才必然发生。人的精神生活定于他的目标。如果人的活动没有朝着一个始终存在的目标来决定、延续、变更和指引,那么人就不可能思考感受、希望和梦想。

就儿童而言,我们必须观察得更深入,进入他的灵魂,理解他的努力是否适合他的理想,而这个理想是他为了最终适应生活而创造出来。

感悟:阿德勒建构的人格教育目的观是独特而新颖的,它注重塑造学生的整体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和合作精神,彰显个体的生活意义,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这在人格教育思想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研究阿德勒的人格教育目的观,对指导我国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和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人格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