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越怀古 唐 李远

 阿标馆藏 2020-06-09

忆江南:吴越怀古

原标题:忆江南:吴越怀古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江南,是一片浸润着诗意的土地。烟雨青山、水光潋滟、画舫笙歌、桨声灯影,是她绝美的背景。

数千年来,这背景前铺陈过众多文人墨客的风雅情怀,上演了无数风花雪月的浪漫故事,当然,也见证了多少金戈铁马的历史沧桑……

就在近日,一场名为“春风千里”的江南文化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拉开帷幕。为此,我们《诗书画》也特别推出了“忆江南”系列节目来共襄盛举。

今天,让我们逆时光之河而上,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江南,去品读一段可歌可泣的“吴越春秋”。

吴越怀古

(唐)李远

吴越千年奈怨何,

两宫清吹作樵歌。

姑苏一败云无色,

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

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

江鸟寒飞碧草多。

吴国和越国,是春秋时期长江三角洲相邻的两个国家,都以争霸中原为目标互相攻伐。

公元前494年,吴国全力征讨越国,越军大败,勾践带着仅存的五千兵丁被困在都城会稽,也就是今天的绍兴,依范蠡之见派人议和,表示愿意俯首称臣。

夫差急于北上争霸,不顾伍子胥的坚决反对,答应了越国的请求。而越王勾践则隐藏锋芒、卧薪尝胆,使国力日渐强大,经过多年战争,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了吴国。

吴越争霸的历史可歌可泣,历代文人多有怀古之作。唐代李远的这首诗就写道:千年前,吴越之间积怨深厚、互相攻伐。而今天,吴宫越苑早已不复存在,丝竹管乐也变成了声声樵歌。

越国攻破姑苏的时候,苍云仿佛也因此失色。范蠡辅佐勾践复国之后,自己也隐退于五湖之中。

吴越故城不再有飘扬的猎猎战旗,只有烟霞轻轻拂过;月上寒枝,一片荒凉,不由让人想起捧心蹙眉的西施。

想要询问一下过往的行人,当年西施居住的馆娃宫遗址何在?举目四望,只有寒风中翻飞的水鸟和一望无际的碧草。

数十年的吴越争霸,演绎了无数悲欢离合。而今,历史的烟尘已经散尽,只剩一片遗址供后人凭吊,空留几段往事任后人评说。

欣赏过《吴越怀古》的诗作,让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此次“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透过文物去触摸这段悠远的历史。

吴越争霸所在的春秋时期,一般被认为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晚期。这次展出的一件重宝——吴王夫差鉴,就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

▲吴王夫差鉴 青铜器 春秋晚期

高44.9cm 口径75cm

底径39cm 重54kg

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器物方唇、大口、束颈、有肩,腹部略鼓,向下收敛成平底,两侧装饰有环耳,这种器型的名字叫“鉴”,在当时是一种储水的容器,作用类似于水缸。

在暑天的时候,它也可以储存冰块,冰镇食物,于是就变成了古代的冰箱。而当容器里盛满水的时候,它又可以当镜子来用。

甲骨文里的“鉴”字,就是一个人跪坐在一个容器之前,正睁大眼睛认真地看。

在了解了器型和功能之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件青铜器精美的纹饰。它的颈部和腹部布满了排列规律的蟠螭纹。

腹部的左右两侧是半环形的兽首衔环耳。

如果说这两个耳除了审美,还兼具方便移动的实用功能,那么另外两侧的两只立体圆雕小兽却更多地承担了装饰功能。

它们双角卷尾,正趴在口沿上,好奇地向内张望,显得灵动可爱。

这件青铜器定名为“吴王夫差鉴”,那么它所传递出怎样的历史信息,让文物专家认定它与吴王夫差有关呢?

▲韦心滢采访视频

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 副研究馆员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出土的青铜器,都是布满铜锈、满身沧桑,但是它在被铸造出来的时候,却是金灿灿的。

这件吴王夫差鉴,也让我们不由得产生这样的联想,它会不会是吴国馆娃宫中的旧物呢?又是否映照过西施的容颜呢?如果真的如此,想必那几只争先恐后爬上口沿的小兽,也一定会因为西施的绝世容颜而惊叹不已吧!

《诗书画》同名图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