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之堂跟诊日记4》精彩回顾2

 毛毛虫197266 2020-06-10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36、最常用玫瑰花来疏肝解郁、活血调经。
37、名正言顺,言顺则事从。
38、俗话说,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
39、古人说凉利之药生湿地,这些药大都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
40、药物不同部位的药性特点,叶多发散,子多降下,梗多通气。
41、健康长寿和经济物质生活不能成正比。
42、忍得三分饥,胜服调脾之剂。
43、我们要用这传承发扬之心来行中医,做中医,很好地把他们的临床思路、中医精神记录下来,有时远远比单纯抄方把脉更重要。
44、学医数百技要先精一技,旁通百家拳要先专于一家。
45、《道德经》上说的“少则得,多则惑”
46、实证会有郁堵,虚证同样会有郁堵
47、师说,疑难杂病,久治不愈,要求之脾胃。慢性病收尾时也要从脾胃来收尾,因为土能生万物,也能化万物。
48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有一分寒气,便有一分病疾
49、心病身养,身病心调。
50、思多伤神言多耗气。

51、每个季节都有适合的功法,比如春夏主生长,撞背拉筋良;秋冬主收藏,掌捂握固佳;长夏主运化,拍打跺脚妙。
52、《论语》上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53、身体不舒服时,多从生活习惯上去纠正,从脾气上去纠正,这样人气质一变,疾病也随着变化。
54、人生百年,从大方面来看,亦不过草木一秋。快乐健康,无忧无虑过一辈子。抑郁生病,打骂吵闹,也是过一辈子。没有人要你一定要发脾气,选择怎么样的活法还是看你自己。
55、师说,年轻时贪凉饮冷,年老时骨节疼痛。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余孽都是盛时造的。
56、常言道:“手热用桑枝,手冷用桂枝。
57、俗话说,服药不忌口,忙坏大夫手。
58、脾胃乃生痰之源,脾胃中州水土不化,痰浊才会上泛头颈胸部。所以治疗头颈部的逆痰,必须要拔根于脾胃。脾胃根源的痰得以降伏,则上焦头颈胸部的痰浊不攻自灭。
59、皮肤爱长疙瘩,是心脏功能不强的表现,所以周身上下血脉代谢不够流畅,容易停留杂质。
60、养生要坐卧不当风,走路须挺胸。
61、苦能降心火,酸能敛肝阴以生津。
62、师说,思则伤脾,谋虑伤肝。
63、上焦心脏阳气不够,心阳为周身动力之源,心主欲,心阳不足后,人体出于自救保护反应,就会出现阳痿,它的目的就是在保护心脏。如果忽视这种自救现象,而盲目用壮阳药,表面上在强壮肾,实则却在消耗透支心脏
64、我们治病要从五脏上中下入手,“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
65、得脑出血的,基本上都是长期脾气很刚强,易怒的。

66、《黄帝内经》曰:“浊气在上,则生”,所以,不论是高血压、胆囊息肉、胁胀,还是腹胀,都可以用降浊的思路,把邪气从五脏赶出六腑,赶到肠道中,把肠黏膜壁的积滞化开,然后一并降浊而下。
67、心平气静是学医之基。
68、水要先清,才能见万物,人神要先清,才能觉察到平时难以觉察的细微变化。
69、学药主要是要靠你去领悟,其次才是去记诵,但你若不先记诵些经典,领悟便无从下手,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领悟经典靠的是静功夫。
70、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
71、跺脚法降浊阴,拍打百会法升清阳。
72、道家说,若要不死,肠中无滓,若要长生,肠中常清。
73、病人的疾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生治病也不能够贪功急进,就像岳美中老中医所说的“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病去如抽丝,很多病的治疗是需要过程的。
74、张仲景说,大气一转,其病乃散
75、一日三餐,一生平安。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