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英莲:怎样加强京剧吐字的功力

 xianshanyuquan 2020-06-10

京剧声、腔、技、能演唱与新一代艺术人材的培养

蔡英莲:前辈京剧演员都注重嗓音的科学训练

蔡英莲:京剧嗓音的甜、亮、脆、美、水、 膛

蔡英莲:京剧演唱中胸、腹呼吸要交替使用

蔡英莲:京剧“呼吸”的九种训练方法

京剧吐字要加强“五音”功力:

前面讲过五音包括:“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

古代声乐理论讲“初学必引发其声响、次辩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我理解古人这段话中心意思是,初学歌唱的人,第一必须以正确的发声,把嗓子练好:第二,强调吐字,第三,把唱腔理顺发挥好。三者不能混乱在一起,而失去了规格和水平。这是古人通过实践总结、警示后人的真理,要我们演唱中分清主次,以达到有规格的目的。

(1)五音吐字口型要优美:

四大名旦苟慧生先生讲:“唱戏,就要口齿清晰,字字入耳。”

京剧吐字艺术要求极其严格,要以字带声,我在教学中感到,凡在五音上下功夫,不但字清韵准,更觉声音酣畅。京剧吐字讲究:字分“头、腹、尾”。

首先把字“头”送出,随着腔体延续张开叫字“腹”,结尾收音叫字“尾”。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演唱中只求声大响亮,忽略了唱中要先叶字的原则,形成“声中无字,字中无声”的恶性循环,所以,口型往往张的过大,不但失去了美感,嗓音共鸣达不到,也不会甜美。

京剧吐字口型讲:“齐、开、撮、合”。“齐(齐齿音如“一七”)、开(属“开口音”,如“发花”)、撮(属“撮口音”,如“许、曲)、合(嘴合起来成圆的,如“中东”),”也就是不同折口的字要区别不同的口型去念出,可是现在口型渐渐变成单一的,只有“开口音”,什么“齐齿音、撮口音”都被淡忘了,京剧声腔复杂,咬字不能一概而论,必须从过大的口型,收拢变为适中,在演唱中我们提倡用口小膛大的“坛子口型”,不提倡“一字口型”、“喇叭口型”。

我个人认为:①“坛子口型”外观上看美观。②口型收拢能节约气息。③口腔空间加大,共鸣振动力强。口型准确后咬字一定要从“口轮匝肌”、“人中”开始引动,每个字的“头”都应有个小小的咬字动作,或者说是起动点,为达到字头清楚,咬的准确,那么点位打的要高,相对要集中,气与字要默契,以“人中”这条线往外扩大去咬,王瑶卿老前辈总讲:“练嘴皮子的劲,”我理解,就是充分利用“嘴皮子、人中”的劲去咬字,假如,牵动满嘴去咬字,字头就会无力、发空、发抛、甚至因顾及声音而吃掉“字”。

过去我曾听过赵燕侠先生演唱的《玉堂春》、《白蛇传》、《红梅阁》等戏,最大的特点是听她的唱不用看字幕,一是她的咬字基本不上口,非常口语化;二是她咬字之前的“预备”口型准确,咬字的“预备动作”是有尺度的,所以发声吐字点位非常集中清楚,声位、气位都很讲究,五音功力非常扎实,如:“小乖乖”这脍炙人口的名段“亲儿的脸、吻儿的腮、点点珠泪撒下来”每个字都用“人中”去找鼻共鸣“眉心”的点位,所以既清楚、甜美又抒情。

(2)开盖“打牙”练齿音:

以唇内,前六个门牙为主吸起来,舌尖舔到牙床硬肉部位叫“硬口盖”,这是我们咬字的重要部位叫齿位,我平时要求学生练习上牙提起做啃大苹果的状态,用上牙去撞击、磨擦下边的六棵门牙,要打出声响,反复练习两分钟,这个练最有训练意义,一是吐字有力,二是声腔的明亮点,脆美点与前牙的张力和啃劲有直接关系,闭口音“一七”,开口音“江阳”‘发花”都离不开硬口盖的啃力,特别指出前牙上边一圈,要有空洞感,甚至感到牙缝都往外冒气。假如你的声位靠后,出现背功音,前牙用力定能帮忙拉出声音来。假如你的舌根卷起来,没有舌尖音,就如现在学张派艺术,有一种倾向“不学张先生晚年声音,就不像张派似的”,走入误区,形成嗓音横宽,舌根用力,大舌头声出来。前一阶段王晶曾出现过这种现象,卷着舌头唱,既没有字也没有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我引导她用“龇牙”的感觉去加强齿音的力度,使舌平面放松,舌尖归位于下齿间去发声演唱《祭塔》、《楚宫恨》,不但字头清晰,舌尖拉出,而且声音从横宽变的顺畅明亮、甜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