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锅到底谁来背:武则天时代的大唐武德,竟然连慈禧都不如?

 看北朝 2020-06-10

jx878741:看到一种说法是说武则天把李世民积累的家底都给糟蹋光了,把名将一个个干掉换上自己武家人,出征几次全都是十万尽没以上的大败仗,什么帮助契丹、突厥、渤海、南诏纷纷复苏建国,是异邦异族们的好朋友?丢弃了千里国土,连河北陕西都开始丢了,整体丢失的国土面积远远大于慈禧?

这是真的假的?要是真的话,武则天好像也算不上什么千古明君,为什么被拔高到这样的位置,感觉连萧太后也不不如啊。

慎独习劳SC苍狼图腾:武则天时代对周边的战争的确输多赢少。虽然客观原因很多。但是和武则天不懂军事和清洗大臣分不开关系的。对吐蕃、契丹、突厥,好惨啊。

glowworm1985:确实,不管客观原因是啥,她在位期间没打几次胜仗是真的。

中流砥柱孙传庭:武则天在位时期,哪来的大唐?

以首都陷于外敌作为标准的话,唐朝武力水准跌到慈禧太后以下,应该是从唐代宗起,长安城被洗了一遍又一般。

钛合金:中国史书从来没说武则天是千古明君吧?只不过新中国唯物主义史观反对拿人家性别说事。

我接触到的史书,从来都是部分肯定武则天内政,但对其大清洗颇有微词。对少数民族战争,则是不掩饰不批评。

rottenweed:在河北真是丢尽了脸,尤其是和高宗年间的对比实在是太过强烈了。

说起来,叶二世用面首出战都能搞出名将来。武后这方面太糟糕了。如果是冯和尚出征真的开仗会搞成什么模样?

“孙万斩”“李尽灭”的文字把戏,丢人丢到家。


如果不是接手的本钱雄厚,武则天未必比贾南风强。

魔都的黑影:反正对契丹人那叫一个悲剧。

morningbear:我一直认为,对两唐书记载的唐代外战的失败,特别是面对契丹的失败,是要带一定疑问的,特别是对那些主要靠损失数字来给人“好惨”印象的失败(失败大约是事实,但损失到底有没有那么惨?)。

《旧唐书》是后晋修的,《新唐书》是宋仁宗朝修的,这两个朝代面对契丹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的。


另外,如果是《新唐书》提到而《旧唐书》没有提到的关于武则天的负面事迹,还要考虑到,经历过天圣时期的欧宋诸公是否别有怀抱,意在影射。

gameboy:高宗时代的财政已经崩了。刘仁轨在上书里明确的说东征高句丽的士兵“征役身死,更不借问”,李敬源兵败青海以后,“议者皆云:‘近日征伐,虚有赏格而无事实。’”

武后的大清洗固然是个大问题,但另一个方面来看,唐初的那套兵役和军赏制度到高宗后期确实也是维持不下去了,玄宗上来就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

tgwtgw: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崩溃的具体表现罢了,府兵制崩溃而募兵制尚未健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ali:倒果为因了,兵农合一体系下农民有正规武装,没有短时间几十万的战殁,土地根本兼并不起来。

CVN22:看来女主在位打仗就是渣.......

中流砥柱孙传庭中国两方面的例子都有。 

打仗不行,或者根本就是胡来的:贾南风、胡充华、武则天、慈禧。

能行的:汉和帝窦太后(这个是她哥哥窦宪确实能打)、北魏冯太后、契丹述律太后、萧太后、明仁宗张皇后(英宗前期和"三杨"一起执政)。

匪兵丙:妇好!妇好!

happyjwj:叶二那个面首是牛人好不,不具有普遍性好不。

Louis:武则天军事是挺烂的,但总不至于和慈禧一个档次。

rottenweed从任用将领上看,武则天恐怕还不如慈禧。


慈禧至少知道满族将领实在不堪重任,不管是被逼的还是主动的让湘军系挑了大梁,然后又能尽力限制。不管实际上做得怎么样,至少有这个想法。


武则天呢?面首们封将军,冯和尚干脆当行军大总管,不中用的子侄辈放出去望风而逃,名将则是被贬被杀了一批。

也就是底子厚本钱足,对手又落后,武则天没折腾垮而已。

黑影:武则天再烂,也没有动不动就西狩,被人赶出长安城。至于西太后的水平嘛,还是别和人家比了。

eumenes:换了武则天来应付十九世纪后半期大清国那个状况很难说会不会垮台的更快更彻底。

你不能不考虑唐帝国初期和清代晚期全然不同的内外环境。

黑影西太后被赶出北京城是自找的,想对抗洋人无胆,又想着利用义和团,结果自己玩爆了。

eumenes:有打上门来的工业化列强,有数以百万失业农民手工业者满怀怒火组成义和团,这两个问题碰到任何一个都足够统治者焦头烂额了,西太后同时面对两个没有把大清国当场玩死已经算合格的传统统治者了。

武则天面对的敌人——无论突厥还是吐蕃,相比西太后的问题小得多而武的工具又比西太后好得多。

rottenweed慈禧那个残局已然很烂了,咸丰已经北狩过了。

武则天接手的可是一个好局,慈禧哪有这个局面?

赌东道得国不正,以及军方体系缺乏底蕴,基本上所有得位不正的当权者都有这个问题。

酒羊:武则天其实内政也有很大问题,信用男宠,放纵诸武诸公主,信佛无度,这些问题在中宗时代都有所继承,直到玄宗才得到了很大遏制。她的名声是近代接受西方那套史学后开始搞出女权主义视角后由此提高的,民国时代就颇有了些胡乱称赞他的人,建国后,作为左派文人急先锋,郭沫若更是犯了一贯的隔行如隔山的毛病,将武则天的事彻底洗地了一遍,黄永年忍不住大大吐槽了一把。后来那部家喻户晓得刘晓庆版武则天很大程度上就是继承了郭的思路,拔高武则天在江后那番海吹后都没偃旗息鼓,实在可以说是思维固化的结果,即先从女性角度看待武则天,然后认定武则天做帝王会有什么比男性更合理的地方,但从历史上来看,女性帝王很多都是首先有了帝王属性,然后作为女性不过是给了她们更高难度,让她们之所以能称帝,往往是比一般男性在政治斗争上更加狠辣无情罢了。

长乐夜未央:高宗时期在青海连番惨败,突厥复国说起来也更丢脸啊。而契丹虽然让武则天丢脸,但是从开始到结束时间其实非常短,真正被攻克的要地其实也很少,而且是以二贼首被灭而结束的。“孙万斩”“李尽灭”从结果看可不能说是文字把戏,和我大明安抚淹答,拿也先没办法比其实是成绩好看的。而且武则天时期面对复国的突厥和强盛的吐蕃还是收复了西域,说起来还不算难看的。贾南风是宗室太强,外重内轻,又不甘心下台强来导致翻船,但是她执政期间好歹对内平了关中和山西的造反,对外也无失地,论战绩不能说差的。

慈禧接手时候局面是不好,但是最后弄到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难辞其咎吧,武则天接手的局面也未必有多好,大唐青黄不接,女主当国名不正言不顺,她要称帝追求千古之名就需要为此付出代价。慈禧可不敢付代价来追求这种东西。

季退思:有气候因素啊  武则天在位的 AD700前后 是个中世纪暖年期间三个异常低温凹陷之一。

徐海、洪业汤等人通过对红原县泥炭分析后认为,450——950aAD间气温,存在500aAD,700aAD和900aAD 3次寒冷事件。这3次寒冷事件在金川泥炭、敦德冰芯氧同位素记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满志敏同样从历史文献资料入手,得出唐朝气温并不像竺氏所认为的是个温暖期,而是前期气候估计与现代相差不大,后期气候明显转冷,寒冷顶峰时的程度可与明清小冰期相比较。


500aAD,700aAD和900aAD,3次寒冷事件,按时间前后的大事件来看,第一次很可能是北魏六镇之乱的导火索,第二次是武则天的挫败,第三次是唐朝灭亡的导火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