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知识课堂 | 篆刻学章法之临古

 攸州刀郎 2020-06-10

章法-临古

治印之必须言章法,犹之大匠建屋,必先审地势,次立间架,俟胸有全屋,然后量材兴构。印材有大、小、方、圆之别,印文有疏、密、繁、简之异,不能苟同,不容强合,必须各得其宜,方为完璧,否则圆凿方枘,格格不能相入矣。

吴先声曰:“章法者,言其成章也。一印之内,少或一二字,多至十数字,体态既殊,形神各别,要必浑然天成,有遇圆成璧、遇方成珪之妙,无艴兀而不安,无龃龉而不合,斯为萦拂有情,但不可过为穿凿,致伤于巧。”(《敦好堂论印》)袁三俊曰:“章法须次第相寻,脉络相贯,如营室庐者,堂户庭除,自有位置大约于俯仰向背之间,望之一气贯注,便觉顾盼生姿,宛转流通也。”(《篆刻十三略》)徐坚曰:“章法如名将布陈,首尾相应,奇正相生,起伏向背,各随字势,错综离合,回互偃仰,不假造作,天然成妙。若必删繁就简,取巧逞妍,则必有臃肿涣散,拘牵局促之病矣。《印浅说》)凡此皆能阐章法之秘奥,并足以见章法与治印关系之重要矣。一字有一字之章法,全印有全印之章法,约而言之,不外虚实轻重而已。大抵白文宜实,朱文宜虚,画少宜重,画繁宜轻,有宜避虚就实、避重就轻者,有宜避实就虚、避轻就重者,为道多端,要非数言可尽,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是在学者之冥心潜索耳。

附朱白文辩

古印多白文,其文凹,印于泥则凹处凸起,为朱文矣。顾大韶《炳烛斋随笔》云:“凡物之凸起者,谓之牡,谓之阳;凹陷者,谓之牝,谓之阴,此一定不易之辞也,盖大至山谷,小至器用皆然。唯今之言印章者,则以凹陷者为阳文,凸起者为阴文,盖古来之传说故然,求其说而不得,则曰:“以其虚也,故称阳;以其实也,故称阴。不知此瞽说也。凡后人之印章,以印纸,故凸起处,其印文亦凸,陷者,印文亦凹。古人之印章,以印泥,故凸起处,其印文反凹,而凹陷处,其印文反凸。所谓阳文,正谓印之泥,而其文凸也。所谓阴文,谓印之泥而其文凹也。盖从其所印言之,非从其所刻言之也。”其说甚精,故附录之。

前人论章法之说綦多,非玄言即肤论,而泥古不化、强辞穿凿者,尤不一而足,虽亦有精微切当之论列,要以精确杂陈,学者每苦无所适从。今特撮其精蕴,归纳为一十四类,并各举印为例,以供实际之探讨。

十四类者:一曰临古,二曰疏密,三曰轻重,四曰增损,五曰屈伸,六曰挪让,七曰承应,八曰巧拙,九曰宜忌,十曰变化,十一曰盘错,十二曰离合,十三曰界画,十四曰边缘。

第一节临古

古印不尽可学,要当择善而从。其平正者、质朴者、有巧思者可学,板滞者、乖缪者、过纤巧者不可学。

临古要不为古人所囿,临其神不临其貌,取其长不取其短,有似而不似处,有不似而似处,斯为得髓。若一味摹拟,求其貌似,则近世铸板之术大行,摄影铸板,百无一失,何贵乎再借刀锲哉?

封泥多板拙,以印于泥,凹者凸而凸者凹故也。故临封泥必须从死中求活,于板拙中寓巧思方可,然巧不能过,过即怪诞。

摘自:篆刻学 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名家理论丛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