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定位与系统改进

 夜未央kdxnts9q 2020-06-10

​三、贯通培养:九年一贯制学校立命之本

一贯性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独有的生命力。贯通培养的重点在于将九年按照一个学段来看待,要在“一贯"上下功夫,着力做好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课程建构的整体性和学校治理的现代化。

1.培养目标一致,为每个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九年一贯制学校视野中的小学、初中是一种复杂关系的存在,既有矛盾冲突性,又有融合一致性。通过对主体及其关系即学校中人的考察和分析,从而确立适切的育人目标,这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贯通培养首先要关注的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矛盾又统一的主体,而不是被制度化划分的小学生和初中生。

只有承认主体的一致性,才能在全局视野中思考和建构过程培养中的阶段性和差异性,使学生按照九年完整学段来整体发展。例如:北京市育英学校把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确立了九年一贯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国家栋梁"。5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和一贯性,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目标的一致性,可以坚定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学校成为学生最热爱的母校;可以给学生持续的习惯培养,让习惯内化并成为一种优秀品质;可以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延续性,让兴趣特长得以持续生长。


2.课程整体建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课程是学校教育得以展开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也是教育目标达成的基本保证,因此贯通培养的重点即课程体系的建构。九年一贯制学校既要承认课程的差异、矛盾,又要充分找寻衔接的可能与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与建构,建立适合学校的课程体系。衔接与贯通问题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德育课程为例,其课程建设应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等方面充分体现“一体化、整合化、系统化”的要求:在内容建构上实现中小学各学段有机衔接、前后贯通、有序递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要素横向联系上,要从学科育人的视角挖掘各学科、实践活动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发挥其特有的育德功能,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

学校课程建设是在不断解决学校现实课程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展开和推进的,学校的现实课程问题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因此,学校课程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抽象的概念领域的词语式转换和表达,而必须超越某种抽象概念的阈限,确立深入学校现实的基本立场,明确学校的现实课程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