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孩子才能教孩子,资深幼师手把手教你抓住幼儿敏感期!

 幼师口袋 2020-06-10

 本文导读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孩子们表现出各种蛮不讲理、语出惊人的行为感到不解,其实那是孩子进入了“敏感期”的表现。

当老师们理解了孩子敏感期行为背后的发展需求,并和家长一起“对症下药”,会对孩子终身受益喔!

今天为你解读孩子的敏感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喔!

推荐 丨小澴

微信号:youshikoudai009

幼儿敏感期

幼儿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专心吸收周围环境某一事物的特性,并不断进行重复实践的过程。

如何面对处于敏感期的孩子

 观察需求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都不同,要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准备环境 

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能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鼓励探索 

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蒙特梭利九大敏感期

关于幼儿敏感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是最经典的是蒙特梭利的理论,根据蒙特梭利对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九种,而我根据这九种敏感期为大家罗列了相对应的做法。

 一、语言敏感期 

范围:0至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可以这样做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便能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

 二、秩序敏感期 

范围:2至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此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孩子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可以这样做

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所以幼儿园中的常规、一日活动、班级布局等都是在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性。

 三、感官敏感期 

范围:0至6岁。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一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可以这样做

在区域活动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材料,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促进孩子的感官敏感度。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范围:1.5至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其中的奥秘。

可以这样做

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一起动手布置自然角,还可以结合主题活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中,让孩子充分感受与探索。

 五、动作敏感期 

范围:0至6岁。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他们智力的发展。

可以这样做

无论在户外运动、室内运动还是集体运动中,老师创设丰富的情景与运动器械,发展孩子各方面的大肌肉运动能力。在班级生活区中提供编织、使用工具、整理等,在美工区中提供剪纸、折纸、泥工等可以帮助孩子的小肌肉发展。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 

范围:2.5至6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

可以这样做

孩子想要去结交朋友,但是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不愿主动开口去结交朋友、在交往中出现攻击性行为、要求朋友与自己一样等等,老师可以通过关于友谊的绘本如《我的兔子朋友》、《南瓜汤》、《小羊和蝴蝶》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友谊。

七、书写敏感期 

范围:3.5至4.5岁。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出现得更早或者更晚些,也有的没有明显的书写敏感期的表现。

可以这样做

可以在大班语言区中提供纸和笔,为孩子营造书写的氛围,当然孩子不一定要去书写,可以是“画字”或者简单的拿着笔在纸上留下痕迹。

八、阅读敏感期 

范围:4.5至5.5岁。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

可以这样做

在班级中布置一个温馨的阅读区并提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阅读的书籍,鼓励孩子阅读图书,或者每天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感受到丰富的词汇和情感的体验,还可以一起讨论,帮助孩子能够独立阅读。

九、文化敏感期 

范围:6至9岁。蒙特梭利指出孩子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到了6一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可以这样做

老师可以结合主题开展关于文化的活动,比如大班《我是中国人》主题,就能很好的让孩子了解中国的文化以及不同民族的习俗;还可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除了中国文化,孩子还应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那么感恩节、圣诞节等就能很好地感受多元文化。

我遇到的幼儿敏感期小故事

作为一位曾经在幼教岗位上执教多年的幼师,我也遇到了很多案例,刚开始以为是孩子的行为或者性格方面的原因,后来学习了敏感期后,才知道这都是孩子的敏感期在作祟呢!(可见老师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是多么重要呢!

一、剥橘子 

案例:有一次的餐后水果是橘子,其他孩子都把橘子剥开后直接吃掉了,可是有位孩子先把橘子皮剥掉,然后一瓣一瓣分好,把白色的橘络也全部剥掉,然后摆放整齐。这时其他孩子已经全部吃好在进行自由活动了,而他依然不紧不慢地剥着,老师催促他也不着急,直到全部摆放整齐后才开始吃。

分析:这其实是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与执拗敏感期,他会对自己认定的事情有属于自己的秩序感和坚持当秩序的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往往表现得非常“固执”,而正是对秩序的追求,他开始有自己的方式。

二、我的画好看吗? 

案例:在小班的绘画活动画泡泡时,其他孩子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颜色画泡泡,但是有一位孩子使用了很多种颜色的画笔,导致最后的画面变成了一片黑色。

分析:这并不是孩子在乱涂乱画,而是处于色彩敏感期的孩子对五颜六色的东西充满好奇,喜欢不同颜色的搭配,对涂色活动乐此不疲而造成的。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的敏感期的话,也许会批评孩子,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创造力!

这里还有一份小中大班的25个敏感期,让你更有针对性地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敏感期喔!《读懂3-6岁儿童25个敏感期,“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最后的话 

孩子的敏感期,不但老师们要理解,家长们也要牢记在心,家园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来支持孩子的成长。记得转发给家长看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