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幼儿园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但仍然有许多幼儿园认为游戏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学比玩更重要。那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把游戏还给孩子”不再是句口号? 一直听闻温州学前教育的游戏化课程非常出色,于是幼师口袋小编们在阳春四月来到美丽的温州。今天,就跟随我一起走进这家温州老牌幼儿园,与你分享一下在这里看到回归幼儿天性的本真游戏。 特别鸣谢: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幼儿园 01 玩什么,孩子说了算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动图。 是不是非常惊讶?操场上没有老师事先排放好的活动道具,一切都由幼儿自己摆放,幼儿自发主导,自己掌握游戏的主动权,老师只是“搬运工”。 听龙湾一幼老师的介绍,这已是幼儿园活动的常态。 每次游戏前,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今天游戏的主题,然后寻找班上的同伴,一起去玩游戏。 游戏时所需的各类材料则非常齐全,被统一归类安放在园内各个地方的材料超市中,幼儿可以到各个材料超市中自由选择所需的材料。 整个操场场地被孩子们承包,他们把游戏场地取名为“YOYO小镇”,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镇里都有些什么? - 小舞台 - - 美人鱼剧场 - - 小餐馆 - - 小蝌蚪的家 - 在游戏中,我发现无论失败或者成功,幼儿都乐于重复游戏,反复游戏里的步骤,脸上写满了愉悦。 当幼儿的游戏没有了成人制定的规则,他们可以更自由大胆地发挥。 当幼儿的游戏没有了最终的“目标”,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出更多玩法。 而这一切,都基于老师提供足够丰富的材料,鼓励孩子想玩什么就拿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当孩子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开展游戏。 02 自主游戏不是“放羊式”玩耍
区别在于: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这位小女孩在尝试搭建一个轨道让乒乓球能够滚落到箱子里。 你可以发现在轨道旁,她做了很多防止乒乓球滚出去的防护措施,这就是一次次游戏后获得的经验。 小女孩在观看整个小球运动过程之后,发现是最后的箱子没有挡住,于是她在一旁的“材料超市”里找了一块长木块把纸箱的变翘起来防住乒乓球滚到外边去。 在整个游戏里,除非幼儿主动提出需要帮助,教师全程在一旁安静地观察记录。 当幼儿屡次失败后,她会引导幼儿去观察为什么乒乓球会掉出去,让幼儿思考怎么样才能防止球掉出去。 通过这样的观察研究,幼儿能自我发现从而获得经验。如果放在家里,看到孩子辛辛苦苦搭建的游戏屡次失败,家长肯定马上要去帮孩子了吧? 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小女生在玩游戏时不仅仅有喜悦感,在小球滚动时她脸上写满了紧张,在小球滚出跑道时,她甚至有了一些焦虑。 这些细微的情绪也是游戏带给孩子的体验之一。 以前,总是教师告诉孩子哪里不对,再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不敢放手让孩子玩。 现在,教师放手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思考与表达。 03 当教师从教育舞台中心走下 如果有个幼儿拿着这样一根“烤串”给你时,你会怎么说? 千万别告诉他这不是烤串是风车,是用来吹着玩的,你应该与他一起“品尝”这份美味。 这便是我在龙湾一幼里看到的普遍场景。 孩子们用轮胎与绳子自己搭建的“龙舟”,听说之前电影《红海行动》热映的时候,他们还搭建过航空母舰。 在沙水区,孩子们拿起铲子在组队挖掘隧道,这条隧道他们已经挖了好几天,已经快要贯通。 相信看到上面这个画面,一定会有许多家长扶额大呼,这要多脏啊! 比起孩子的收获,衣服脏了真的不算事儿! 细心的你一定会从上面的动图里发现,老师不是在指导孩子们怎么挖,而是在帮孩子轻轻抹去头上的沙粒。 瞧!孩子们的大桥搭建好啦!你能发现其中有了多少种材料固定吗?这都是孩子与老师在游戏后总结经验,商量讨论出的方法! 拐角处的一座“小山坡”,孩子们把这里当做了秘密基地,滚、爬、攀等动作都能看到。 本来安放杂物的厨房仓库被拆除重建,打造成了一处美术活动区域,只为提供给孩子们更多活动空间。 孩子们天生就爱玩水,龙湾一幼的玩水区真的做的非常棒,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尝试各种各样与水有关的实验。 不一样的道具还能有不一样的效果呢。 看完是不是觉得这里的孩子玩得特别开心呢?你会发现所有的活动都看不到老师的干涉。 只有这样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才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想象、探索、表现、创作的空间。 这里要给龙湾一幼的老师们一个大大的赞! 04 没有区域划分的“空环境” 看完户外,我们再来看看龙湾一幼的室内环境。 通常我们会将班级划分成不同区域: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幼儿按照教师安排的区角内容参与游戏就可以。 而这里班级环境似乎有些不同,没有固定游戏区域的界定,把教室的整个活动区域都交给幼儿,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划分区域游戏。当幼儿选定游戏后,可以自己命名这个区域。 这就是温州学前教育特有的“温州游戏”的一大创新——空环境 “让环境放空、让思维活跃,相信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游戏中获得成长。” 另外,每个班级都有“游戏故事”的环境元素,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表征自己的游戏,配合教师及家长捕捉的孩子在游戏时的镜头。 让快乐的回忆留存下来的同时,更能让孩子通过回想,引发更多的“还能怎么玩”。 在走廊的公共区域,每个角落也都体现着教师们的智慧与良苦用心。 楼梯旁的触摸墙,一定花费了老师们许多心血吧。 写在最后 参观完龙湾一幼,说说自己的一些感触: 以前教师对孩子的游戏总是会千叮咛万嘱咐,这个工具一定要这样操作,那个房子这样搭才不会倒。 这会导致孩子不敢放开玩、不会玩出新花样。 而在龙湾一幼,教师不再是游戏的主导,而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来看游戏,才能真正去关注幼儿,保护和支持幼儿的游戏自主权。 这里的幼儿游戏,不是为了达成某个教育目标; 这里的幼儿游戏,出发点就是为了幼儿本身。 陈鹤琴先生说:“我们中国人往往轻视游戏,把游戏当作调皮的活动……这种把读书与游戏孤立分离的看法,完全是错误的。” 当我们把游戏还给幼儿,尊重、信任、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时,会发现他们会给你一份大大的惊喜。 声明:本文由幼师口袋编辑于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幼儿园拍摄采编,盗图必究。作者:小新,拍摄:宋宋、小新,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内回复“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