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高分,这个12岁的孩子看哭了无数人

 外滩TheBund 2020-06-10

 在《复联4》的强势排片下

《何以为家》在中国拿下了3亿票房

 这部黎巴嫩电影中的故事看似遥远

 却能直击每个人的内心

12岁的少年犯,被两名警官押送出场。

小小的身躯、乖巧的模样与严肃又刻板的法庭格格不入。

然而他一开口,让更多人惊愕: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我」

这便是五一档期最大的黑马片《何以为家》的开头。

这一幕,深深烙进了很多人的心。

《复联4》5天狂卷22亿,排片占比在95%以上,来势汹汹让许多影片都无法生存。

但唯独这部《何以为家》在夹缝中赢了个满堂彩,虎口夺食,拿下3亿人民币的票房。

而且《何以为家》上映已经十多天了,它的评分一度维持在9.0,非常难得。

当然,它绝不是一部默默无名的作品。

影片原名《迦百农》,在71届戛纳电影节拿下了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在91届奥斯卡提名了最佳外语片奖。

本片启用了大量的非职业演员,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儿童世界。

在电影开头说出那句大逆不道台词的小男孩,也因为这部电影成为了土耳其金橘奖电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那他为什么要控告自己的父母呢?

12岁的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01

 在人间挣扎的难民家庭

赞恩一家是叙利亚难民,因为战争流亡到黎巴嫩,在这里生活了八年。

之前已经有一些关于黎巴嫩战争、难民题材的电影问世。

例如,2008年震惊世界的动画电影《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在这部电影再现了黎巴嫩长枪党对黎巴嫩平民实行了三天的强奸和大屠杀。

国家内乱,平民被残忍杀害,影评人木卫二用“梦返杀戮之地,我宁愿身不在场”来形容这部电影,悲惨境况,可想而知。

去年,黎巴嫩导演齐德·多尔里的《羞辱》又把黎巴嫩地区复杂的国情摆在了大银幕上,两个大男人的日常口角居然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历史、民族、宗教、身份等问题的大讨论,各派民众甚至因此发生冲突。

黎巴嫩虽然国土面积仅一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但却有100多个党派团体、40多支民兵武装。

曾经黎巴嫩是个富庶的国家,国民是清一色的基督徒。但它周边的叙利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国家经常爆发战争,导致大量难民流入黎巴嫩,其中有大量武装分子,导致内乱不断。

《何以为家》中12岁的赞恩和同龄的孩子一起吸着烟,端着枪玩耍的镜头绝对是这些民众最逼真的生活状态了。

赞恩一家是叙利亚难民,因为战争逃到黎巴嫩,在这里生活了八年。

平民窟的铁皮房子是他们的家。

家里七八个孩子,横七竖八的挤在一张床上。

一张帘子布之隔的父母在行房,根本没有隔音,他们都能感受到轻微的晃动,小小的孩子们也早早懂了人事。

赞恩是家中的老大,平日负责在房东阿萨德那里打工,送货、提水、扛煤气罐都要干。

去药店骗取含有毒品成分的药物,再把这种药物制成饮料卖出去。

还要带领弟弟妹妹们一起在路边卖甜菜汁等一些小商品,已然是小大人的样子。

虽然辛苦,但与父母、弟弟妹妹呆在一起,这里也总是家的样子。

但是忽然有一天,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和他年龄最相近的妹妹萨哈来了月经!

在赞恩的家中,来了月经的就等于:女孩,你可以当作商品被售出了!

为了留住妹妹,赞恩为妹妹洗干净裤子,去商店偷了卫生巾

可是,妹妹根本就不会用卫生巾,一边走路一边扯裤子,整条街的人估计都知道了这个女孩的秘密。

小商贩的儿子萨哈德第二天就来提亲了,几只鸡当礼金就够了。

11岁的萨哈就这样早早出嫁。

赞恩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没有吃的喝的,商店也不愿雇佣童工,赞恩只能流落街头。

好在他遇见了黑人女工拉希尔,拉希尔在游乐场打工,她也是逃入黎巴嫩的难民。

打工的时候,她总是拖着一个大大的袋子,袋子里装着她同样没有户口的小婴儿。

拉希尔与赞恩约定,拉希尔管赞恩吃住,赞恩就帮她照顾小婴儿约纳斯。

同样都是没有户口的难民身份,同样的贫困,但拉希尔对孩子的爱与赞恩的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拉希尔看见儿子时总是面带微笑,那是发自内心的爱意。

儿子,她每天亲多少次都亲不够。

一块客人吃剩下的蛋糕,被拉希尔偷偷带回家中,插上一支蜡烛给儿子第一次过了生日。

蛋糕虽然是残缺的,但赞恩却从来没有都没有过这样的温暖。

本以为三个人会组成临时家庭一直这样生活下去。

可是,拉希尔忽然消失了......

临时租来的房子中只剩下赞恩和小婴儿约纳斯。

赞恩带着约纳斯四处找妈妈,可是拉希尔的朋友只有办假证并想把她儿子卖掉的小商贩。

02

 12岁体会为人父母的艰辛

赞恩怎么养活这个1岁左右的婴儿呢?

奶粉直接吃,只要有就行。

走在大街上,有人给点吃的,两个人就能美餐一顿。

没有水喝的时候,他把冰箱中的冰块拿出来撒上糖喂饱约纳斯。

看到路边有正在吃东西的小孩子,赞恩直接抢来给约纳斯。

他装作其他国家的难民去慈善机构领吃的,将约纳斯称为自己的弟弟,谎称母亲怀弟弟时喝了太多的咖啡,弟弟的皮肤才会这么黑。

赞恩认真撒谎的样子,让人哭笑不得。

他还重操旧业,卖起了毒品饮料,准备带着约纳斯去瑞典。

因为听另一位流浪的小孩说:在那里,没有一个小孩是惨死。

赞恩带着约纳斯,最开始是抱着他。

之后,他用抢来的滑板车和家里的锅制造了一个小车,把约纳斯放在锅里。

最后,他再也没有力气来照顾约纳斯的时候,只能拖着宝宝走路。

约纳斯一天天长大,变化明显,赞恩越来越吃力。

卖毒品饮料攒下的钱,被房东无故抢走,赞恩再也撑不下去了。

他走进市场,把约纳斯卖给了小商贩,既然无法养活他,还不如把他送给富裕的人家。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早就把约纳斯当作自己的弟弟甚至孩子来抚养了。

送走了约纳斯,他第一次抹了眼泪。

赞恩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艰辛,更体会到了无奈。

赞恩经常饿着肚子,负担着超越身体极限的重量,但他从没喊过一句苦。

去慈善机构领吃的,他说自己最需要的是奶粉和尿不湿。

一个从没体会过爱的滋味的孩子,一个连自己生命与温饱都没有保障的孩子,在遇到更弱小的生命时,也会心存怜悯之心,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去换取另一个孩子的生命,这份爱人之心,连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

哪怕最后将约纳斯无奈的卖给别人,但我们依然看到了赞恩曾经拼尽所有,赌上全部生命对约纳斯负责过。

做父母,赞恩是认真的。

但是,身在这样的环境中,认真的父母又能怎样呢?

03

 没有尽头的恶性循环

拉希尔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她愿意付出一切。

但她的孩子生下来就没有户口,她连自己都无法保护,更不敢带着儿子到处走动。

小小的约纳斯注定是无法见光的人、别人的孩子生下来就会哭,但这样的孩子生下来就要立刻明白,你没有哭的权利。

因为一旦被人发现,你和母亲都会被遣返或是逮捕。

小商贩说,普普通通的番茄酱都有名字,你的儿子却没有名字。

爱他,却仍然要把孩子暴露于无尽的伤害之中。

那么,赞恩的父母呢?

表面看来,在他的家中,儿子是用来干活的,女儿是用来卖钱的。

他的家中总是哭声一片,因为总是有小弟弟或妹妹出生。

父亲送妹妹出嫁时,母亲一边拦着赞恩还一边骂:不打你就不知道谁是你父母。 

当听到妹妹怀孕大出血死去的消息时,他又冲动的拿刀捅了人,成为入狱的少年犯。

母亲答应送赞恩去学校,唯一的理由就是学校会发食物。

当满是书包的公交车从赞恩身边开过,他不明白学校的意义。

长这么大,他听到过来自父母的最亲密的话就是“给我滚开臭小子”!

这是什么样的父母啊?

把我生下来,却没有好好养活我?如果赞恩也可以选择,他宁愿不来到这个世界。

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但母亲在影片时说的那些话并没有错。

“你没有权利来指责我,你怎么知道我是怎么生活的。如果可以养活自己的孩子,我犯多少罪都愿意”。

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母亲要把孩子养大只能靠喝水和吃糖是什么感受。

赞恩之前会把妹妹脚上的链子解开,但当他真的为人父母,他也开始把孩子拴起来。

最后甚至卖掉了那个约纳斯。

他在不知不觉中复制了父母走过的路。

生而不养,为人父母确实有罪。

但很多时候这并非父母所愿,因为在那样复杂的环境中他们真的没有能力好好去爱一个孩子。

宗教鼓励他们多生,贫困导致他们无力避孕。

在上世纪的阿拉伯国家,一个家里有5个孩子是家常便饭,生一支足球队这样的家庭在这里也没人觉得奇怪。

孩子太多父母根本无法顾及教育问题,男孩早早打工挣钱,女孩只要9岁就可以嫁人,没有一技之长的孩子们在一代又一代的循环往复中持续贫困着。

比起讨厌孩子的父母,爱无能的父母更恐怖。

他们既没有能力去照顾好孩子,也还会像例行公事一样生了一个又一个。

影片最后,赞恩的母亲再次怀孕,她坚信这是上帝赐给她的礼物,但她能回馈给孩子的是什么呢?或许这位母亲从未想过这样的问题。

04

 真实的力量远比演技重要

这部电影的导演娜丁·拉巴基能演会导,颜值和才华都令人神往。

她花了三年时间来做实际调查,拍摄时间长达六个月,500多个小时的素材她用了两年时间去剪辑。

男主赞恩和小婴儿的互动令人拍手叫绝,他们最真实的状态给影片增色不少。

从最开始的不熟悉,到后面两个人熟悉之后小婴儿的手总是在赞恩的胸口摸来摸去,我们知道他开始把赞恩当妈妈。

小婴儿最开始是喝母乳的, 母亲走后,第一次喝奶粉,他哭着抗拒,不肯喝。

真实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这样的生活细节实在太精彩了!娜丁·拉巴基一定是怀着极大的诚意才能把这样真实的东西呈现在观众眼前。

赞恩是导演从贫民窟找来的孩子,影片中的故事和他十分相似,拍电影时他甚至不会写自己名字。

于是,所有人才恍然大悟,他为什么可以表演的那么好。

正如赞恩所说,我没有表演谁,我只是把我自己给大家看。

拍完这部电影之后,他和他的家庭被联合国难民署救济,现在的赞恩已经开始上学了。

勇敢的孩子,终于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但是,当我们俯瞰赞恩一家曾居住的破旧贫民窟时,你就会感慨他们只是千万家中的一家。

赞恩也只是这个破败世界中少得可怜的幸运儿。

有太多的孩子,因为没有好好享受过爱的滋味,导致他们人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消失。

无力改变战争、国家与贫困,但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好好听听一个控告父母孩子的心声,生而不养,是世界对孩子最大的恶意: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的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滚,你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我住在这里的地狱,我像一堆腐烂的肉。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做好人,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要我们像地毯一样被踩在脚下。 

 ——赞恩

文 /杉姐(青年影评人、编剧、导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