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傅常讲“有的时候练十遍拳不如好好想一遍拳”。

 觅书时代 2020-06-10

一、悟性的具体表现:

“悟”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理解,觉醒,明白。所谓悟性,在太极拳的学练中,就是对拳理拳法的理解、感悟,以及在练拳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紧密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练拳的水平,就代表着悟性的高低,也就是说能练到哪种程度,就可悟到哪种程度,反过来就是能悟到哪一层,拳架水平就可练到哪一层。

“悟”在有些时候也代表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通过看书、拳论和有关箸作,能对其中的道理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能同拳架演练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就说这人的悟性较高。反之文化水平较低,拿着书看半天不知所云,更说不上在拳架演练中的运用,能说他的悟性高么?

“悟”在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对教练授课时所讲道理的接受程度。对有些人来说,教练的话就像“刀子”,只需讲一遍或纠正一次,身上的不正确部分就被“砍”去,以后再不出现,并且能举一反三的自觉纠正其他动作中的类似毛病,我们说这人的悟性真高。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身上的不良动作就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一样,纠正多少遍也难以改正,我们就只能说他的悟性比较差了。

二、“悟”要求有一定的基础

“悟”不是空穴来风,凭空得来的,更不是娘胎里带来的。古人说“学而知之”,是学在先而后知,是要有学的基础,然后才会有知的结果。在文学创作中有一个名词叫“灵感”,对它的解释是“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感受的激烈碰撞迸发的火花”,我认为这段话用来解释“悟”是比较合适的。只有我们经过艰苦努力,不断地练习,拳技达到一定程度,有了相当的基础之后,对教练讲的拳理和书上的理论,才会有比较明显、深刻的体会、认识和理解,逐渐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而且是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体会和认识也会有阶段性的提高。所以一定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打好坚实的基础,日后才有悟出拳理的可能。有些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己不刻苦练拳,功夫当然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三、“悟”在勤

要想提高悟性,就要时时留意,刻刻在心,这就是“勤”,勤的表现有四个方面:

1、勤练。长兴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言道:“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方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序渐进。”也是说只有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功夫才能不断进步,不能跨档越级,急于求成。陈鑫在《太极用功七言俚语》里讲道:“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谓此艺甚无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先辈们还有许多劝勉后人的教导,充分说明了勤练的重要!

2、勤看。陈鑫在《学拳须知》中说道:“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看书、看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理性认识,才能更好的领会教练的意图,书上的拳理才会从书上过度到学者的心里。

看,不是只看书、看碟,还要多次、认真地看教练的动作示范,通过看教练的示范,来比照自己的动作,找出不足并尽量纠正。教练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个学员都随时随地的作即时指导,而大量的时间是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相观摩在观看拳友练拳时,要看到对方的优点,检查自己的不足;要注意“挑”出对方的毛病,来验证自己对这些动作的认知程度,在日后的练拳过程中,或有人给予指点时,才有可能会恍然悟道,在不知不觉中,悟性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这也是提高悟性的先决条件之一。

3、勤思。不但对教练在授课时讲的拳理和动作要领要熟记于心,在多练的基础上,还要多思考,要充分发挥我们大脑的思维主功能。不但要记住教练的对拳理的讲授和书上的有关理论,在习练过程中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都是要对一个动作有了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认真思考才能做到的。

4、勤问。陈鑫在《太极拳经论》中说道:“理不明,明师;路不清,访良友。”就是说不能自己闷着头练,有不明白和疑惑的地方,要及时向别人请教。练一段时间还应该请人给看一看,看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当然有明师的指点最好,但明师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能遇到,但良友却随处可寻,只要虚心向拳友请教、学习,同时对别人练拳中的问题也要抱着真诚的态度,说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拳友共同提高。当然不论是向明师,还是问拳友,都有个方式方法解决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