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耶秦简的“小九九”与“小酒酒”

 兰博2000 2020-06-11

乘法口诀表为什么被称作“九九乘法口诀表”?为什么又简称“小九九”?难道除了“小九九”,还有一个“大九九”吗?

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和2002年湖南湘西酉水河边里耶古城的重大考古发现有关。

一、里耶秦简与“小九九”

2002年的夏天,因湘西酉水河修电站,需要对淹没区进行文物抢救性发掘。在酉水河边里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座保存最完整的战国秦汉古城遗址,古城遗址中发掘了三口井,在其中的“一号井”内出土了近3.7万枚秦代简牍,多为秦王朝洞庭郡辖迁陵县的档案资料,内容丰富至极,可谓秦王朝的“百科全书”,这就是著名的“里耶秦简”。在这近3.7万枚里耶秦简中,有枚保存十分完整清晰的“乘法口诀表”,据考,它应是目前全世界发现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可谓一简而改写了世界数学历史。

里耶秦简的“小九九”与“小酒酒”

当然,根据文献记载,“九九乘法口诀表”在战国之前,中国早已有之,传说是伏羲所作,《管子》《荀子》中都有记载。《韩诗外传》中更是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桓公为称霸而设庭燎以招揽人才,一整年也不见有人才来投奔。后来,有个东野鄙人以擅长的“九九”算数之术求见。

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

那东野鄙人却回答说:“我并不认为凭‘九九’足以见您。我听说大王设置有火把的庭院等待人才,一整年却没有人来。人才之所以不来,是因为您是天下贤德的君王,四方的学士,都自觉见解不如您,所以不来。‘九九’是简单的本事,而您还能礼遇有这种能力的人,更何况那些掌握比‘九九’更深奥学问的人呢?”

桓公大悟,以礼待之。结果不出一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

这故事里的“九九”,就是“九九乘法口诀表”,可见在当时会背诵“九九表”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可是在西欧,直至中世纪,乘法口诀还不为一般人所知。像17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与政治家佩皮斯,他后来虽然是大科学家牛顿的好朋友,可根据他著名的《佩皮斯日记》可知,当年作为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在当了掌玺官之后他还不会乘法口诀。后来机缘巧合,他也花了好多天才跟别人学会这个对他来说可谓前所未有之艰难的“九九表”。

那么,《韩诗外传》为什么称之为“九九”呢?

根据中国古代诗文取名、取题的原则,一般会以首句中的字词为名、为题,比如《论语》中各篇名、《诗经》中《关雎》《蒹葭》《子衿》《鹿鸣》等诗题率皆如是。所以此前有人猜测,古时乘法口诀既然称“九九”,可能并不是像今天我们熟知的是从“一一得一”开始的,反而有可能是从“九九”开始的。果然,里耶秦简中迄今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就是以“九九八十一”作为首句,这无疑是乘法口诀表被称作“九九表”的最好物证。

那么,里耶秦简中的“九九表”为什么又被称作“小九九”呢?难道还有一个“大九九”吗?

“大九九”确实有。像我们今天小学生初学乘法口诀表从“一一得一”一句不落地背到“九九八十一”,这里省却重复项积,共得9+8+7+6+5+4+3+2+1=45项积。如不省却重复项积则有81项积。81项的就被称作“大九九”,45项的就被称作“小九九”,而里耶秦简的却是“小九九”中的“小九九”,它总共只有38项。

因为当时的人们已众所共知一乘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除了“一二而二”为代表列入表内,从“一乘三”到“一乘九”7项都未列入。同时,“一乘一”也未列入,而表中出现了“二半而一”,就是用2×1/2=1来代替“一乘一”,这更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分数的最早应用。

在世界历史上,像古玛雅乘法表最短需要190项,古巴比伦乘法表则需要1770项,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的乘法表需无穷多项,而里耶秦简“九九乘法表”只需38项,简单明了,更便于记忆,可谓浓缩的精华,足以见证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

二、里耶秦简与湘西“小酒酒”

如果说里耶秦简的“小九九”见证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那么里耶秦简的“小酒酒”则见证着湘西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说起来,里耶秦简的重大考古发现还是得益于酉水河的电站工程,而河名酉水,若追源溯流,竟也和酒有关。

据传说,黄帝有25子,其中有14子得氏为姓,这14子都是有特殊才能的。“酉”是其中第二大姓,据传正是因其子善于酿酒,所以才赐姓为“酉”。而酉姓的封地据说就是湘西的五溪地区,于是其中最大的一条河就被命名为“酉水”。这一类传说亦见载于《国语》等典籍,而且还不乏佐证。

佐证之一来自于文字学。《说文解字》说:“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其实,从甲骨文和金文看,酉即酒字,是酿酒之器的象形。可见河名酉水,当与酒文化有关。

佐证之二来自于考古学。从考古发掘的角度看,整个酉水流域,最早发现的就是古丈白鹤湾出土的酒器樽与壶。而后,里耶地区也发掘了大量的酒器,这些酒器有战国的,有秦代的,也有汉代的。而更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则多达数十处,在每处遗址里面都发现有酒器的陶片。所以从考古文物的出土情况来看,湘西酉水流域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而且几乎从未有中断。

里耶秦简的“小九九”与“小酒酒”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酒文化的源起一定与早期先民的祭祀文化息息相关。

湘楚之地向来被中原文明视为巫鬼祭祀文化盛行之地,而祭祀中以酒敬神则大有讲究。

《左传·僖公四年》记载说,齐桓公称霸后率领诸侯联军伐楚,楚国使者屈完质问说,齐楚相隔甚远,是风马牛不相及,你们为什么要来打我们呢?管仲回答了几个理由,其中一条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原来,南方盛产一种白茅草,先民认为它的草叶尖极具神性。祭祀神明与祖先的酒只有经过白茅草的过滤才能用于祭祀。连中原的祭祀都要依仗南方的酒祭器具,可见当时湘楚之地酒祭文化的兴盛。里耶秦简中就有关于“祀先农”的记载,出土登记号为14-650、652的简牍内容是:

“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 仓是佐狗出祠(先)(农),余彻酒一斗,半斗卖于城旦冣所,取钱一□(率) 之一斗半斗一钱。令史尚视平,狗手。”

这记载的是在祭祀先农之后,洞庭郡名“狗”的役卒和仓啬夫二人外出售卖酒类祭品的文书。

这既证明了“酒”是秦代酉水流域最重要的祭品,并在祭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又证明了酒作为祭品在完成祭祀后不可以浪费,要用之于生活的朴质的酒文化观。

所以里耶秦简中还有酒与医药结合记载。比如药酒的炮制:“病暴心痛灼者治之,析萦实冶二,枯橿(姜)、菌、桂冶各一,凡三物并和,取三指到节二,温醇酒。”比如以药酒治病:“以温酒一桮和,(饮) 之,到莫(暮) 有(又) 先食饮,如前数。恒服药廿日,虽久病必已。服药时禁女、食彘肉。” 从文字学的角度看,“醫”字从“酉”,“酉”本为“酒”。里耶秦简的“小酒酒”很好地证明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酒和医药本来就密不可分。

所以,不论是湘西人的生活,还是湘西的山水,甚至湘西的巫傩文化,处处都渗透着酒文化的影响。里耶秦简中的“小酒酒”也证明,楚巫文化里的热爱生命与雄强不屈,大概正是湘西酒文化所独具的内涵与精神。这让人不由想到湘西绘画大师黄永玉对湘西名酒酒鬼酒的命名,大概就像楚辞中著名的《山鬼》一样,因为有独立的精神与独特的文化积淀,才可以——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里耶秦简的“小九九”与“小酒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