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颈影像]“下咽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忘仔忘仔 2020-06-11
下咽癌

临床资料

男,82岁,咽部不适半年,声音嘶哑1个月。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图1F

图1G

图1H

影像学报告描述

CT平扫(图1A-C):左梨状窝变浅(白箭头),内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部密度稍低,与左侧杓会厌皱襞分界不清(白曲箭),室带僵直(白箭);喉轻度右移,左杓状软骨硬化,前缘局部缺损(黑箭头),咽后软组织局部增厚(黑星)。CT增强(图1D-H):左侧梨状窝变浅(白箭头),内见不规则轻中度强化软组织影,内部斑片状无明显强化区,左侧杓会厌皱襞肿胀并轻度强化(白曲箭),与肿块分界不清,室带肿胀僵直并轻度强化(白箭),声门腔变窄;左侧杓状软骨硬化,前上缘局部毛糙不整(黑箭头);咽后局部增厚的软组织无明显强化(黑星),双侧颈动脉鞘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呈轻度均匀强化(黑箭)。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左侧梨状窝癌,累及左侧杓会厌皱襞和室带。病理为鳞状细胞癌。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下咽癌(carcinoma of hypopharynx又称喉咽癌,梨状窝是下咽癌最好发部位,次为环后区和咽后壁。发病年龄为50—70岁,男女比率为(78):195%以上部位为鱗癌,起源于黏膜表面,其他为未分化癌、恶性混合瘤等。临床症状隐匿,可以很长时间无任何症状;一般早期症状是咽部不适(或异物感),进而吞咽困难,晚期下咽梗阻,不能吞咽;约1/3患者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侵犯喉软骨或附近的喉返神经时,可出现声音嘶哑,进食呛咳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等表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高达60%70%;本病早期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晚期出现肺、肝和骨等远处转移。

影像学特点如下。钡剂造影:梨状窝充盈缺损,钡剂通过食管入口受限并滞留于会厌谷或梨状窝、钡剂漏溢入喉部或气管等。②CT下咽部软组织肿物,内部常见液坏死区。梨状窝癌表现为梨状窝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物,向前可侵入声门旁间隙以及会厌前间隙;向上可侵犯杓状软骨、环杓关节以及声门下或下咽的环后区,导致甲状软骨与杓状软骨的间距增宽;向下可侵犯环甲关节、喉外组织、上段气管食管沟及食管入口。环后区癌又称食管入口癌,表现为环状软骨板后软组织增厚或肿物,导致环状软骨与椎体前缘的间隙增宽;常侵犯颈段食管以及环、杓软骨。咽后壁癌发现时常较大,在黏膜下沿纵轴上下蔓延,可同时累及口咽部和喉咽部。③MRI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强化,内部囊变坏死组织不强化。颈部转移淋巴结多为双侧,以区和区多见,部分淋巴结可见中央坏死区。

鉴别诊断

下咽癌主要与喉癌相鉴别,两者发生部位接近且均可侵犯喉旁间隙和喉软骨。下咽癌位于喉的两侧及后方,常见于梨状窝,侵犯喉旁间隙,压迫喉部向对侧移位或旋转,常伴有甲状软骨与杓状软骨的间距或环状软骨与椎体前缘的间隙增宽;而喉癌发生于喉腔黏膜,表现为声带、室带增厚或占位,声门腔不对称,一般没有喉部移位或旋转,甲状软骨与杓状软骨的间距或环状软骨与椎体前缘的间隙一般无明显增宽。

小结

  下咽部软组织肿块,不规则强化,侵犯破坏周围软组织及骨性结构,出现占位效应,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提示下咽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