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竺言小聚 2020-06-11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孩子的人生,从来不是由考试分数定义。

——鹿妈

作者 | 李核桃

来源 | 女儿派(洞见旗下账号)

是好妈妈没错了!

成都一位妈妈接孩子时,女儿一路小跑到她跟前,故弄玄虚道:“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

看孩子乐成那样,妈妈干脆地回了一个字:“说!”

“(好消息是)我考了倒数第二名!”

说到“倒数第二名”时还狠狠跺了一下脚,毫不掩饰内心的欣喜。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What?我是不是对“好消息”有什么误解?

那坏消息呢?

“我没考及格……”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她故作夸张地哭丧着脸,眼睛和嘴角还有笑意呢。

两个消息一个比一个糟,亏她汇报得这么欢快。

妈妈的反应很暖心:没批评,没责骂,只是轻轻笑了笑。

即使没考好,也不必担心被责骂,这大概是女孩阳光开朗的根本原因吧。

有网友评论说:

“这个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极强,已经远超普通小孩。等哪一天她开窍,成绩很快就能窜上去,如果不开窍,她也能在以后工作中混得风生水起。”

是啊,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虽然仍然重要,但已经不是评判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了。

林清玄说:

“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好孩子就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深以为然。

好孩子,一定不是只懂考试的书呆子。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唯分数论”会毁了孩子

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分数,会怎么样?

大家可能看过下面一组对比图: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考100分,回家趾高气扬,用脚踹门也不担心受罚。

考95分,虽有忐忑,倒也坦然,回家敲门不卑不亢。

才考60分?啥也别想了!

垂头丧气的孩子连敲门都小心翼翼的,好像上门推销的业务员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

“被成绩支配”的恐惧,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

考好了皆大欢喜,考差了惴惴不安,多少成年人至今仍然摆脱不了考试的阴影,常常梦见高考。

家长太在意成绩,只会培养出一批“压力山大”的孩子,甚至制造悲剧。

比如《最好的我们》中的余淮,目标清华大学。

为了让他安心学习考高分,妈妈求老师调换座位,拜托余淮朋友监督汇报,还经常对余淮“情感绑架”,哭诉父母培养他的种种艰辛。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余淮是父母的全部期望,分数就是余淮的全部指望。

重压之下的余淮,一遇到重大考试就忧心忡忡,发挥失常。本是聪明的学霸,最后连高考都没考好,只能复读。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你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越把分数当回事,孩子的压力就越大,考试时反而越紧张,越考不好。

如果遇到心里脆弱的孩子,甚至会引发悲剧。

哈尔滨有个小女孩,有一次没考好,从前三名跌至20名,父母说了她几句。她一气之下吞服了350片阿托品,送医时已经意识不清,险些丧命。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分数只是衡量成绩的标准,本身没有“喜怒哀乐”属性。

当家长把分数看得过重,分数就变成了孩子的“命根”,一切唯“分数”是从,命运被分数掌控。

俞敏洪说,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孩子读书、认字、做习题,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让孩子塑造自己的思想并与世界对话。

顶尖的人格比顶尖的成绩更重要。

知识是武装孩子的工具,考试是检验知识获取情况的手段。

让知识融入孩子的生命,使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然后有尊严地生活,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让分数凌驾于一切之上,是本末倒置。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看见”孩子的进步,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TED演讲《每个孩子都是冠军》曾引起全球轰动。

演讲者丽塔·皮尔斯老师曾在一个特别差的班级任教,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她想尽一切办法激励他们。

有一次,她用20道题测验大家,有位学生竟然错了18道!

她在这个学生的试卷上写了个“+2”,还在旁边画了个笑脸。

学生问:“你为什么要在我的卷子上画个笑脸?”

她回答说:“因为你在进步啊!还做对了2道呢。”

接着又循循善诱地问:“现在你再看看卷子,是不是可以少错几道呢?”

学生特别同意,并且保证道:“老师,我下次一定会考得更好。”

“错了18道”,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打击;“对了2道”,这意味着他还有可取之处,令人心生希望。

同样的成绩,站在不同的角度审视,对孩子就有截然不同的影响。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曾有一则“孩子考了7分,爸爸放一车烟花庆祝”的新闻刷爆全网。

很多人对此啼笑皆非,才7分而已,家长就买了1000多块钱的烟花庆祝,这家长的心得多大呀!

可听了爸爸的解释,又觉得很暖心。

这个孩子平常不太认真,考试经常得0分,这次竟然考了7分,进步了呢。

为了激励孩子,爸爸便买了一车烟花燃放。

激励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下一次就考了57分。

57分仍然不高,但跟0分相比已经是质的突破,进步不小了。

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说:

“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

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比肯定结果,更能带给孩子进步的力量。

与其将我们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横向对比而使其焦虑,不如与他自己纵向对比,看看他比昨天进步了多少,比从前进步了多少。

看见孩子的进步,才能看见孩子的好。

那个不断被认可、被鼓励的好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好孩子不是第一名,而是被激发了潜能

杭州有个叫亮亮的小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谢谢您,大仙》的作文,火爆全网。

他在作文里写到:

“我是一个要长相没长相,要纪律没纪律,要成绩没成绩的一个令人讨厌的差生,谁都讨厌我,连我自己也讨厌自己。突然有一天,天神下降了一个‘大仙’到我们班,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一句话获赞千万:孩子的人生从不由考试定义

亮亮口中的“大仙”,就是他的班主任刘老师。

原来,亮亮从上一年级开始,就是一个“小学渣”:上课常走神,学习不积极,经常不交作业,还顶撞老师。

刘老师带了他才三个月,亮亮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但积极交作业,还会在日记里反省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错题。

谈及亮亮的改变,刘老师说:“我不是什么大仙,也吹不出什么仙气。只是从孩子闪亮的眸子里,看到了他对信任,成长和爱的渴望。”

看看他对作文的批语,总是适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虽有些习惯不太好,但你很可爱,因为你很诚实。”

“太好了!你的改变还会越来越好呢!”

“你这可爱的孩子,读你的作文,是刘老师最幸福的事情,你原本就是一个天使,过去是一只折翼的天使,将来定是一只发光的天使!”

从前大家都觉得亮亮是“差生”,父母吵他,别的老师不信任他,只有刘老师觉得“他只是好奇心和好动性很强,再加上思维非常活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

看见孩子的好,才能挖掘孩子的潜力,激发孩子的潜能。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说:

“孩子,你不用所有事都做得跟别人一样好,只需要发现自己最闪光的一面,你就是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一颗星星。”

每个孩子,都是夜空中一颗星。

他也许成绩不够好,不够听话,不够璀璨。

但他有自己的独特光芒,他的美丽是需要机会才能绽放出来的。

愿每个孩子都被允许发出自己的光芒,在硕大的星空,自信地照亮前方。

每一个男孩,都是妈妈的软肋,也是铠甲。

养得好聪明又绅士,养不好费心又劳神。

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男孩,关注@男孩派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