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又勾回忆 带您看北京住房的演变史

 吕杨鹏 2020-06-11
我们主要是将北京住宅的演化史摘录出来,年青人可以了解到过去的北京房子是什么样的,老北京人也能从这些老照片中,找寻过去的回忆。


1



首先是解放初期,那时候北京的房子大都是平房,随着这些年来的拆迁改造,现在的平房已经越来越少了。当然,作为老北京的回忆,老城的平房大院已经明确要求不能再拆了。

这是西城区南营房改造前的危旧房。


这是西外德宝小区改造前的危旧房,不远的北京展览馆清晰可见。



2



时间跨越到五十年代,苏式大板筒子楼成为了这个时代住房的标志之一。

建国初期,住宅建设学习苏联模式,采用以整栋建筑定型的标准设计。1-3层为主,建设标准低,多数平房没有独立厨房、厕所;楼房设计只考虑小型卫生间功能,没有洗浴区设计。

被誉为“首都第一住宅区”的百万庄动工于1953年,是由我国著名设计大师张开济先生主持设计的国家第一批公务员宿舍。1955至1956年,百万庄住宅区的第一代居民先后住了进来。他们从全国各地抽调到北京,操着天南海北的口音,组成了新中国重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东城区的和平里小区,也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住宅区。


这是真武庙街坊式住宅区。


这是三里河地区的住宅楼群,那时候旁边还跑着火车。



3



时间到了七十年代,老式多层红砖板楼开始出现并大规模建设。

这个时期,北京市的建筑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多层住宅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形式。

一些初级的工业化住宅开始研发建设,对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标准化、多样化的研讨也逐步展开,一些试点小区的建设实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是著名的劲松居住区,那时候楼栋没有那么密集,道路显得很宽。


这是双榆树居住区,这里如今的房价已经令人吐舌。


这是当时复外大街的街景,街道两边的建筑有着这个时代典型的风格。



4



改革开放后的九十年代来了,高层品字形塔楼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特色。【京房字】专家大学毕业后租的第一个房子,就是这样的品字形塔楼。

这一时期,高层住宅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住宅标准和设计水平进一步提高,出现了如方庄、望京、天通苑等大型居住社区。居住功能、室内外环境设计更受关注,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在住宅建设中有所体现。

这是翠微园居住区,后面是中央电视塔,天很蓝。


著名的方庄住宅区,这些楼今天还在那里,就是容颜已老。


回龙观文化居住区,这时的回龙观房子还没那么多。



5



2000年以来,新式高层装配式板楼渐渐成为了主流。

人们对住房建设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北京市在保障房建设中率先推行标准设计,推广应用绿色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产业化、工业化建造水平进一步提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朝阳区望京新城的全景,如今的望京也已经比当初不知繁华了多少倍。


这是当年北京首个限价房——旗胜家园,位于西三旗。


目前,北京正在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租购并举住房体系。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将稳定房地产市场作为长期方针,以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为主要方向,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强需求端有效管理,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大力推动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人民住有所居、住房安全有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