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的用韵:不再一成不变(5)

 虹72 2020-06-12

haijiaoqiren_天涯博客    作者:haijiaoqiren

词的用韵:不再一成不变(5)
  
   5、有的押重字韵,有的通篇押一字韵
  
   近体诗押韵使用重复的韵字被视为诗家大忌,词却使用了也无妨。词中最常见的重韵是出于修辞技巧的需要而有意使用重复的韵字。如此用韵不仅不使人觉得厌烦,反倒令人感到活泼俏皮,如下述几首词: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
   平。(林逋《长相思》)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
   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
   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
   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
   知。(辛弃疾《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这些词中的重韵有的是由于词句重复而出现的,如吕词的“南北东西”、“暂满还亏”和李词的“阴雨中庭”、“点滴霖霪”,有的是因为特殊的对仗而形成的,如林词的“吴山青”、“越山青”和辛词词的“晚风吹”、“晓风吹”、“欲开时”、“未开时”。这类展示作者文字功夫的重韵在宋词中比较常见。
   还有一种因为强化词意的表达而自然出现的重复韵字,如: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
   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黄词中第一次出现的韵字“处”用在问句中,重复的韵字出现在作答的假设句中,前后自然贯通,令人浑然不觉。李词中第二个“舟”字承接头一个“舟”字,从容过渡,从舟载人船过水无痕似的滑向舟载“愁” ,完成了一个极为高明的夸张修辞,所以丝毫不显得啰嗦和冗赘。这种重韵在宋词中虽然还很稀见,但它与前一种重韵一起说明词容得下作为律绝大忌的重复韵字。
   宋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重韵,即全篇使用同一个韵字,也就是前人所谓的“福唐独木桥体” 。此名始出字黄庭坚的词《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 : 
  
   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
   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特征是全词通押一个“山”字。何以称“福唐独木桥” ,莫知所以。“福唐”是宋代福州的别称,或许始作俑者与其地有关。黄词并不高明,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黄庭坚另有一首改作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瑞鹤仙》词,全篇通押一个“也”字,追随其后以一“也”字为全篇韵脚的有方岳《瑞鹤仙·寿丘提刑》 、赵长卿《瑞鹤仙·归宁都,因成,寄暖香诸院》 、李曾伯《瑞鹤仙·戊申初度自韵》 、蒋捷《瑞鹤仙(玉霜生穗也)》等。这类词作虽然如方岳词序所说为“时文体” ,但读起来都味同嚼蜡。此外,辛弃疾的《柳梢青(莫炼丹难)》通篇用“难”韵,刘克庄的《转调二郎神·再贺》通篇用“省”韵,蒋捷的《声声慢·秋声》通篇用“声”韵,石孝友的《惜奴娇》通篇用“你”韵等,其中具有可读性的是蒋、石二人的作品: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殊殊二十五点,洒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把一心、十分向你。尽他们,劣心肠,偏有你。共你,风了人,只为
   个你。 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没前程,阿谁似你。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是你,我也没
   星儿恨你。(石孝友《惜奴娇》)
  
  蒋词从始至终押一个“声”字韵,读来直觉得秋声满耳,非常新奇别致,丝毫没有罗唣重复的感觉。石词只一个“你”韵,说尽有缘男女之间的情爱,鲜活生动,俗而不鄙,清李调元说它“开曲儿一门”(《雨村词话》),确实有理。
   辛弃疾有一首词形式上与“福唐独木桥体”类似,好像全篇仅押“些”字韵: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
   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
   我,制松醪些。其外芬芳,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水龙吟·用“些
   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皆为之釂》)
  
  实际上此词另树一帜,押的是“长尾韵”,即韵脚在韵句的倒数第二个字,句尾再缀以虚词“些”。上片的韵字“瑶”、“毫”、“蒿”、“猱”、“涛”与下片的韵字“高”、“聊”、“醪”、“膏”、“瓢”分别拖着同一条“些”的尾巴,虽有游戏成分,倒也不失别致,作者自说唱给酒友听,酒友们都兴奋得浮一大白(釂),恐怕还不算吹牛。
   另外,还有一种所谓的句中韵,也叫句中暗协,如:
  
   歌声未尽处,先泪零。(周邦彦《绮寮怨)
   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醉花阴》)
   怕凤鞋挑菜归来。(史达祖《寿楼春》)
  
  这种句中出现的所谓韵字,多半是由于与韵脚韵母相同或相似的汉字在一句之内彼此偶然邂逅而已,虽然也有文人热衷这种特殊的押韵法,终不过一种文字游戏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