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原因让世代为师的家族,无一子孙愿意再当教师呢?

 英语时代 2020-06-12

毛主席有一句话:“孔学名高实秕糠。”孔子的思想,有些东西只是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实行起来是很难的,譬如礼教和仁政。

礼教是用封建礼义来约束人,但只停留于思想上对人进行教化,主张人先要有德,才可以干事。那没有德,不尊崇礼义的人,能不能出来干事呢,社会对此类人并没有强制性地制约。

仁政也是一样,只能要求统治者在思想上有实行仁政愿望。如果不实行仁政又怎么样,皇帝老子昏庸无能横征暴敛一条道走到黑不听劝谏还不是照样当皇帝。

孔子的思想,最大的缺憾就是与法制相去甚远,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

孔子的后人,我估计早已看穿了孔学的内蕴,不屑受这迂腐的教条约束,去干大事、赚大钱去了。教书是一门清苦的行当,没有安贫乐道的思想是不会干的;即使干,也干不长久。

我认为教师子女不再愿意当教师的原因有这么几点:

1、教师家庭重视教育,大部分子女都很优秀。

子女优秀了,眼光自然就高,同时他们也会有比教师职业更好的选择。那么不当教师,这也就很自然了。

2、教师家庭的子女,最了解教师的苦。

“孩子王”职业,看起来很好,还带两个超长假期,但平时的工作量,尤其是班主任平时的工作量,是别人无法想象的。

而且就目前来看,教师职业还是一个比较“高危”的职业。

因为,现在的学生很傲娇、家长也很傲娇,一个不小心,老师容易气着自己不说,弄不好还因为教育学生被上纲上线,弄得身败名裂。

3、教师职业,是体制内最容易一眼望到头的职业。

体制内的职业有个通病,就是工作内容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刚入职的人,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十年、二十年之后的样子,很多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轻人进入体制后,虽然生活稳定了,但是内心是痛苦的。

而教师又是体制内工作里,这个问题最严重的。

因为,公务员、或者其他事业单位,起码还有一个上升的通道,每年还有一个期盼;但是,教师,你说他怎么上升?升到最高也无非是个校长,而且能成校长的人,几十个里也就一两个,大部分人注定了,前面那个弓着背批了20年、30年的身影,就是你的未来。

有时这样的背影看着、看着,就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

4、从根子上讲,主要还是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

一个职业之所以缺乏吸引力,与社会地位、待遇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的教师,你说能饿死么?不能,但是,能让他过体面的生活么?

在很多地方,看起来很体面,但是一到菜场里买菜、超市里买生活用品,你就会发现,教师其实并不是那么体面。在小商小贩眼里,那个一眼看上去对商品挑挑拣拣的、算账计较一毛两毛,最抠的,就是“老师”。老师之所以是这样一种形象,原因不就是生活拮据嘛。

再说社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高么?

在学生面前,倒是挺高的,可以把学生管理的服服帖帖,但是到了社会上呢?人家一听你是老师,立马就是一副“瞧不起”的样子,然后就立马换上道德的“有色眼镜”看你,只要你有一点儿瑕疵了,就放大它,用来谴责你。你说一般人谁受得了?所以很多教师,他出门,从来不以“老师”自称。

说到请人帮忙、求人办事上,老师没钱、没人脉,又往往有很高的道德要求约束你,所以,也基本是步步为难,处处受限,根本不可能享受到其他职业所能带来的便利。

结束语:

教师的子女不当教师,这对于教育,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虽然不用进行过分的解读。但其中透露出来的问题,我们还是需要重视。

起码,一个国家,教师代表知识,让教师受到重视、尊重,这就表示这个国家知识得到了重视、尊重。于国于民,都是有益的。

教师子女不再愿意当老师,应该引起警醒。作为离教师队伍最近、关系最密切的群体,都拒当教师,说明教师这个职业真的尴尬了。

如何化解?

  1. 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让教师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2. 涉及师生关系问题,教育部门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以牺牲教师的合法权益来换取事态的平息;真正做老师的关心的支持的“娘家人”。

  3. 重点关注教师的合理诉求,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尊师重教,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教师充分感受的职业的尊严,工作的幸福,教师子女争当老师的现象自然纷沓而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