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如何防犯同伴完璧归家的?

 老黄说史 2020-06-12

时光流逝得太快,人生转眼过半,但是,儿时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尤其是中小学时代学习、背诵过的古诗词,会在不经意间又跃入脑海,隐隐传来的读书声,一下子又能将人带回到渐行渐远的课堂。今天,老黄的脑海里,突然涌出的,就是《木兰诗》的“旋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时隔多年,木兰的机杼声犹闻在耳,而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故事,再一次引人心潮澎湃。只是,在澎湃的同时,从军之后的花木兰,如何在男性队友环伺以及与凶悍强敌生死相搏中求生、求安的,也让老黄产生了许多疑惑。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上面的几句诗,是我们中学时代学习的《木兰诗》的结尾,女扮男妆的花木兰,不仅令同行十二年的“火伴”们眼露蓝光,而让一千多年后的年轻学子也是一脸懵懂。就是啊,花木兰女扮男妆替父从军十二年,为何没有暴露女儿身呢?《木兰诗》在最后只给了个非常模糊而又不靠谱的解释: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雄兔”二句是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双兔”二句是说,当两只兔子一起在地上奔跑的时候,这样的区别就没有了,你还怎么来区分雌雄?

这话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我们还真分辨不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但是,花木兰是个大活人,且是在战场上奋勇当先、杀敌无数的明星人物,是万众瞩目之主,而不一只伏地而走的兔子啊!

已经是个成熟女性的花木兰,在军营的男人堆里摸爬滚打了十二年,那些血气方刚的战友们竟然没发现身边潜伏着一位大姑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就是眼瞎,鼻子不会也不通吧,就是闻也能闻出点女人味啊?

他们这是傻啊还是傻啊?说他们傻,网友却打死也不信,网友们还将心比心地搜集到铁证:其实读者们都被花木兰的战友给骗了。并且,有人还绘声绘色地编了个小段子——

有一天,有两个年轻人聚到达一起,又讨论起花木兰经历的真假来。一人说:“那肯定是假的,天天吃喝拉撒在一起,怎么能不发现?!”

另一人:“要是天天和她睡一起的人是你,你会说出去吗?”

看完这个段子,我差点就信了。花木兰其实早被火伴们给“保护”“屏蔽”起来了。这样的想法,真是让人脑洞大开二百回。不过,仔细想想也有道理,要是搁你碰到这样的好事,你能到处张扬吗?

但是,这只是网友一厢情愿的猜测,专家们却另有话说——

历史学家认为,花木兰属少数民族女子,长得虎背熊腰,健壮的体型不输给成熟的男子,所以没被别人看出女扮男装的形象。另外,花木兰是骑兵,骑兵不用和步兵一样挤在一个营帐里,他们骑马杀敌、靠马入睡,减少了和战友接触的时间。让专家这一说,花木兰的人设顿时塌方,本来是“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娇艳女子,让专家一杆子就敲成碎冰。

人设崩塌只是一方面,专家还漏掉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12年来,作为女性的花木兰在男人遍地的军营如何解决洗澡、入厕,更重要的是,生理期时的“红料”如何处理?当兵十多年了,都不是毛头小孩子了,结婚生子的事早都干完了,能逃过大家的“法眼”?

花木兰是怎样避过大家的眼睛,安然度过十二年?答案只有一个,花木兰替父从军只是古人编排的一个励志故事,花木兰本身也只是个文学人物形象。

花木兰的事迹,最早只是见诸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木兰诗》,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切记载。《木兰诗》和同时代的《敕勒歌》一样,最初都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开的,均没有文字记述。在传唱二百多年后,直到北宋朝才被郭茂倩收录至《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了解花木兰的全部“史实”。

并且,《木兰诗》里全诗没说她姓花,后人不知怎么又完善了她的姓氏、籍贯,甚至连父兄的名字都“考证”得一清二楚,这样的“考证”,目的性很明显,为的就是拉“名人”作大旗。把一首“诗”当“历史”,这也只有闲极无聊的专家才能干出来的事。只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花木兰”是被人为一点点造就与神化的。

只是,这不能怨专家,怨就怨中国人都一颗向尚善向美的心,美好的事物总不妒忌心打破——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就像,如今把“故事”当成“新闻”来写的事,在网上也还有不少吧?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就连“西门庆故里”也成为人们争抢的香饽饽了,这世上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变成现实呢?

在此,老黄并无否定花木兰之意,其实,对于史实的探研,并不影响花木兰精神的宏扬。《木兰诗》中所表达的花木兰那种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学习与敬仰的。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