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火了? 最常见症状, 那么什么是中医之火邪

 用户08204546 2020-06-12

火(热)邪

一、火(热)邪的基本概念

(1)定义: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

(2)火热旺于夏季,但并不像暑那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故火热之气太过,变为火热之邪,伤人致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3)火热之邪伤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感火热病证。

(4)火邪与热邪的主要区别:

热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征象,且热性易弥散;

火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如肌肤局部红、肿、热、痛,或口舌生疮,或目赤肿痛等,且火性易结聚。

二、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

(1)火热之性燔灼、升腾,故为阳邪。

(2)“阳盛则热”,故发为实热性病证,临床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

(3)火性炎上,故火热病证,多发生在人体上部,尤以头面部多见。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糜烂、口苦咽干、牙龈肿痛、头痛眩晕,耳内肿痛或流脓等。

(2)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与心相通应,故火热之邪入于营血,尤易影响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可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等症。

(3)火热易伤津耗气

(1)迫津外泄,使气随津泄而致津亏气耗。临床表现除热象显著外,往往伴有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阴亏的征象。

(2)直接消灼煎熬津液,耗伤人体的津液,即所谓热胜伤阴。临床可兼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症状,重则可致全身津气脱失的虚脱证。

(4)火热易生风动血

(1)“生风”: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燔灼津液,劫伤肝阴,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证,又称“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

(2)“动血”:指火热邪气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轻则加速血行而脉数,甚则可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证。

(5)火热易致阳性疮痈:

火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临床表现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

定义: 指外感温热火邪,阳热内盛,以发热、口渴、面红、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 发热微恶寒,头痛,咽喉疼痛,鼻塞流浊涕,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壮热喜冷,面红目赤,渴喜冷饮,汗多,烦躁或神昏谵语,吐血,衄血,痈肿疮疡,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或绛,苔黄而干或灰黑干燥,脉洪滑数。

证候分析

病因: 多因外感温热火邪;或因其他外邪郁积化热化火而成。

区别: 火、热、温邪同属一类性质,仅有轻重之别。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故常有火热、温热并称。

火邪致病特点

火、热、温邪为阳邪,其性燔灼急迫,伤津耗气,具有炎上、生风、动血、易致疮疡的特点。

(1)热邪犯表,卫气失和,故发热微恶寒;

(2)火热上扰,故头痛、咽喉疼痛、鼻塞流浊涕;

(3)舌边尖红,脉浮数为热邪客表之征。

(4)火热炽盛,充斥于外,故见壮热喜冷;

(5)火热上炎,则面红目赤;

(6)热扰心神,轻则烦躁,重则神昏谵语;

(7)邪热逼津外泄,故见汗多;

⑧热盛伤津,则口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短少黄赤;

⑨热盛动血,血液妄行,故见吐血、衄血;

⑩火热郁结不解,局部气血壅滞,肉腐血败,则发为痈肿疮疡;

⑪舌红绛,苔黄而干或灰黑干燥,脉洪滑数均为火热炽盛之象。

证型: 有风热犯表证、肺热炽盛证、心火亢盛证、胃热炽盛证、热扰胸膈证、肠热腑实证、肝火上炎证、肝火犯肺证、热闭心包证、热入营血证等。

辩证要点: 新病突起,病势较剧,以发热、口渴、便秘、尿黄、出血、舌红苔黄、脉数为主要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