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春》与《边城》边缘时代的边缘人,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蔡叔刚 2020-06-12

电影《立春》是2008年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部反映小人物艺术追求的现实主义影片。本文将其与沈从文小说《边城》做比较,结合人物经典台词,来探求、展示影片中的“边城”意识,即:坚守理想的执著魅力、富含生命力的人性美和深重的悲剧意识;并探析这三种意识是如何通过依托于小说独特的故事设置而呈现的,也就是怎样做到在边缘地域由边缘人演绎边缘事。

《立春》剧照

电影《立春》是顾长卫导演的继《孔雀》之后又一部理想追求归于幻灭的剧作。自2008年月上映以来,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小说《边城》则是现代作家沈从文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部中长篇代表作,至今仍作为名篇被录入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中。将二者放在一个平面上,我们发现,在电影《立春》当中竞不时渗透出《边城》的痕迹,本文在简要分析二者契合点的同时,主要结合影片与作品中的人物经典台词,来探求、展示《立春》中的“边城”意识。

《边城》大陆版电影海报

【《立春》与《边城》同为追求理想】
  

总的来说,同为执著理想追求的剧作,《立春》与《边城》都是边缘时代、边缘人、边缘事的呈现。

电影《立春》的故事发生于1988~1998年的内蒙古包头。重点在于展示特殊时代背景下特殊群体的艺术悲剧。相对于北京、上海这些经济、文化繁盛多样的大都市,包头是一个边缘小城;与时代大背景下追求物质利益的大众群体相对,追求纯粹艺术的王彩玲们则成了边缘人群;他们执著于艺术这样一件与日常生活相疏离的边缘事中!王彩玲们所处的时代,不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时代,更是他们坚守自己理想的“边缘时代”!

《立春》剧照

而小说《边城》讲述的是湘西边境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的故事。在这里,人们过着单纯、宁静的生活,“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军阀混战的动乱之中,茶峒这个边缘小城,却似一株奇葩,超然独立于纷争之外,伫立于自己的宁静的“边缘时代”!在这边缘地带,孕育着淳朴、灵性的边缘人、边缘事、边缘生活。小说以一段感情故事为依托,女主人公翠翠,被自然“长养且教育”,对爱情向往而懵懂,是这株边缘奇葩的代表和象征。男主人公傩送对翠翠的执著追求,正是作家对美好纯粹事物不懈追求的展示!

虽说在时代、地点方面,《立春》与《边城》都是边缘时代边缘地带边缘人的故事,而二者在执著追求纯粹理想的主题上的契合,则是《立春》“边城”意识最重要的蕴涵处!

大陆版《边城》中的爷爷和翠翠

【《立春》中的“边城”意识】
  

1,坚守理想的执著魅力

小说《边城》中,翠翠的自然天成,成为美好理想的象征。她天真活泼、乖巧善良,对感情懵懂而无知(“我想得很远,很多。可是我不知想些什么”),她是作家沈从文向往的宁静和平的理想象征。在小说中,傩送对翠翠执著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兄弟对话、过渡后与长工的对话、与父亲吵架下桃源三个情境中。在哥哥走车路向老船夫提亲后,兄弟二人摊了牌,傩送眼睛望着哥哥,很诚实地说:“我早就那么打算到了。家中不答应,那边若答应了,我当真预备去弄渡船的。”在哥哥遇难死后,傩送心中并未因此放弃翠翠,当脚夫说自己宁愿选择碾坊后,傩送笑答“让你得到那座碾坊吧,至于我呢,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在父亲询问是否接受团总的亲事时,傩送不置可否,只说“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及至最终为反抗催逼婚事,和父亲吵一架,下行桃源…--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青年,不爱碾坊爱渡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合情理”的,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合情理,我们才会赋予傩送作家的影子,把傩送对翠翠的执著赋予作家追求纯粹理想的内涵!

《立春》大陆版电影海报

同样的执著在电影《立春》之中凸现得非常明显。影片中不断重复王彩玲唱《暮春》的片段,用心去“羡慕、向往、渴望春天的来临”,这可以说是《立春》主题的最好诠释!纵观全片,艺术理想追求者们无一不搏击、努力,只为艺术梦想能够实现,生命的春天能够到来。黄四宝连考五年美院,因为超龄,不惜篡改户口;胡金泉献身芭蕾,寒冬表演不提,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中艰难生活;而其中尤以王彩玲的不懈执著最打动人心!王彩玲其貌不扬,但天生一副好嗓子,酷爱意大利歌剧,一开始就有着唱到北京、“唱到巴黎歌剧院”的梦想。她不止一次地告诉周围的人,自己要调到北京,调入中央歌剧院;也不止一次地幻想着自己是中央歌剧院的首席女高音,幻想着每一次演出结束时,“灯光闪耀,掌声雷动”的辉煌。虽然她清楚地知道,在小地方纯粹追求艺术的她就像六指一样,被流言蜚语所嘲弄,但她对此却不屑一顾。她认为醉心艺术、被看做是“城市里的一桩丑闻”的她们“比一般人勇敢”;即便最终会“在劫难逃”,也毅然选择“既然你是这个命,你就得担待”!

《立春》剧照

与坚定承受流言蜚语相生,王彩玲在行动上也进行了一系列不懈的挣扎与努力。她几次三番地去北京,却是不断地碰壁!大雪中参加比赛观众的嘲笑,争取加入艺术剧团不客气的被拒,都对她造成很大的打击!在被高贝贝欺骗之后,户口成为泡影,王彩玲的走出小城梦显得更加遥不可及……即便她最终领养了兔唇女孩,过着卖肉的普通生活,而几年后的天安门广场前,她的眼神中依然充满着梦想的渴望!对艺术的执著影响着王彩玲对感情的追求和把握。黄四宝是影片中惟一让王彩玲倾心的男人,她把他引为知己,却因为长相丑陋遭到了拒绝!在这段感情中,王彩玲受伤了,却选择了勇敢面对!同样的执著,使她严正拒绝假结婚,坚决“宁吃鲜桃一口,也不要烂杏一筐”……她去了婚姻介绍所,却要求“不看照片,要见本人”,最终也没有把自己草草嫁了!

《边城》剧照

正是这种对纯粹理想的坚定执著,赋予傩送和王彩玲们不可抗拒的魅力,也让二者在精神领域实现了完美的契合!

2,富含生命力的人性美

在《边城》和《立春》中的主人公身上,不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不仅体现于他们本身所蕴含的鲜活生命力,更展示在他们遇到重重阻力后那种坚忍的承受与担当!

傩送年纪轻轻,就因貌美被誉为“岳云”,是茶峒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在“不辜负日头”的同时,走南闯北,历经风霜与磨炼;在年度的竞赛活动中,更是划龙舟、捉水鸭的“好手”……在他身上,充满的是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感!

《立春》剧照

王彩玲们活得真实、不掺假,他们明确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为之努力。在为梦想的努力中,他们与周围的人们不和谐却真诚地相处着。遇到同样追求梦想的“癌症”女孩,她会善良地献出自己可贵的“全部”;面对母亲吃力摇摆放鞭炮的背影,她会感动而心碎;伴着“嘴唇唇/海红红,头发发/观音菩萨萨”的童谣,她和兔唇小女孩“愉快”地生活着……纯粹、善良、亲情、母性,这些人性光辉的闪耀点,在她的身上得到相当程度的展现!

在这种原始的人性之外,遇到重重阻力后那种坚忍的承受与担当更增添了他们不凡的魅力!

《边城》大陆版VCD封套

傩送在追求翠翠的过程中,是有着很多阻力的:首先是自己的哥哥也爱上了翠翠,如果说亲情与爱情面前,傩送陷入矛盾,那么在哥哥死后,这重矛盾之上又增加了负疚的压力;其次是中寨团总的姻亲,在碾坊与渡船之间的选择也许没那么艰难,而中寨团总对于婚事的诱逼、父亲因哥哥的死对翠翠祖孙的“怠慢”则是傩送不得不面临的抗争:翠翠的含蓄闪烁,让傩送得不到明确的答案,是他无法逾越的鸿沟!

《立春》剧照

相较之下,《立春》中的王彩玲们面临着同样的阻力与鸿沟,只是更贴近现实生活罢了:首先是小城的不理解:“我一直以为,时间长了,这个城市会习惯我。但是我发现,我一直像根鱼刺一样,扎在很多人的嗓子眼里。我真是个怪物,像六指儿一样。”在小地方,艺术追求者蹩脚的存在就是异物、怪物、笑料,是别人心理上的垫脚石。胡金泉被斥骂为“二椅子”“变态”,黄四宝的母亲把他画裸体画视为流氓行径……他们都是不合生活规范的畸形者,是被孤立的,即便会有些人愿意走进他们,也只是找个“垫底儿的”!第二,追求者之间的孤独也是他们无可奈何的局限:“既然你是这个命,你就得担待”。这些艺术追求者之间,彼此惺惺相惜,却也彼此隔膜;在艺术之旅上,虽有暂时的慰藉,实质却是分道扬镳。黄四宝和王彩玲在“强奸”事件后不欢而散;胡景泉和王彩玲在“强奸”的闹剧后,一个狱门两地相隔;高贝贝不惜出卖道德,求取所谓成功;王彩玲也在欺骗之后逐步离梦想越来越远。

《立春》剧照

第三,大城的排挤:“你有北京户口吗”。小地方的不理解促使这些艺术的赤子向往外面的大城市。王彩玲在想加入艺术团被拒绝后,曾想过在北京暂时找个工作,而开始就因有没有北京户口的问题吃了闭门羹。此外,艺术现状的客观冲击也是他们不可逾越的壁垒:“现在文艺团体这么不景气,全靠国家拨款养着”。“成名太难了”,不仅小地方的人们没有“特殊手段”出不去,即便是大地方剧团的演员,一年也排不上登台演出一次,都在合唱团呆着!这在客观上无疑是对追求艺术梦想的人的又一重打击!

《边城》剧照

在追逐理想的路上,虽然都面临着重重阻力,无一例外的,傩送和王彩玲们都选择了承受与担当;在执著展示魅力的同时,人性的坚忍,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们都是生活中最本真的人,又是平凡生活中最不平凡的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鲜活的生命力,更是光辉四射的人性美!

3,深重的悲剧意识

无论小说《边城》还是电影《立春》,给我们最终的感觉,总会是一种沉重,这与二者悲剧式结尾的设定是紧密相连的。

《立春》剧照

《边城》的结尾,傩送的追求是无果而终的:“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两个“也许”,留给我们不尽的联想空间,有些凄清,却也意味深长……《立春》中,胡金泉以监狱生活结束自己的艺术生涯;黄四宝成了一个坑蒙拐骗的婚介贩子;周榆放弃音乐选择正常的夫妻生活;王彩玲则收养孤儿院的小女孩,“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高贝贝虽然以欺骗的方式取得一定意义上的所谓成功,而在道德底线上又成了彻底的失败者……

《边城》剧照

对于这种悲剧式的收场,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对于傩送而言,世俗生活浸染了翠翠,时代性的观念融汇到翠翠头脑中的时刻,也便是傩送追求纯粹理想破灭的时刻!对于王彩玲们而言,其失败,除却他们所遇到的重重阻力之外,时代的束缚是不可回避的因素,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说,《立春》不唱高调,在一定程度上也颇具影像历史的潜在意蕴,不能实现的悲剧更有力量,生活中大多数做梦的人都不能成功,真正成功的只是少数。王彩玲身上几乎有每一个人的影子,只是更多的人很快地放弃了。

《立春》剧照

对于纯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始终的渴望;对于理想的追求,更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当这种向往与追求,与时代大背景不相符,与大众群体不合拍时,便成为边缘化的奇葩!而这株奇葩的光辉历程,必将是曲折、艰辛的,且是短期内无法达成的!动乱中的湘两是这样,市场经济下的艺术也是这样。《立春》的“边城”意识,在这个层丽上,得到了最好的呈现与展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