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杂谈丨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哪个更让人感到屈辱?

 人文之光 2022-07-21 发布于辽宁

在中国古代史上,北宋的靖康之变和明朝的土木堡之变,都被视为古代史上较为屈辱的一幕。那么,相对来说,这两者,哪一个更加让人感到屈辱?

个人认为:

1、屈辱的靖康之耻

个人认为,靖康之耻更加屈辱。

其实北宋的宋徽宗虽然轻佻,但本也是一个理想爆棚的皇帝。虽然后世对宋徽宗的评价是:宋徽宗喜欢书画艺术,导致耽误了朝政。事实上宋徽宗虽然是一个艺术家皇帝,但骨子里,宋徽宗则想做到“功绩、艺术两开花”——即在皇帝领域,做一个可以比肩秦皇汉武的君主,在艺术领域,做一个可以比肩前朝书画大师的艺术家。

不过,很多事情,理想归理想,能否落实,还要看自身的天赋以及客观环境,当然还有努力程度。比如说相信每个高中生都渴望考上清华北大。但是,真正能考上的有几个?能说没考上的那些就没有理想追求,就不努力?

宋徽宗当皇帝的时候,北宋其实已经处于积重难返的状态。早在宋仁宗在位期间,北宋就处于财政吃紧状态。为此,北宋先后推行了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试图通过这些革新来增强北宋的国力。不过即便如此,到了宋徽宗登基初年,北宋其实已经处于虚弱的状态。

宋徽宗登基后,依旧采取宋哲宗时代的对外方针:对西夏用兵。宋军在西夏境内长驱直入,甚至将西夏一度推向灭国的边缘。这一切的业绩,让宋徽宗深感欢喜。不过,因为辽国的干涉,北宋终究没能灭亡西夏。

就在宋徽宗感到欢郁闷的时候,北方的邻邦大辽发生了变化:女真人建立了金国,并攻占了辽朝很多地区。于是宋徽宗派人联系上了金国,这才有了历史上的联金灭辽。

北宋的精锐对付西夏还算可以,但是对付辽金则明显逊色。因此北宋进攻辽朝残军,最终被辽军杀败。而对于军力不济的现实,宋徽宗没有意识到危机。反而在辽朝灭亡后,多次给了金兵南征的口实。最终,引来了靖康之变。

当金兵南下的时候,忌惮金兵实力的宋徽宗失去了登基初期的理想抱负,甚至连抵抗都不敢。为了避开金兵,宋徽宗甚至强行禅位给太子宋钦宗,而后自己准备出逃。不料,在金兵二次南下的时候,宋徽宗父子连带北宋宗室、大臣悉数被金朝俘虏。

这无疑是很可耻的。

2、荒唐的土木堡之变

个人认为,土木堡之变,可以用荒唐来形容。

话说明朝末年,吴三桂请清军入关帮忙打李自成。当时的清朝基本上完成了汉化改革,同时,清朝还收降漠南蒙古,迫使漠北蒙古臣服。而当时的明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以及处于崩溃边缘。但即便如此,清朝事实上的话事人多尔衮起初也没敢产生利用入关吞并清朝的野心。

明英宗时代的明朝,其实力不管咋说也比崇祯帝自杀后的残明强N个重量级,而蒙古瓦剌部的实力当然也没有入关时候的清朝强。所以,瓦剌的话事人也先,但凡没傻到家,也不会幻想能灭亡明朝。

但是,也先偏偏有了这个想法。而这个想法的产生,是因为也先感觉自己运气爆棚。甚至怀疑他所信仰的长生天要把明朝赐给自己。不然,自己无法解释自己何德何能,能在土木堡歼灭明朝数十万精兵,还俘虏了明英宗。

因为这事儿,不可思议的同时还充满荒唐。

话说明朝太祖、太宗两朝,对北元残余势力始终没有放松警惕。比如明太祖时期,对北元直接发兵讨伐。到了太宗时期,明军在武力讨伐蒙古各部的同时,还注意均衡处理:比如鞑靼部强悍,就支持瓦剌打击鞑靼;瓦剌部强大,就支持瓦剌打击鞑靼。

到了明仁宗父子在位期间,明朝对蒙古各部的均衡处理有些松懈,这导致了瓦剌做大。不过,即便是瓦剌强大,在当时充其量就是个寻常边患。

对于瓦剌这样的边患,其实派遣能征善战之辈,对其进行几轮讨伐,就足以削弱其气焰。但是,不谙世事的明英宗,在好大喜功、不知天高地厚的宦官王振的忽悠之下,决定带着数十万明军御驾亲征。

虽然明军十分精锐,但是,明英宗和王振都不懂带兵打仗。更要命的是,由于明英宗御驾亲征,因此明英宗和王振还积极给明军各部下达军令,在明英宗和王振的胡乱折腾之下,明军的战斗力非但遭到严重削弱,甚至明军还多次处于险地。

瓦剌也先了解到这一切,顿时深感他所信仰的长生天要保佑自己当“后元”的皇帝。于是在土木堡设伏,一举歼灭数十万明军精锐,还俘虏了明英宗。明朝一度处于灭亡的边缘。

土木堡之变,前后都充满了荒唐、可笑、可悲和不可思议之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