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14/吴让之“安雅”

 小曦笔墨 2020-06-12

临摹吴让之“安雅”

安雅(原印)1.7*1.6

1.介绍

      吴熙载,号让之。15岁开始习汉印,30岁见到邓石如的篆刻便“笃信师说,至死不衰”,将邓氏“印从书出”的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他的白文印有一个特点,就是笔画一般横粗竖细,且笔画一般中间饱满,两端出以锋颖,横画取势上拱。这来源于他的篆书。他运刀讯疾、纯熟,多用冲刀,强调起收刀及转折处的笔意和锋颖的体现,自然而然,不尚雕琢,纯以神行,使刀如笔。

他一生治印两万多方,是个高产的篆刻家。

2.临摹:吴让之“安雅”

材质:寿山石

规格:2*2

寿山石
安雅(临)
对比

3.心得:

    这次是用水印上石的,因为墨不浓,所以印出来的不够清晰,便在不厌书法中找到原印翻转,对照着刻,相比用洗甲水上石,的确逊色。但好处是勾摹了一遍印稿后,已经熟悉了不少。

此印的特点正是采用冲刀法,线条爽劲流畅,富含笔意。这也是其难点之一。每个线条的搭接要做到自然。其中“雅”字偏旁线条较粗,其中一笔还用到了切刀。这样的篆刻方法使得字好像是写上去的一样,十分灵动。我刻的时候可没有这么顺畅,反复观摩,反复修。有点刻意了。

对于清代篆刻家的学习也是临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尝试各种风格,最后选择自己最能接受的一种发展,老师强调要有师承,且不可刚开始就杜撰。

这枚印章 是一方闲章,方寸之间刻下两个字,在纸上盖出,很适合盖在散文集或其他书上,很有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