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军 | 童年缺爱的并不止你自己,每个人都有缺爱的体验

 华雅智航 2020-06-13

有位学员朋友为我推荐了明星纪实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节目在全球范围内分别展开旅行,每一次行程都是关乎心灵与人生的体验之旅,节目本着“用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的宗旨,向外探索认知的边界,向内触及未知的内心,以包容增进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认知。虽然我最近在全力录制《21天训练营》网课忙到起飞,但休憩之余,快进看一档关乎心灵与人生的节目也是一件比较放松的事情。

在该节目的其中一期里,嘉宾春夏和主持人阿雅的一段对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春夏:“我有朋友要结婚啊!”

阿雅:“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办一个婚礼是怎样的?”

春夏:“我至少要穿10套小裙子拍婚纱!”阿雅:“那是什么风格的?”

春夏话风一转:“没有想过,因为我都没有想过自己会结婚。我们家族的女性,没有一个没有离过婚的,生活圆满,婚姻幸福也从未见过。”

之前并没有听说春夏这个名字,通过度娘了解到,她是一位90后”的演员,201643日凭借《踏血寻梅》获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片中女主的情感经历与春夏早年的经历非常相似。不过,她们虽然有相似的生活经历,但因为两人自主的选择不同,最终的人生也截然不同。

据网上资料显示,春夏自小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父亲死在狱中,几乎没怎么见过。长期缺失父爱,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她的童年是不幸的。

缺爱的童年,让她的内心极度不安,即便是后来一举成名,她也没能从忧郁、敏感、脆弱的氛围里走出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逃避采访、逃避活动、逃避被关注,甚至一度希望退回去做一个普通人。

她说:“拿奖我也害怕,我怕被认同,从少年某个时刻起我就开始抗拒优秀。不敢走进华丽精致的商店,不愿结交客观条件优秀的朋友,不愿挖空心思变成相较之下出色的人。这是我在躲藏

童年缺爱和不幸的原生家庭经历,对她的婚恋观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真是无法从我们家任何女性的身上,看到幸福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幸福的影子,我是非常愿意在婚姻这件事中获得愉悦感的,但是我可能会很害怕无法维持它。”当谈到自己面对亲密关系的态度时,春夏眼里透露恐慌和不安,自曝对婚姻其实有恐惧,自卑、敏感,渴望爱又害怕爱,坦言“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我没见过显然,她亲密关系的构建能力也受到了阻碍。

一个人的外在性格就是他内在关系模式的呈现,这种内在关系模式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这种最初的内在关系模式正是形成于一个人的孩童时期,并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时候缺爱,在成年后的浅层记忆中只是些零碎的片段,在接待过的众多咨询案例中,描述的事件也大多是“和相差2岁的弟弟抢零食吃,被妈妈用鸡毛掸子狠揍”、“让照看比自己小的妹妹,因为弄脏了鞋被妈妈扇了一巴掌”,“过新年弟弟有新衣服穿,自己却只能穿姐姐穿过的”等等,听起来虽然都是些尘封已久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往事,却依然会影响孩子的童年幸福,乃至成年后的一生。

一、逃避和否定

小时候缺爱的孩子,长大后大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为人处世不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都将他置于一个易受伤、被忽视、难以获得尊重的位置上。怕被别人否定,所以在单位讨好领导、同事,在家讨好爱人、孩子。在发生争执的时候,即使自己占理,也不去据理力争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如果再经历一些大的挫折,心底害怕被再次伤害,就会主动逃避。最终的结果就是出现社交恐惧,同时,同家人如兄弟姐妹、爱人的亲密关系也难以长久。

二、不安和叛逆

小时候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也缺乏爱自己的能力。常见的特征是经常性的坐立不安,哪怕是一件小事,只要没有达到别人的期望就会紧张,内心难以平和。他的潜意识中总会出现小时候父母对他苛责的声音,严重的情况还会变让人变得无节制,甚至用叛逆来对抗小时候所有发生过的苛责和压制。

三、消极和悲观

同样一件事,积极心态的人看到的满是希望,消极悲观的人看到的全是困难,这种看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一方面来自于原生家庭,另一方面通过人生的经历获得。如果一个人小的时候所遇到的感觉不好的事情,最后得来的都是责备、不理解甚至是打骂,那么在他的意识里,就会形成一个消极和悲观的逻辑关系:不好的事情,最后会得到糟糕的后果。长大后,这种不成立的逻辑关系,对他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当然,并不是孩童时期缺爱,长大后就一定缺爱,这取决于成年后对当下“缺爱”情绪感受的认知和理解。我在《情绪管理·有效沟通》工作坊中多次讲到情绪ABC理论:不是事件本身引发了情绪和后果,而是人们对事件的不同看法和信念引发了不同的情绪和后果,当我们改变了对事件的认知和信念,我们的体验和情绪也会常常变得不一样,所以对童年时期缺爱事件回溯,从事件回溯中看到爱,发现爱,理解爱,接受爱,是对童年缺爱最好的疗愈。

刚走上学习道路的不少学员,习惯于把现在不幸的祸根归咎于童年或是原生家庭父母,然而我想说的是,体验到不被接纳、缺爱、无价值等,可能是每个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感受,换句话说,时时刻刻体验到被爱,是不正常的,也是虚幻的。

而且,正是因为这些挫折和创伤的经历,才教会我们如何适应社会,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是恰当的,什么样的爱是孩子或者伴侣愿意接受的。所以,当你有缺爱的感受时,不必耿耿于怀,因为你有的,别人也许都有,而且一样不缺。

但是如果缺爱的情绪特别强烈,并且已经影响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家庭幸福等,这个时候可能就要觉察童年时期所形成的不被接纳、低价值等体验,是如何影响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的?以及是否依然在用那个曾经幼小的自己,应对相同事件时惯用的模式?同时也提醒自己,现在的你不是曾经那个幼小的自己,你比以前更有智慧、更有力量,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学习可以打破这个模式

人生是一个不断自我突破和成长的过程,虽然原生家庭决定了我们童年的起点,但只要愿意放下过去,决定为自己现在的生活负责,然后积极主动去面对解决当下所有的事情,相信我们的爱会日渐充盈,而后收获的就是一个不那么缺爱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