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芗斋与郭云深

 chengyishipping 2020-06-13

王乡斋“意拳”(大成拳)创始人,内家拳高手。一八八五年出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父亲是本县一家商号的管账先生。

王乡斋自幼体弱多病,然而却聪慧过人,被私塾先生视作“神童”。由于王的先天性哮喘时常发作,医药无效,父母决定让其弃文习武。

说来也巧,有以半步崩拳打天下之誉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就住在邻村的西马庄。而且,王、郭二家有远亲的关系,王乡斋的父亲以前还跟郭云深学过拳。郭云深此时因年事已高,又患足疾,所以关山门不再收徒了。但由于这种近邻加远亲,再加学生的三层关系就破例收下了王乡斋,做为关山门弟子。

王乡斋为早日康健,练功非常刻苦,即便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也不例外。郭云深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每日披衣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王的站桩处的脚印的湿润度,如充足,他便微微点头,表示可以休息了;如欠量,则虎目怒视王,必须再练。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来自“武宗”公众号·郭观察出王年龄虽小,却悟性极高,天赋非常人可比,加之自己卧病在床时,王忙前忙后端水送饭,倒屎倒尿胜如亲子,郭非常有感动,认为传我之衣钵者非王莫属,从而更加尽其毕生所学速之传授。

郭着重要求王对站桩、行桩、发力的训练。训练是单调艰苦的,王必竟还是个少年,有时见其他师兄弟练十二形(龙、虎、猴、马、蛇等)自己也不禁跟着舞起,但让郭云深发现后厉声道:“你练那些干什么?功全在站桩五行(劈、崩、攒、炮、横)里面,你跟他们不一样,今后不许练那些东西

郭云深由于是脚不好常坐炕上,叫王乡斋立于炕下,师徒俩就这样一个教一个学地往来搭手,就像慈母喂儿一样喂给了王乡斋。

由于在郭的身边,王也耳闻目睹了郭与人过手时惊心动魄的不少场面。

一次,王与师兄弟们在院里练拳,只见来了一个和i尚,高大强壮,出言:“贫僧特意从山东赶来,就是专来会会郭云深,是英雄就出来伸伸手,别躲在屋里当孬种”。坐在床上的郭云深闻言,大怒,奋起跃入院中,双方即动手,只见和尚的拳还未到,就被郭云深闪电般的崩拳崩出,腾空落到蓠墙之外。众人喝采,和尚愧走。这时郭脚也站不稳了,众人将年高的师傅扶回屋。

光阴似箭,转眼四年过去了,王乡斋的功夫基础已确立,郭云深为了增加其实践经验,长长见识,开始叫王乡斋出外走镖。门内的功夫已传完,门外的东西无止境。郭云深深知王乡斋是有武功天赋的,想其更有大成,所以门内的功夫只传站桩五行,那是基本,而十二形不教,怕因此形成法执阻碍他的进一步发展。

临离开师傅前,郭云深细细嘱托:“尼宝(乡斋小名),古往今来,不论文和武,但凡有成绩者,都无不周游四方,开阔眼界,访名家高手取长补短,故尔,你也不可老在深洲这弹丸之地与草木同朽啊!切记!切记!北京乃天子脚下,藏龙卧虎,英才荟萃。上海为繁华都市,此地之人,见多识广,机巧善变,所谓聪明有余,吃苦有欠,喜武者广大,成就者稀少,但此处是各方豪杰会聚之处。山西四面阻隔,故此地之人,朴实恒毅。河南居九洲之中,又是少林拳发源地,佛教禅宗祖庭,此地人坚忍精悍。山东临黄海,此地人豁达侠气,以上三地加河北自古以来就是武林胜地。再看巴蜀四川,乃天府之国,居长江之首,此地奇人异士不少。湖北湖南在长江之中,皖赣,江浙沿江而下此六地人气质浩荡,文章盖世,然武林高手不乏人。在南福建,有南少林胜地,武风亦盛。云南贵州,山势雄奇,不乏勇武之士。蒙古地广人稀,此地多摔跤相扑之.....尼宝,日后你出游之时,用心细察,自可明白.....”恩师将天下细细介绍,已深深铭刻在王乡斋心中。

王乡斋离开师傅时,大约20岁左右。一直到33岁,这十几年中他走过镖,闯荡过北京,战胜了许多武林高手。但有一次对他的影响很大,那次他去保定访问同门河北武术馆馆长刘卫祥,在比手时被刘发起腾空落在身后的土炕上。此事后他茶饭不思,寡言少语后经其母的鼓励,又有了新的认识,更壮其志。

1918年,33岁的王乡斋决定第二次离家出游,他告别了贤妻老母,踏上了万里参学的路程。,

王乡斋到河南少林寺,访“心意把”传人少林寺恒林方丈,二人试手王小负,但方丈对王的发力非常赞赏。来自“武宗”公众号·二人相见恨晚,王住寺数月,很有收获,后方丈给王乡斋指示了一条路,告诉他去找“心意拳”高人湖南衡阳的解铁夫。

王赶到衡阳,找到了解铁夫。此时解铁夫已五十开外,长髯拂胸,行为怪异,平时很少与人谈武技之事,人多称其为疯子。

开始解不理王,当他听说王是郭云深的弟子,方转为欣喜,并叫王演示一下所学。王乡斋练了形意五行,解又叫其演示十二形,王说:“师傅未教”。解问:“为什么”?王答:“我常偷学师兄弟的十二形,但师傅发现后不叫学并责骂我:‘玉皇大帝在此你不好好学,反去找土地爷,跟他们能学什么?’”

解听后频频点头,后又看了王的“三体式”、“浑圆式”、“桩法”。最后发表了看法,认为基础扎实,功力深厚,但惜乎“虚灵”不足。王听后不解,解铁夫说:“也好,我今天兴致来了,不妨让你体会一下‘虚灵’,你全力来攻。”王本来不服,听此言,心想正好,便出手,崩拳打在解身上,开始如触棉,后刹那又被猛力击出,想抽回手已来不及了,连战十次,十战皆负。解道:“壮士可知所谓虚灵了?”王道:“晚生还想请教器械”。解心里明白,王还想侥幸找回面子。解手握小竹棍应击王的长棍,但一碰,王被震得双臂发麻,翻倒在地。解说:“你拳不能胜我,棍也不行,器械不过是手的延长。”

此刻王折节下拜,解同意王留下。在解处王住了一年,拳艺大进,为日后创立意拳(大成拳)奠定了基础。正如王后来所说:“除了郭云深,平生最使我受益的就是解铁夫”。后王乡斋又访福建南少林均有收益。后又访淮南擅健舞及鹤拳的黄慕憔先生,王从黄学了健舞,因为他很欣赏健舞的静如处女,炸似惊雷的如蛇猫行的飘逸动作,后对大成拳创立的动作起了很大作用。

回到深县故里,这时郭云深已经去世,王为郭立了碑,与老母团聚。

1928年,王乡斋创立了“意拳”,开始在上海立社授拳。来访者很多,王以拳会友,从无败绩,收了不少有名弟子,也结识了一些朋友。

其时,有世界轻量级拳王英格到上海教拳击,屡屡战胜中国武师,自呜得意,云:“中国武术无实用价值,拳师不堪一击”。王乡斋闻言大怒与英格约定比武,比武时只一击,便将英格发出丈外,腾空落地,全场国人掌声雷动。后英格在“泰晤士报”发表了文章,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体会,文中提道:“我如同被电击一样”自此王乡斋的名声开始传入海内外。

1937年王乡斋定居北京,在日本占领时期,战胜了不少前来挑战的日本武士,并且以拳会友,在北京地区发展起意拳的运动。

1950年,新中国成立,65岁的王乡斋受中华体育总会筹委会之聘,担任武术组副组长(组长为廖承志)。时逢社会主义国家运动会在北京举行,盛况空前,在闭幕式上,中华全国体总名誉会长朱德,武术组长廖承志等领导亲临大会。在拳击赛事上,匈牙利名将诺尔瓦茨力,获冠军。·来自“武宗”公众号·当他看完中国武术表演后,不以为然,便对在场的中国领导说,想要领教中国武术的实用价值。王乡斋在一旁听见,提出自己可以下场应战。比武时,这位不可一世的冠军,被貌似瘦弱的中国老头抖放离地,重跌于地毯上,昏迷过去,此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

解放后,王乡斋还致力于站桩气功对人体医疗治病方面的研究与推广,使武术与医疗结合,适应新的形势发展。1963年,王乡斋于天津病逝,享年78岁他对中国武术,传统的老套套,进行了大胆改革,更注重实战性,简明训练形式,提高效率,这些给中国武林界带来了一些新的风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