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的时候是怎样划分民族的?那时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zjshzq 2020-06-13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革命党最初打出的口号,也就是说推翻满人的统治,恢复汉人的天下,但是这个口号后来被废弃了,因为他们忽略了中国土地上不止汉族一个民族。推翻清朝统治之后,民国建立,自然也面对民族划分的问题,但也没有什么弯弯绕绕,毕竟国内的军阀混战和国外的外敌入侵够让政府头疼的了。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建立了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宣布不能存在帝政,要有统一的内政,而后的北洋政府也开始大肆宣传五族共和,五族共和的思想便在中华大地传播开来。

五族共和哪五族?就是汉、藏、蒙、满、回五族,这五大民族分别代表中华的五大区域,长城内、青藏高原、蒙古草原、内外东北还有新疆。汉族基本上就是生活在汉地十八省的人,云南、广西等地的少

数民族没有细分全部划入了汉族,藏族就是生活在西藏地区的人群,蒙古族生活在蒙古高原,满足就是女真人,活跃在东北一带,回族是西北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多个民族的混合体,包括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与我们如今所说的五十六民族相比,民国的五大民族好像也太少了一点,在这里呢大家要搞清楚,并不是说民国的时候只有这五个民族,准确的来说是五大族群,中华土地上该有的民族一个也没有少,只是在当时是比较笼统地划分,这五大民族人口较多,也就是说这五大民族是主体民族,对于很多少数民族政府只是没有精力去细分,直接划在了五大民族里面,并不是代表他们不存在。

随着国民政府的发展,出现了“边疆民族”的说法,所谓“边疆民族”就是指没有被汉族同化的边疆地区的民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便开始逐渐地增加

民族划分,有学者表示,孙中山对于民族构成的说法中是有苗族的存在的,而那时的苗族也与当今的有很大区别,当时的苗族基本代表了整个南方的少数民族。

1935年,人类学专家刘咸发表《国防建设与边疆民族》一文,向国民政府提出建议将“边疆民族”进行更加具体的划分。1939年,民国中央研究院对中国的民族构成进行了一次大致的调查,确定了六十多个聚居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将一些带有歧视意义的民族名称进行了更名,为了避免歧视,将所谓的“少数民族”改称为“边疆民族”。民国时期的民族划分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发展进步,整体来说是比较混乱的,因为在那个年代,战争已经让他们应接不暇了,中国土地广阔人口繁多。根本没办法对此进行细致的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逐渐稳定,政府也没有忽略民族划分这个重大问题,立马开始投入人力、精力着手进行调查,最终确定了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一些人数极其少的和调查无果的则为未识别民族。

来源:不默而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