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十九年官场失意,三千年青史留名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6-14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在史学研究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完成了《资治通鉴》。

他因主持编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而与司马迁并称史学界二司马。

资治通鉴的完成,一是有赖于司马光撰写史书通志的理想和不懈努力;

一个则是政治斗争之下造就的特殊环境有利于司马光专心进行史书编纂工作。

(一)心怀大志,《通志》初成

司马光十九岁时便参加会试,并且一举得中,自此踏入官场,青年意气,踌躇满志。

他在官场工作之余,进行了大量阅读,自仁宗皇祐五年开始,他专任史官,开始潜心研究历史。

后又跟随庞籍外任,投身政务。

官场事物繁杂,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修史的任务。

终于在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完成《通志》,内容包括从三家分晋开始至于秦朝灭亡的内容。

进呈英宗后,得到英宗的赞赏,并设立书局,令司马光自择官属,继续编修《通志》。

(二)心灰意冷,投身史志

1067年,神宗即位,司马光因欧阳修举荐得任翰林学士,不久为御史中丞。

神宗即位后,重用王安石以图国家振兴,司马光与王安石虽为好友,但政见不同。

随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进和党派斗争的加剧,司马光感于自身无力左右朝政,怒于新党斗争,自熙宁四年起不议政事,专心编纂《通志》。

至于元丰七年(1084年),年已六十六岁的司马光终于完成了《通志》的全部修订。

此时他已专心修书长达15年。

(三)伟作书成,青史留名

书成之后,自然要向皇帝汇报,司马光于是将其进呈神宗。

宋神宗十分高兴,对于这本书十分重视,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将纪传详细和编年简明的优点结合起来,使得《资治通鉴》在史书体例上有所创新,是第一部具有多功能目录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成为宋以后历代帝王之书,其声誉唯有《史记》可与之齐平,司马光也因为这本书而名流千载。

据说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十分用功,此书由他一人精心选稿、统一修辞,又撰写史论百余篇。

劳心劳力,可想而知,司马光在完成《资治通鉴》的两年后便重病去世,也许便有这方面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