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奥地利到奥匈:一代名臣梅特涅,鞠躬尽瘁,功败垂成

 袁承志dtau70na 2020-06-14

梅特涅可以说是整个奥地利帝国历史上、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外交大臣之一。他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保全了风雨飘摇的奥地利,同时又在维也纳体系的谈判桌上让奥地利获得了大片的领土。

但是任何问题都是双刃剑,对于哈布斯堡——奥地利这个古老的王室贵族世系来说,过于庞大的领土一方面有利于其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整个欧洲。但另一方面,梅特涅所争来的领土大部分都处于中欧地带、甚至还包括了是意大利的很大一部分,这让这个国家从此就一直面临着几乎史无前例且极端复杂的国内民族问题,哈布斯堡王室可以说一直都在这个问题上危险的走着钢丝。

东方问题:梅特涅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

梅特湿的成功掩饰了奥地利的弱点。在德意志邦联中,出于对拿破仑的恐惧和对法国的戒心,当时的普鲁士虽然是第二强国却一直是奥地利的合作伙伴。但奥地利却时常被前者歧视,甚至被当成'有时需要泰承,有时保护的破落亲戚'、'普鲁士人辛辛苦苦的工作,而精明的奥地利却只会坐享其成。'

从奥地利到奥匈:一代名臣梅特涅,鞠躬尽瘁,功败垂成

在东方,梅特涅通过夸大法国国内激进民族主义的危险,他成功地与俄国保持了和平。并竭尽所能的防止俄国向西扩张,尽管在1829年俄军跨过了多瑙河。俄国的本质目的是借此彻底打垮土耳其(双方签订了《亚得里亚堡合约》),但俄国人做的过分了,在多瑙河一代拥有大片领土无疑是对整个西欧的威胁,这也是后来克里米亚战争的导火索之一。在短时间内,俄国的举动使梅持涅面临了极大的政治被动。但是,1830在法国爆发的混乱让七月王朝得以上台,七月王朝本质上还是倾向于扩张的,七月王朝极端鼓励法国的民族主义,其矛头几乎就是直指整个维也纳体系,在当时看来它可以说是全欧洲的威胁。

从奥地利到奥匈:一代名臣梅特涅,鞠躬尽瘁,功败垂成

梅特涅本人对欧洲的极端民族主义是抱着反感的态度的,原因也很简单,这种极端化的思想早晚会导致像拿破仑战争那样的浩劫再次爆发,一旦这样那么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是没有半点好处的。他尽一切可能去孤立法国,并联合英国一定程度上的消解了俄国军事行动所带来的重大危机。沙皇俄国和法国的两次危机更加强化了梅特涅的看法即:奥地利外交的重点在西方,更确切的来说就是防范法国。他有一句名言:'巴黎一打喷嚏,欧洲放会感冒。'

但实际情况是,梅特涅在选择敌人这个问题上似乎有点搞错了。经过一系列国内动荡和海外征战,法国已经不再是欧洲的主宰者。真正威胁奥地利的,是普鲁士。而且整个40年代,俄国也一直磨刀霍霍,越来越公开地向主张'近东保持现状'的奥地利发起挑战。

出于历史、民族等诸多方面因素,奥地利国内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东方问题。在以也纳为中心的下奥地利和以林茨为中心的上奥地利,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德意志人。在伦巴第与威尼斯地区,意大利人是主要居民,其他所有地方都是各民族混合居住,甚至在维也纳市区还存在一个人数相当可观的捷克人区。帝国的每个省都有德意志人,不过德意志人却仅的占整个帝国人口的五分之一。除了在蒂罗尔、斯特里亚和卡林西亚几省占人口优势之外。德意志人的住区更像是一个被包围在斯拉夫人、马扎尔人和罗马尼亚人中的小岛。因此,尽管德语是奥地利官方的第一语言。但帝国本身并不能被看作是一个纯粹的德意志国家。

从奥地利到奥匈:一代名臣梅特涅,鞠躬尽瘁,功败垂成

不过虽然梅特涅把敌人搞错了,但他的内政外交方针从现在的角度看是完全正确的,即:奥地利帝国对于矛盾复杂的中欧虽然要实行集权,但这种集权必须是宽容且不带有任何民族色彩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奥地利这个庞大帝国的稳定,并从中掘取财富。而帝国的目标应该永远看向西欧,绝对不能仅仅在中欧这摊烂泥中一直打滚。

搅局者:科罗夫拉特

其实,早在玛利亚.特雷西亚的时代,奥地利就失去了工业发达且德意志人聚居的西里西亚(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导致奥地利失去了西里西亚,七年战争时期奥地利试图夺回,但最终失败)。自此,哈布斯堡统治区的德意志特点就被越来越浓的东方色彩所笼罩。另一方面,在欧洲各种政治势力之间游刃有余的梅特涅在国内政治中受到的影响和阻碍十分严重。波希米亚的捷克裔贵族科洛夫拉特在1826年被任命为国务大臣和国内会议主席,梅特涅此因而受到极大牵制。梅特涅尽管是个德国人,却不喜欢过于强硬的中央集权。科溶夫拉特虽然鼓吹绝对化的中央集权,却对传统的那套德意志至上的做法嗤之以鼻,他经常以'波希米亚爱国者'的面目出现。而且,这两位大爷又都指责对方有着浓厚的地方主义倾向。

科罗夫拉特是一个约瑟夫二世时代的官僚,他极端蔑视传统,试图要在复杂的中欧实行绝对化的君主集权,而对于重建时期的奥地利帝国来说,它所面临的的情况是空前复杂的,所以它仍然需要保留自身的保守主义色彩。科罗夫拉特不喜欢梅特涅这个'外国人'对奥地利帝国的大政方针指手画脚。作为梅特涅的长期政敌,他以巨额的个人财富为后盾,动辄就以辞职相逼,牵制梅特涅。

约瑟夫二世的继任者利奥波德二世是一个性耿直、却又有点反应迟钝的国王,但是他对奥地利国内的问题可是一点都不迟钝。他从根子上对科罗夫拉特的那些极端思路深恶痛绝,他也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侵犯他的尊严。不过,尽管他不喜欢科罗夫拉特而与梅特湿交好。但捉襟见肘的对政状况又使他不得不将梅特涅的影响力限于外交领域。内政、特别是官员的任命均由科罗夫拉特控制。因此,奥地利的重建完全按照克罗夫拉特的意志进行。实行绝对化的集权主义和专制主义,丝毫不考虑民族差异,但要知道奥地利帝国的民族构成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克罗夫拉特的这套方案如果放到普鲁士肯定行得通,但放在奥地利就只能带来无尽的麻烦。

从奥地利到奥匈:一代名臣梅特涅,鞠躬尽瘁,功败垂成

克罗夫拉特反对建立梅特涅所要求建立的各有专司的部门,这些部门本身就是为了调节国内冲突的而设置的。在最高决策权中,克罗夫拉特成为了那些出生在奥地利的所调'真正的奥地利人'的代表,而且还是反对梅特涅的领袖。梅特涅的外交政策意味着巨大的军事干预和军事开支,如为了防范法国而出兵意大利。此类财政负担是奥地利帝国境内的经济滞后的一个原因。回时,也是科罗夫拉特用来攻击梅特涅的把柄。一直到1848年以前,奥地利帝国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缺钱,既没有钱打点外交事务,也无能力加速国内投资。

从奥地利到奥匈:一代名臣梅特涅,鞠躬尽瘁,功败垂成

这样,尽管梅特涅在讨价还价上很成功,但他在外交事物上因为内外的不协调也出现了很多瑕疵。正如一个比利时人曾经对维也纳会议所评论的那样:'我只看到人们在舞动','但不见(事情)在移动'。除了各国的版图之外什么都没有变,有的话只是变得更糟糕。在国内,梅特涅没有能力改革中央政府,他复兴地方主义的尝试又带来了出乎其本人意料的结果——即哈布斯堡国家性质的不明确,在内政方面一直左右摇摆。这一切使他在为这个王朝服务了二十多年以后感到非常绝望:'我的时间都耗费在支撑一个腐朽的机构上了。'

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后期,梅特涅在西欧和俄国的影响渐近终点。他没有黎塞留或俾斯麦式的自信心。他的对内和对外政策是一个整体系统,一旦其中一方失去控制,那么就会功亏一篑。他只能眼看着自己的通盘计划付诸东流却毫无办法。他所做的只能是为帝国的一切高唱赞歌,即便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决定,他也会表示支持和肯定,他失去了他原来的理想与抱负。开始酗酒,喜欢高谈阔论,他晚年的一系列行为都被奥地利国民所厌恶。

从奥地利到奥匈:一代名臣梅特涅,鞠躬尽瘁,功败垂成

到了最后,人们的一切行动都受到那些穿着制服讲着德语的人的限制和监视,但所有的这些又只能做的半真平假。政策只在纸面上有力,大多数人都不把它当回事。整个奥地利帝国的社会犹如死水一潭,这个国家都缺乏活力,帝国的经济经济始终徘徊不前。19世纪40年代,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想又开始了剧烈的发展,多民族的奥地利帝国各地区都产生了对哈布斯堡王朝君主集权的抵制情绪。而奥地利的维也纳自身本就是新文化、新思想的发源地之一,这些新理念和传统的民族思想在意大利、法国、甚至是西班牙都是相互促进的。而到了在奥地利帝国这边,就开始变得水火不容,你死我活了。

结语

梅特涅的对内对外方针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奥地利帝国内部要保证一种温和的统一和集权,绝对不能触碰复杂的民族矛盾。对外,则要涉足欧陆从而将其内部的矛盾向外导出。

奥地利帝国的王室一直具有浓厚的德志性质,但是他不同于普鲁士。他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奥地利帝国领土内民族的复杂程度在当时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个。而哈布斯堡王室的集权政策则具有很强的民族主义色彩,这只能让一切都越搞越糟。梅特涅所主张的内政外交方针从长远上来看是正确的,但它却终止了,这为整个奥地利帝国甚至全世界都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参考文献:

《新编英国剑桥世界近代史》

Internal improvements of the Austrian empire

浅论1809—1848年梅特涅的军事外交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