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文化,追寻美

 悟妙静逸斋 2020-06-14


文化的生活,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足,
还有精神上的高贵,是真正的风花雪月。

——蒋勋


 
文化,这一生活的余兴,却是有些人贯彻生命的信念行为。当一个人性情中最崇高的地方,绽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一个人的审美趣味,足以赋予生活一种幽雅和况味——那便是文化所致。文化不是知识,文化是知识以外对美的追寻。


文化不只是艺术家、文学家等少数精英的事情,有位作家说的朴实:「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明清两代曾大量出版生活美学之书籍,其作者却资产不丰,《闲情偶寄》的作者李渔为了能买一株水仙而变卖家产,《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有时「三日收入也抵不过一日所出」。在那个时代,他们没有多少余钱,但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

刘敦桢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说: 「文人以风雅自居,自建园林,将诗情画意融贯于园林之中」。王维的辋川园、白居易的履道园、司马光的独乐园,不仅是园林,更是文化风光。在中国人的哲学中,人类应被安置于合适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所以人们执着于庭院生活,莳花弄草,邀蜂戏蝶。在那片空间中,承载了东方人诗意的性灵。



/

中国人的精致,是深入细致的。古人曰:「瓶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情。若非得趣,个中布置,何能生致」。大至营居,小至择物,都反映你对生活的态度。所谓「峰峦窈窕,一拳便是名山;花竹扶疏,半亩如同金谷」,妙境胜景不在于物之华贵,无人问津之石,低至尘埃之苔,简单朴素的事物,在文化素养高远的人手中,也能呈现出大气象。



/


文化不仅粉饰生活,还能洗涤一个人的魂灵,它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茶,便是最可涤烦之物。唐代煮茶,饮的是一种形制与享乐;宋代点茶,饮的是一种游艺与品味;明代煎茶,饮的是一种状态与情趣;清代泡茶,饮的则是一种日常与舒适。茶事,慰藉了多少尘世间的心灵。一座再孤单的城市,只要还有人与你我一起烹茶,孤立的个人就有了归属。



/

也许你我无法将每一天都过得行云流水,但任何情况下,有了文化生活,人生就绝不会只有痛苦。文化予人最高智慧的同时,也赋人最纯真的性情。忆往昔,梁漱溟在日本战机炮弹于身旁轰然炸开时,依旧静坐院落中,继续读书,思索东西文化和教育的问题。文人说得好,当你「坦荡得一如清水时,就会看见最美的东西」。


「如今的我们,远离了精神的华贵。今日的贵族、富翁,也没有拥有这样的生活,因为文化的生活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有精神上的高贵,是真正的风花雪月」。在这个意义上,用文化追寻美,就是让美常在生活之中。如果说生活是花朵,那么泥土就是文化,愿你我的清居日常里,能落下美的种子,绽开最精彩的那朵花。

| 本期空间:瀹茗居(贺文忠)|
| 图:文人空间 陈材 梁诏贮|
| 文:文人空间 韩苏轩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