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曲创作漫谈】“诗-格式”的记忆

 虹72 2020-06-15

作者:呼正林

很多人对格律诗词的格式感到很神秘。说句老实话,这东西并不神秘。“词”的格式,谁都不会记住那么多的。一般而言,填词的人都是翻开书,照着相应“词谱”进行填词创作的。在填词方面除了记住一些常用的词谱之外,绝大部分都得看着书上的“词谱”填,特别是那些偏爱使用不常用词牌的作者。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但是,写诗就不宜翻着书写了。当然你翻着书写“七绝”、“七律”也没人会说你,但是就会让人感觉是“二把刀”,往往会被人矮化和小视。

创作“格律诗词”,就必须讲究格式。否则,写的就不可能是格律诗词。在习惯上,七绝、七律被统称为“今体诗”,这只是为了和“古风”相区别的一种称谓。最近,和一个博友在网络进行了关于格律诗格式进行了探讨。现将这次对话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律诗的相互关联

从字数上讲,格律诗有两种类型:五言、七言;从句数上讲,也有两种类型:绝句、律诗。综合起来看,一共是四种,即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四种。这四种律诗之间的规律,可以概括如下图:

【诗词曲创作漫谈】“诗-格式”的记忆
⒈ 加两个字。

即在五言格律诗每一句前面加两个字,就成为七言格律诗。即将五言绝句的每一句前面两个字就成为七言绝句,而将五言律诗的每一句前面两个字就成为七言律诗。

⒉ 叠加。

即将两首绝句叠加在一起,就成为律诗。这也就是说,将两首五言绝句摞起来就是五言律诗,而将两首七言绝句摞起来就是七言律诗。

这就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这种“加字”和“叠加”也不是随意而为的,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我们将在后面予以介绍)。但至少通过这个图可以清楚:五言绝句应是理解律诗格式最初的起点

二、五言绝句的格式特征

⒈ 基本格式

有四种

⑴ 仄起

① 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② 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⑵ 平起

① 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② 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⒉ 基本规律

⑴ 第1个规律:没有“孤平”,也没有“孤仄”。

在四种形式中,每一个诗句都没有出现一个“平”的句子,这就是律诗是创作中经常说到的“不能犯孤平”的道理。但是读者还应看到:不但没有“孤平”句,也是没有“孤仄”句的。后面这个规律在过去是没有被提及的。

⑵ 第2个规律:奇、偶句之间的平仄一定是相对的。

如奇数句为“仄仄平平仄”,其偶数句一定是“平平仄仄平”;倘若奇数句为“平平仄仄平”,其偶数句一定是“仄仄平平仄”。如奇数句为“平平平仄仄”,其偶数句一定是“仄仄仄平平”;倘若奇数句为“仄仄仄平平”,其偶数句一定是“平平平仄仄”。

但是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则是例外的。如,首句是“仄仄仄平平”此句就就不是“平平平仄仄”,这样第2句就没了韵;假如转换为“平平平仄平”,虽然有了韵,但又犯了“孤仄”,因此只能是“平平仄仄平”。可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

⑶ 第三个规律:偶、奇句之间的规律则是相对一致的。

如第2句是“平平仄仄平”,第3句一定是平起。过去有人讲,第3句的格式是抄第2句,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这是因为第2句是韵句,而第3句是“豆(不押韵)句”,不可能允许照搬。实际上这种转换是分段处理的:

① 前两个字:在平仄上是一致的。

② 后三个字:则是分成平声字、仄声字两组。在偶、奇句的转换中,一定是平、仄前后对调。倘若偶数句为“仄仄平”,奇数句一定是“平仄仄”;偶数句是“平平仄”的,奇数句一定是“仄平平”。

这样的话,偶数句是“仄仄仄平平”的,奇数句必然是“仄仄平平仄”;而“平平仄仄平”的,一定是“平平平仄仄”。

⒊ 格律诗没有仄声韵

读者在这里一定会遇到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就没说到仄声韵的格律诗。在这里,可以明确的说:在中国传统的格律诗中是没有仄声韵的。所谓仄声韵的律诗,应当是后人偶尔为之的花样而已,不能太当回事。我并不反对创作押仄声韵的“律诗”,但是将自己的律诗作品都做成仄声韵,只能说明自己在知识上的浅薄或孤傲,不可能说明其他东西。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