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吴哥之美(合集)

 老王abcd 2020-06-15

              (上下合集视频)

去吴哥,
面朝一处佛的微笑,
安放现世里,
你无法倾诉的秘密,
找回美好的自己。
                          ——蒋勋《吴哥之美》

《吴哥之美》是蒋勋先生14次游历吴哥,写就的关于吴哥最美的文字,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最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蒋勋先生温柔又包容的言说,让你懂得:过往尽成废墟,未来不可知悉,唯有当下教我们万般珍惜。珍惜,但不能执取。去吴哥吧,面朝一处佛的微笑,安放现世里,你无处倾诉的心事和秘密。

与吴哥的相遇源于漫不经心的的一瞥。就在应考背书的最后阶段,无意间看到“妖妖”在微信群里邀约同赴吴哥的伙伴,想想时间恰好在考试之后,于是便“轻率”的决定了下来。

吴哥,失落在热带丛林中的古城遗址,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王朝故事。吴哥位于柬埔寨的暹粒(Siem Reap),吴哥王朝自15世纪衰败后,它的历史就仅仅留存在《真腊风土记》中。直到400多年后的1860年,法国博物学家依托这本书的记载,在热带丛林中发现了吴哥古迹群,并把它向欧洲和世界宣传。

在暹粒的四天,先依照常规的小圈,大圈,外圈的游览线路安排了吴哥三日游,三日票价格还算“贴心”,才40美金。最后一天是博物馆和洞里萨湖。

DAY1:

小圈是吴哥的精华所在,主要是游览大吴哥城(Angkor Thom)和小吴哥(Angkor Wat)。

——吴哥城南门——

《真腊风土记》对吴哥城的描述:吴哥城原有五个门,东边不知为何开了2门,为胜利之门。每个城门入口都伫立着54尊石像,左右各27座。

神魔分立两边,分别代表善和恶的力量,它们像拔河一样,双手怀抱蛇身娜迦的躯体,平等的守护在桥的两侧,这该是代表了当时的人们对世界,对人自身的认识吧。

一到南门,游客一般从此进入吴哥城,

已为当初的“轻率”感到庆幸,

亲切的仿佛践行曾经的约定一般。



城门入口两侧的神魔面目迥然。


目光穿过斑驳石像,

仿佛护城河水也藏了故事。



盘亘千年的树根。


南门口上微笑千年的四面佛,

静待八方来客。


—— 巴戎寺——

巴戎寺是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为自己建造的陵寝寺庙,位于吴哥城中心。巴戎寺现存四十九座尖塔,每一座塔身的四周都雕刻着巨大的佛面。

那是由内而外溢出的平静和谦和,那是历经苦难的乐观和积极,那是佛教文化下柬埔寨人的精神象征,那便是“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的台阶非常陡直,

如若每天上下修行,仰望和敬畏,

该会让人心底萌生的信仰日益坚毅。


巴戎寺精美的浮雕,

能找到柬埔寨传统舞蹈的源头。




高棉的微笑,

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微微扬起的嘴角,

低垂的眼帘,

目光凝望远方,

仿佛寻到未来的方向,

温和却让人肃穆,

在你的心中埋下,

乐观、向上和爱的种子。


—— 巴芳寺——

帝国是会消逝的,

繁华也时时在幻灭中,

但是,帝国在繁华时不容易有领悟。

走到巴芳寺,

树下静坐片刻,

会有少许憬悟的可能吗?

       ——蒋勋《吴哥之美》



走在巴芳寺修长的引道上,

激起你更多窥视的欲望。


引道的底端便是高峻雄伟的五层正殿。


巴芳寺轴对称结构,

台阶式金字塔设计,

站上顶层便有了沟通上天的错觉。




长长的步道,通往远古的岁月。



徜徉在树林环抱中的巴芳寺,

仿佛能听到历史深处传来的声音。


—— 吴哥寺——

吴哥寺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吴哥窟,也叫angkor wat,又名小吴哥。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最完好的庙宇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在真正进入寺庙核心之前,

我们被幻影迷惑了,真相还在远方,

如果“迷”是过程,

我们似乎离“悟”还远……

               ——蒋勋《吴哥之美》

小吴哥在水中的倒影,虚实梦幻。



是不是有似曾相似的感觉,

对,那就是柬埔寨国旗上的图案。


吴哥寺外围回廊环绕,

一边是尘世,一边是天堂。


回廊内壁上精美浮雕,

描绘了媲美荷马史诗般的传统神话。


时至今日,

这些浮雕依然精致,

繁杂的人物,

简单的说,

就是一群修罗抢美女的英雄故事,

这里还能找到孙悟空的影子。



“Apsara”是印度教中乳海孕育出的女神,

在吴哥寺庙墙上有她们曼妙的舞姿。


光线

终究是强烈了一点,

拍吴哥,

最好是清晨和黄昏两个时间段。


石阶非常陡窄,

非手脚并用而不能登顶,

让平民深感仰望和敬畏,

曾经的信徒必须是多么的谦卑谨慎。

当然国王走的就和缓很多,

现在为了观光的游客,

设置有木质的扶梯。


精美生动的雕刻,

肃穆合天的布局,

让你的心灵碰触天堂的样子。



吴哥寺里的僧人,

橙色的僧袍,

暗黑色的古老寺庙,

鲜明的对比。

当地的小孩,

自在地在树荫底下玩耍。


只是,

我们的脚步,

常常走的太匆忙。


环绕吴哥寺的护城河,

守护此地的石狮,

一动不动,眺望着远方。


—— 巴肯山——

巴肯山是吴哥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在山顶可以环视山脚下全部吴哥王朝最重要的建筑。


虽然是小山丘,

但是爬到山顶也需要20分钟左右,

山顶的巴肯寺人数有限制,好像是300人,

真想看巴肯山的落日要提早去排队。


巴肯寺废墟下堆放着未能回归原位的石块。


虽然编了号,

但还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么?


天气的关系,

没能看到巴肯山的日落,

每次旅行,

总会留有那么一点点遗憾。

在吴哥的第一天,许是前一晚的航班延误休息不够,许是一时适应不了暹粒炎热的天气,一切都是那么的匆忙……

最主要的,内心终究是浮躁了些,所以,无法捕捉住,高棉,那极其安静祥和的微笑……

2018年,大年初二,到柬埔寨暹粒,一个只有85000人的省府。

它的城市面貌,相当于我们90年代的城镇;它能为世人所知,得益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而这座宝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80%以上的经济收入.

一出机场,馥郁的东南亚气息,挟裹着热浪撞进鼻子,浓得几乎呛鼻。

在整个行程的的餐食中,常常吃到这种味道,被称之为”香茅“的香料。

而我们对整个行程中酸中带辣的清爽口味钟爱不已,达到了味蕾和腹欲的双重满足。

这里没有冬季,只有旱季和雨季,每年4-9月为雨季,10-3月为旱季,两季却是两番不同的景象.

即使是旱季,路边和花园里,植物葳蕤,花开恣意,热带生物旺盛的生命力,永不会结束的时候.

到酒店后,店家特别热情,从老板到服务生,都会中文,也特别殷情周到.

前台办入住的当儿,就送上了火红的木瓜汁供我们解暑。

房间里,用长草摆着“welcome yang'(订酒店的是同行的杨美女)欢迎我们。

这个小国家对游人的热情,可见一斑。

下午,我们就去柬埔寨国家博物馆,和诸神见面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教科书,它会告诉你这个城市曾经发生过什么。
但是在柬埔寨这个国家,曾经只用贝叶记录宗教事宜,并没有留下什么国家历史,只留下这些精美的建筑和雕塑。

这些雕塑也只讲神的故事,因为在信奉印度教的真腊国时期,人们认为这一世,不过是人世中的一小段轮回,没有什么可留恋和记录的。所以只记录神和宗教。

8-12世纪,吴哥遗迹形成又泯迹于丛林,直到17世纪法国殖民统治时期被发现而从现天日,高棉文化后来又经过了类似于焚书坑儒的黑暗时期,中国元人周达观1296年在真腊国为军事观察所著《真腊风土记》,竟是唯一可循迹史料!

这样迂回曲折的缘分令人着迷,加上台湾学者蒋勋温润感性的台湾腔解说,蛊惑着我们走近柬埔寨,走近吴哥窟,亲历这样一个宏伟精美的建筑群,以及它描写的有趣故事。
体验了浓烈的热带“味道”,美食,平原落日,落日很久,这一天很长

吴哥寺庙按距城中心的远近,分布为外圈,大圈,小圈。我们就按着这三个圈走进精美绝伦的吴哥窟。

 day2

外圈之女皇宫
女皇宫(Banteay Srei)即女人的城堡,又译为女王宫、斑蒂斯蕾,印度教寺庙,始建于公元967年,为罗真跎跋摩为国师修建修真之所。材料为红土,色彩艳丽,便于雕刻繁复的图案。寺庙建筑小而精致,雕刻刺绣般精细。门楣不厌其烦的堆砌繁复,一层层叠上去,却并不琐碎。

进入寺庙的引道,以蛇身为栏,以林伽为柱.


寺庙全景,精美绝伦.

精致而繁复堆砌的门楣

女皇宫主要供奉湿婆神和毗湿奴,传达教义。主庙刻画的主要是史诗“罗摩衍那”“罗诃波罗多”里的故事,人物传神,令人很容易进入故事冲突里去。
墙上的女神浮雕,健康丰满的体魄,微笑的表情,令你感到生命的喜悦,其中一副女神像缇娃妲微笑最美,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


当你看完女皇宫的建筑和雕塑,便会觉得经历过生命的华丽.

而其他,只能算将就。

崩密列,(Beng Mealea)小吴哥式建筑,沙岩建造,丛林中真正的“废墟”,因为已经难以复原,没有人认养修复,就保持当初发现时的样子。

引道,那嘎为造型的走廊,很长很长,像一生已走太远,无法回头。

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宏伟庞大的废墟,大量的石墙石雕倾塌一地,很多树根登堂入室,织成一张侵吞的网,触目惊心。

因为它庞大的失落,又给人带来一种致命的神秘感和诱惑.使得这一处成为国际电影公司青睐的拍摄场景。



这里适合探险;在丛林里游走,走着走着,你可能会发现精灵,或许,走着走着,你也变成了丛林里的妖。
这里也容易让人伤感,一大群人一起,有闹热的声音是对的,否则人很容易就陷入巨大的颓废之中。

罗洛斯遗址
罗洛斯遗址包括普利科寺、巴孔庙和罗莱寺,是了解9世纪吴哥王朝早期文化最重要的历史遗迹。 

从砖造到石质结构,从灰泥壁雕到砂岩石雕,从六座寺塔不规则的排列,到神殿山建筑精准比例的完成,从罗洛斯遗址的草创,到吴哥寺惊叹的形式美,吴哥文化的递变过程,必须到了罗洛斯才能充分了解。(百度)

普利科寺,也叫神牛寺。印度教文化中,神牛楠迪是湿婆神的坐骑,所以神牛寺也是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庙宇。

神牛寺是因陀罗跋摩一世在罗洛斯河畔建都以后修建的第一座寺庙,前排三座较大,是为父庙,后排三座较小的为母庙。

塔顶用砖砌成高耸的山的形状,崇高而又庄严,父母先祖有了位置,历史也有了传承。(百度)


普利科寺主要是砖砌结构,但是门楣还是石头。墙身以泥灰雕塑,几乎已经脱落。


巴孔寺

之后,又建了神殿山形式的巴孔寺。即印度教中的宇宙中心须弥山。寺庙一层一层磊上去,逐渐缩小成山的形状。


走上去,需要爬上一节一节的平台,最后到达湿婆神的林伽为造型的山顶。

热烈的阳光渐渐温柔下来,天蓝得醉人,在这里打坐,看落日,让风轻轻吹过,抚慰灼伤的灵魂。在这里,没有得失,没有悲欢。落日在身上披件金色羽衣,在须弥山顶,人轻得,几乎可以羽化。

小吴哥(Angkor wat)是吴哥窟的核心。

12世纪为国王苏耶跋摩二世所建,举国之力,历时35年建成。小吴哥是吴哥王朝国寺,供奉着天神毗湿奴。13世纪改为佛教寺庙。
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

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它也是唯一坐东向西的寺庙,每天早上日出时分,建筑的剪影和莲花池的倒影分不

清现实和虚幻,就像一出华丽的剧幕。


我们4.过就早起看小吴哥日落,匆匆赶到小吴哥,各国人民的长枪短炮已经对准小吴哥。可惜等到6.过,云层很厚,太阳没有出来。没有看到小吴哥日出,很遗憾。


没有看到日出,在草丛里补瞌睡的白人小伙子。


没有看到日出的人们,开始慢慢走向小吴哥,走向一个迷醉的梦境。


偶遇神秘的东方女子,嘴角一抹诡秘的微笑。美人有幸,偷拍无罪。

从任何一个角度望去,小吴哥都史诗般的恢宏,庄严。即使我们对此宗教的陌生,仍然情不自禁的肃然端庄起来。

用心去体验每一节台阶,每一个转角,每一座佛塔。

体验一个皇朝曾经的鼎盛和宏大。

19世纪70年代,一个周姓的男人问一个女人:如果我有多余的一张船票,你愿不愿意跟我走?

女人没有回答,于是周姓男人自己去了一个地方,把心里的秘密吐露给一个寺庙的洞里。

这寺庙便是小吴哥。

长廊中的僧人。

我喜欢拍这样的背影,修行的脚步,一步一步跨过门框,使人想探寻宗教的禁忌和神秘。

无处不在的舞女浮雕,不经意就会与她们撞个满怀。

千百年来,她们健康的身姿和活力的笑容给空旷的寺庙增添了生趣。

回廊八百米浮雕,精美细致的描述了印度教最奇幻的史诗《罗摩衍那》《罗诃婆罗多》中的经典故事、皇族、战争、以及民生百态。


描绘光影的窗柱,曲线优美。
在吴哥我常常想,有谁正在窗前沉思,想着谁,是谁刚好走过窗前……


吴哥真的是个适合做梦的地方。在宗教的国度里,幻想着凡尘里的惆怅事。


或许,这便是我们需要宗教的地方——唯其不可得,才寄托于虚无,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出口。


我没有找到周慕云埋藏秘密的地方。

小吴哥太大,艰难的匍匐上上下下陡峭的阶梯,一步一步靠近宇宙的中心须弥山顶。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心中所愿。


长长的走廊,不经意的转角,一个一个的人影闪现,那么多人,有几个是你想邂逅的?
只有浮雕和女神,在岁月的沧桑里,还努力保持最初的姿态。

巴戎寺建于公元12世纪末,是一座佛教寺庙,须弥山庙。

可以从佛头的莲花座看出:高棉已经从印度教,改信大乘佛教.

佛塔是四面佛,据说是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

经历了争夺王位,越,泰战争中后,疲倦的高棉王朝渐渐沉淀,开始信奉佛教。

从任何一道门看过去,都可以看到佛像,镜框里一样,虚实之间,和你对视千年。

寺庙之墙壁上仍保存着雕刻,古代战争、百姓生活百态、洞里萨湖风光等,透露着当时情景,一幅幅生动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

这里适合安静坐着发呆,四面佛微笑无言,容纳众生一切无常。

如果不是赶时间,很想一直,一直坐下去,直到夕阳西下,菩萨慈容隐于夜幕之中.

斗象台

出了巴戎寺北转,便是斗象台。当初周达观到达真腊国,目睹过斗象台,并在《真腊风土记》里有记录。

斗像台周边刻有象鼻卷莲花的大象和印度教神像,这是古代的吴哥国王,站在斗象台上作检阅,举行各种公共仪式的地方。

可以想象, 十二世纪,闍耶跋摩七世在建造的斗像台上,面带“吴哥式的微笑”检阅军队,何其自信和从容。

吴哥寺庙向上的阶梯都很陡,并且阶梯仅容半脚,攀爬者必须全神贯注,以虔诚的心方能拜见菩萨,以获得力量。

台折进后面,便是空中花园。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详细记载了这个宫殿。

离开了空中花园,我便从后门走进丛林里了。因为早就和同伴走散,所以有一种丛林里探险的感觉。异国他乡,陌生的地方,没有觉得怕,反而有新鲜和刺激感。
我貌似斯文的外表下,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居然偶遇了巴戎寺让我帮着拍照的白人小鲜肉。非常腼腆的小伙,我跟他打招呼,他害羞一笑,低下头一个人走着。使我不好意思再跟他说话,不然我就成女流氓了。
唉,我继续形单影只。

遇到一对儿情侣——连狗都是一出双入对,缠绵旖旎。

无比伤害!


遇到一只猫,它并不理会我,人家那神气,丛林女王,才不与我同病相怜呢。

好吧,我也是丛林女王。

在游走中,在穿行于佛和魔中,把自己,修炼成独一无二的女王.

游历大圈这天非常疲倦,整个游览过程都是晕乎乎的.吃完午饭司机安排休息了两个小时,在湖边吊床吹风。

看似惬意,但疲极反亢奋,哪里睡的着。
后来我怎么也不肯去寺庙,跟司机在树下喝椰汁纳凉。
所以慎重敬告想去吴哥的朋友:如果你真的享受这些建筑,一定计划七天行程,至少花五天来慢慢观赏。

像小吴哥,巴孔寺这样的建筑,最好下午去、逛累了在最高处坐着等候落日,感受这一天一点一点的消失,落日失重般坠落,没由来的,眼泪会情不自禁落下来—有一些忧伤,却也真的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比粒寺:因为疲倦, 我错过的非常重要的比粒寺。五座塔,像五台山,一层层垒上去,中间仍是象征须弥山的塔座最高.

豆蔻寺--豆蔻寺建于921年,现在只剩五座基座。在斜阳里,静静的为一段历史作证.

它是红砖砌筑而成,里面有精美的砖雕,刻着毗湿奴和他的仙妃拉克西米。是现存唯一此类风格的建筑和雕刻。所以不能错过。

班黛蒂克
每当因为极致疲倦,我想放弃后面的行程,但是一到这些充满年代感的建筑,我仍然会拖着麻木的腿进去观赏。就像现在我已经写到倦怠,但仍然会记录下去

生殖崇拜无处不在.

这是关于湿婆神不可描述的传说。

大规模的生殖崇拜其实在高步斯滨的千林伽河。因为没有时间去,附图一张.

真的是,腿不是我自己的,但还是很享受的、一道道门走下去。

每一步,都是历史!

这些建筑和雕塑,似年代久远的古董,被岁月涂上了一层厚厚的包浆,古朴而厚重.

在它里面拍张照,显得我们多么年轻,充满活力.

历史是苍凉的,但人永远要充满温度和活力,所以人类才能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圣剑寺
圣剑寺是者耶跋摩七世所修的父庙,也是当时的佛学院。

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包含了城市、寺庙和佛学院的元素,鼎盛时期有近10万官员及家属、佣人、普通市民居住,其中舞女和教师就各有1000人,可见当时规模之大。

据记载当时圣剑寺里装饰有金、银、宝石和11万颗珍珠,还有镀了金犄角的牛像,现在只剩下一片石头和杂草。

“曾经姹紫嫣红,似这般都付予断壁殘垣!”

以佛像堆砌为门楣的高大的庙门,

雕琢繁复的门柱和高墙,飞舞的飞天.

到处是曾经辉煌的痕迹。

 侧门墙上的神鸟格鲁达,四肢壮硕,像征这个帝国当时的强大,支撑着一个强大的神,抑或是一个强大的王朝。

笑容祥和的女神像,是我喜欢的表情。

浸润在这样一个宗教的国度里,凿作匠人的内心,也应该是这么平静而安详的吧。

也侧面说明了一个民族在强大之时的自信和从容。

飞舞的飞天,手指不符合生理的反曲,肢体舒展而夸张,体现出一个民族一个时期的开放和放达。

树根翻墙入室,与石头争夺地盘。

争夺中,相互纠缠,相爱相杀,竟成为相互拥抱的姿势,使彼此能更坚固的生存下去.

这,便是印度的共生理念么?

周萨神庙
周萨神庙建于苏耶跋摩二世时期,吴哥时期的小庙,规模较小。建筑里有一些罗马柱,有了地中海的元素。

中国无偿参与了周萨神殿和荼胶寺的修复工作,现已完成。可以看得到白色的水泥补件。


塔布笼寺

世界各国参与了吴哥古迹的修复,各国修复理念不一,如印度参与的塔布笼寺,决定让它浑然天成,保持发现时的自然状态,让树根和建筑共存。



这些巨大的树,盘根错结,一点点占领曾经辉煌的寺庙,站在废墟上,开始新的统治.

当你开始颓废,别的事物便强行入侵,直到新的王国建立,旧有的成为坟墓.

没有谁永恒!

游人的到来,止住了树木的大举入侵.


塔布隆寺的纠缠,错结,石与树的驳杂,以及人迹罕至,让寺庙充满了荒蛮和谜魅.

《古墓丽影》的拍摄,加深了此地的神秘和诱惑.

探险的人,总是想一探究竟.

巴肯山是吴哥古迹群附近的唯一至高点,站在山上,可以俯瞰吴哥建筑群。所以也是看日落的绝佳位置。

但我对任何经典都持怀疑, 一直念念叨叨找一处可以静静看日落的地方,平地也行。就我们三人,默默不说话,各自想自己的心事。

因为第一天没有看到巴肯山落日,在回去的路上看到平原落日,就俘获了我的心。
傍晚的凉风从耳边唰过,低矮的建筑不断的后退,那枚温暖落日晕染着空旷的平原。
我们不停的前进,去迎接,也仿佛是去阻止,一个快要消失的美丽。便希望车子不要停,一直朝这个方向走下去。
从第一天念到最后一天,我提出要求后,司机都不容置疑的说:巴肯山!

时间进入三个小时的倒计时,我们停止了对无数寺庙的流连,往巴肯山上走去。
仿佛巴肯山是这次旅游的一个ending健,一个休止符。我们必须完成,才是一次完整的旅游仪式。

通往巴肯山的土路,黄尘漫漫,海拔70多米,继续耗着我们已经透支的体力。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形象了:满面通红,汗水浸渍,白鞋变黄鞋


在门口,又遇上寺庙前的残疾人乐队.他们都是在劳作时,被以前战争中埋下的地雷致残.

世界看起这么祥和,而战争才刚刚走到不远。

他们演奏的大多是中国流行歌曲,印象最深的是《新鸳鸯蝴蝶梦》。

在庄严古老的寺庙前,听起这首世俗气很浓的歌曲,开始觉得滑稽,但是后来听多了,看到他们始终阳光的笑脸,倒觉得他们很可爱,对生活热爱和对游人热情。

所以每到一处,我都会把零钱翻出来给他们。

于上得山来,山上果然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而且大部分是中国人。有人聊天,有人看手机。

在阴凉处等候落日,我开始写《洞里萨湖》。

黄昏还没有到来,黄昏已经落在我的心上。


写完太阳已经落在残存的门柱上,光晕嵌在门上角,一枚钻石在闪耀。

我想起我们的圆明园,被野蛮击落的文明,残垣断壁,黄昏里也这般沧桑和落寞。
美,也还是这样悲壮的美。

人们移动到西山,等最好的角度按快门。
我从后面穿过他们看着日落。觉得这一群被黄昏包围的人们是很幸福。
看着别人幸福,我也应该是幸福的。

落日像一枚火球,击穿西天的云层,迅速跌落到丛林之中。
真的是迅速。

那一刻觉得心也是往下坠,心种升起一种对消逝的莫名恐慌.

一对情侣在这一刻紧抱着拥吻。
是否爱也会这样转瞬即逝?

似水年华,一下子就消失在匆匆岁月里了。
大幕已经拉下。
巴肯山还站满了人。
巴肯山已空空如已。

中印两国的文物修复理念,在美学家那里得到了贬褒不一的评价。

蒋勋认为:中国修复是装修式的,一来就斫树垒墙,只讲速度,快速求成,竟然用水泥作补件,毫无美感.

而印度的共生和谐理念,得到蒋勋的赞同:一切都是原该有的样子,不必去强求一个干瘪的结果.共生共荣,万物同在!

最近得到消息说中国将承担崩密列的修复工作.

承担这样庞大的修复工作,既是一个大国的责任承担,也一定是对中国现在考古修复能力的认可.但愿辛苦所劳,不再为美学家们所诟,为世人呈现原生盛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