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8.9!奥斯卡最佳影片,这片马云看了三遍

 咩咩羔 2020-06-15
作者|刘星雨
责编|陈沉沉


在世界,尤其在美国,种族歧视的问题敏感、反复。
 
它是社会研究的必要课题。同时,也是不少影视作品的核心话题。
 
像《为黛西小姐开车》(1989)、《遗愿清单》(2007)、《被解放的姜戈》(2012)、《为奴十二年》(2013)......
 
在这些电影里,非裔角色的社会地位总比白人低,多少有一种被白人“解救”的意味。
 
然而,2019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就不同了。
 
片中的非裔是一位有声望的钢琴家,而白人则是夜总会的保镖。
 
更特别的地方在于,影片展现了比同类型影片更多角度的种族歧视。
 
我们会发现,关于歧视,没有永远的歧视者或被歧视者,更多的是不可避免的偏见。
  
 
01
 
1962年,在美国纽约一家夜总会门外,男主托尼正在教训闹事者。
 
闹事者不服,向托尼出拳。
 
托尼机敏地躲开,随手给了闹事者一拳。
 
是个狠人。


也正是这股狠劲,让他得到了行内不少人的赏识。
 
在夜总会停业翻新时,老板就把他推荐给了唐,一位准备南下演出的非裔钢琴家。
 
第一次见唐,在夜总会见惯世面的托尼,多少有些惊讶,和不自在。
 
因为先前老板只告诉了托尼,雇主是一位博士。
 
而此时在他眼前的,竟是一位打扮得体,一副“高高在上”模样的非裔钢琴家。


但为了维持生计,托尼还是打算完成面试,尽管他压根就看不起非裔。
 
就在几天前,他才把两个非裔喝过的杯子扔进了垃圾桶。

本来,两人的谈话还算顺利,可当唐提出托尼不仅要做司机,还要帮他熨衣服,管理行程。
 
托尼听了,要离开。心想,怎么可以给一个非裔当仆人呢?
 
后来,唐作出了让步,加了薪,也不用他干仆人的活。
 
因为他清楚托尼的业务能力,更清楚这次南下会遇到的状况。他需要托尼这样一个擅长解决麻烦的狠人来保障他的安全。
 
出发那天,经纪公司的负责人给了托尼一本“绿皮书”,是当时非裔的旅行安全指南。
 
这是托尼第一次见这本书,他也从没想过会有这种书的存在。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去哪旅游都不会有问题或限制。


交代好一切后,两人的南部之旅便开始了。
 
起初,两人的相处并不顺利。更准确说,是互看不爽。
 
路上,唐想让托尼把烟熄灭的时候,托尼却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你说什么?烟都吸入我肺里了,碍到你了吗?”
 
一点也没有把唐当作是他的雇主。
 
唐也十分厌烦托尼的喋喋不休,妨碍他看书和思考。于是他对托尼要求道:
 
“能不能安静一会?”
 
更离谱的,还是托尼离开车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忘把钱包拿走,尽管唐还在车内。


尽管唐是他的雇主、是有学识的博士、是有才华的钢琴家......
 
但此时在托尼的眼中,唐还是他偏见中的非裔,暴力、贪婪、不值得信任......
 
直到,他第一次听到唐的演奏。短短十几秒,从被吸引,到入迷,进而是佩服。


在后来写给妻子的家信中,托尼是这样描述唐的:
 
“他弹得完全不像个有色人种。反而像是自由女神,甚至更厉害。我觉得他是个天才。”
 
此时的托尼,才开始看见了唐,而不只是非裔。
 
 
02
 
巡演的第三站,在印第安纳州的汉诺威音乐厅。
 
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当地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合约为唐准备钢琴,而且还出言不逊道:
 
“这些黑人,哪有那么多挑剔。”
 
托尼再三劝说无果,一巴掌扇了过去,把工作人员整个人打蒙了。
 
这一巴掌,托尼是为了保证演出能顺利进行,也是替唐“打抱不平”。


而在看到唐,用着一流的钢琴演奏时,托尼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他享受着唐的音乐,也为台下观众对唐的喜爱和尊重感到开心。


随着行程的推进,他们来到了肯塔基州,也就是肯德基的发源地。
 
托尼兴奋地买了一桶炸鸡,想着可以和唐一起大快朵颐。
 
然而,唐坐在后座,冷冷地说道:
 
“我这辈子还没吃过炸鸡。”
 
托尼听完,感到惊讶。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非裔都爱吃炸鸡。
 
他向唐举证,在部队的时候,非裔厨师长就很喜欢做炸鸡。
 
听完,唐觉得被冒犯了。
 
因为炸鸡是廉价的食物,而他认为自己和大部分的非裔不一样:
 
有更多的学识、才华,白人对他也有更多尊重。
 
于是唐指责托尼,用一种很狭隘的观点去评论他。
 
托尼纳闷了,作为一个意大利裔的美国人,他从不会因为别人说意大利人爱吃pizza,意面或肉丸,而感觉被冒犯。
 
是唐太敏感了吗?


事实上,两人只是站在不同的位置,应对社会对各自种族的刻板印象。
 
一个是有地位的非裔,在极力抗拒社会安在非裔身上的、粗俗的习惯;
 
一个是有着社会特权的白人,被优越感包围、蒙蔽。
 
这是两人第一次陷入关于歧视的争论。
 
一场“无解”的争论。
 
 
03
 
越往南走,对非裔的歧视就越严重。
 
尽管穿着得体,受观众爱戴的唐也不能幸免于暴力和排挤。
 
在肯塔基州的一个晚上,唐独自到酒吧喝酒,不料被几个白人羞辱和殴打。
 
幸好托尼及时赶到,救出了唐。
 
但托尼非常生气,他觉得唐似乎没明白自己身处在南方,而不是纽约。
 
他朝着唐大喊道:“你知道你在哪吗?”
 
唐不慌不忙地,冷冰冰地回了一句:
 
“在哪里很重要吗?”


这一下问住了托尼。唐继续说道:
 
“如果我去的是你家旁边的酒吧,情况会有所不同吗?”
 
托尼无言以对,因为他知道,对非裔的歧视,明里暗里的,其实无处不在。
 
就像在下一站的时候,主人可以为唐精心准备菜肴,对他的演出赞赏有加。
 
但依旧不愿与唐公用一个厕所。


唐很生气,但又能怎样?于是他把气撒在了托尼身上。
 
他控诉,这种奇怪的规矩,都是像托尼这样的白人定下的。
 
托尼对这样的指控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是委屈,他说:
 
“你这样说,就是因为我和他们都是白人?你知道你刚才那么说,是有偏见的。
 
而且是很大的偏见。”
 
这是两人第二次陷入关于歧视的争论。
 
只是这次,唐成了歧视者,而托尼成了“敏感”的被歧视者。
 
 
04
 
接下来的旅程,不愉快的事情接二连三,但托尼都处理妥当了。
 
只是,在一个倾盘大雨的晚上,他们不小心进入了日落镇。
 
所谓日落镇,就是在日落之后黑人禁止在城内活动的地区。
 
更不巧的是,警察把他们拦了下来。
 
本来,托尼积极地配合着警察询问。直到警察说了一句:
 
“我知道你为什么载他了,你自己就是半个黑人。”
 
“半个黑人”并不是因为身为意大利裔的托尼身上有非裔的血统,而是针对托尼移民的身份。
 
是美国人对移民的一种蔑视,一种歧视。
 
所以托尼二话不说,直接一拳。他无法忍受这样的侮辱。


而这一冲动的行为,直接把唐和托尼送进了局子。
 
唐非常不满托尼的冲动,因为他知道暴力根本无法阻止歧视,只会让他们落入更多麻烦。
 
就像现在,歧视他们的警官在安然无恙地喝着咖啡,他们却被困在铁闸里,无所适从。


后来,唐打给了当时的司法部长罗伯特· 肯尼迪(总统肯尼迪的弟弟),两人才得以释放。
 
而得知是被肯尼迪解救的托尼,十分兴奋。他感觉这段经历,太酷了。
 
可唐却觉得这是一种耻辱。他认为让司法部部长,打电话帮忙减轻控罪,是垃圾才会做的事情。
 
他不理解,自己每天都要忍受这种侮辱,为什么托尼就不可以忍一个晚上。
 
托尼不服,他觉得不管肤色,这种侮辱就不应该忍。
 
他甚至还认为,自己比唐还要“黑人”。
 
因为他会听非裔常听的爵士乐,唐只会听古典音乐;
 
他和家人住在纽约相对贫穷的街区,唐一个人住在市中心的豪华公寓;
 
他会大口品尝炸鸡,唐却觉得这样的食物不干净......
 
所以,托尼总结道:
 
“我的世界比你的世界要‘黑’得多。”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唐,不仅是因为歧视,更因为它戳穿了唐的格格不入。
 
他很清楚,白人请他表演,只是因为他弹奏的音乐,让他们感到高雅。
 
但只要他一下台,在白人眼中,唐依旧是不受欢迎、不受待见的非裔。
 
更难受的是,他也不被自己的同胞接受。
 
因为无论是爱好习惯、身份地位、经济能力,唐都和大部分的非裔不一样。
 
在这种群体与个人身份间的选择,唐独自一人,挣扎了太久。
 
于是面对托尼的评价,加上多日对各种侮辱的隐忍,唐爆发了,他冲托尼喊道:
 
“所以,如果我不够黑”


“我不够白”


“我不够男人”


“那你告诉我,托尼,我算什么?!”

这是两人第三次陷入关于歧视的争论,更是对彼此社会身份的一次讨论。
我们是哪个群体的人重要吗?
 
还是我们究竟是谁更重要?
 
 
05
 
争吵后的第二天,他们到了这次巡演的最后一站,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
 
歧视又一次发生。只是这次,两人的态度都出现了变化。
 
那晚,正当唐要进入餐厅的时候,被拦下了。理由是,酒店规定非裔和白人不能一起用餐。
 
唐听了,表示不能理解。他跟经理明确表明,要么让他和托尼一起吃饭,要么他就罢演。
 
听了这番话,经理把托尼拉到一旁,试图贿赂他。
 
托尼觉得受到了侮辱,脾气一上来,一手把经理按到了墙上。
 
在他又一次准备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唐制止了。
 
他对托尼说道:
 
“没关系。我会演出,如果这是你希望的。”


托尼听着松开了手,他记起了唐在监狱里说的话,暴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唯有尊严可以。

于是,在众目睽睽下,唐和托尼离开了酒店。
 
留下了身后不停咒骂他们的经理和一脸疑惑的观众。当然,还有表露倾佩之意的黑人侍者。
 
随后,他们又走进了一家非裔酒吧。这是唐从未踏入过的地方。
 
更有趣的是,在托尼的怂恿下,唐在一台破旧的钢琴前坐下,开始了他的“演出”。
 
这对于从前非斯坦威钢琴不弹的唐来说,是一次尝试,也是转变。


一阵古典音乐响起,原本吵杂的酒吧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唐的身上。
 
这并非非裔听惯的爵士乐,而是通常只有白人可以弹奏的古典乐。但也是触动人心的音乐。
 
一曲过后,酒吧的其他乐手也上了台,邀请唐一同演奏爵士乐。
 
唐没有拒绝,而是跟着乐手的节奏,来了一段即兴演奏。尽管这是他从前排斥的演奏方式。
 
可在经历了一次次与托尼的争吵以后,他对自己的身份、对歧视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明白,没有必要为了得到“尊重”或避免歧视,而竭力地摒弃非裔的行为特征。
 
因为他的摒弃本身也是一种歧视,也是在固化社会对非裔的刻板印象。
 
而如今的唐,他可以在音乐厅演奏肖邦的音乐,也可以在酒吧即兴演奏爵士乐。
 
他不再觉得非裔的音乐是上不了台面的音乐。
 
因为他明白音乐的种类没有贵贱之分,正如人种和群体。
 
所以,我们是哪个群体的人重要吗?
 
还是我们究竟是谁更重要?
 
唐的改变告诉我们,是后者。
 
 
写在最后:
 
电影里,不管是唐还是托尼,他们既是歧视者也是被歧视者。
 
不可避免的偏见都在影响着他们对生活际遇的态度和选择。
 
唐和托尼的每一次争吵,都在撕裂他们身上日积月累的标签,让他们一点点地挣脱来自社会刻板印象对个人的束缚。
 
关于种族歧视,或者任何形式的歧视,都是单凭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为这其中,还牵涉了方方面面的社会势力:
 
历史、文化、政策、特殊事件.......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觉察偏见、学着放下偏见。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得真切、看得清楚;
 
看到别人,更看到自己。
 
我们是哪个群体的人重要吗?
 
还是我们究竟是谁更重要?
 
是后者。
  
作者 | 刘星雨;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看见心理】。改变,从看见开始。这里是看见心理,提供专业心理内容与服务,由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创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