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优画网艺术档案 2020-06-16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01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初看书名,您想象不到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如此伟大的艺术故事。

书名中的月亮,高高在上,代表了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毫不起眼的六便士,象征着触手可及的生活。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六便士,忽略了心中的月亮。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书中讲述了一位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不平凡的一生。

他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离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理想。

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求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

最后他穷困潦倒,双目失明,因得麻风病而死,临死前嘱咐妻子将自己的巅峰之作一把火烧了。

我说不太清楚。他的画奇异而荒诞,好像是宇宙初创时的图景——伊甸园,亚当和夏娃……我怎么知道呢?是对人体美——男性和女性形体的一首赞美诗,是对大自然的颂歌;大自然,既崇高又冷漠,既美丽又残忍……它使你感到空间无限和时间的永恒,叫你产生一种畏惧的感觉。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那些颜色都是我熟悉的颜色,可是又有所不同;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重要性。而那些赤身裸体的男男女女,他们既都是尘寰的、是他们揉捏而成的尘土,又都是神灵。人的最原始的天性赤裸裸地呈现在你眼前,你看到的时候不由得感到恐惧,因为你看到的是你自己。”

书中原文

这个不容于世人的男人,终究为艺术燃烧了灵魂。

翻开它,你仿佛触摸到一个狂热天才的传奇人生。

02

作品主人公的原型是保罗·高更,与塞尚、梵高同为美术史上著名“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高更《自画像》

《月亮与六便士》围绕斯特里克兰德的绘画之路,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高更的经典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也是他临死前在墙壁上画的。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1897年,保罗.高更,法国

高141cm,宽377cm,画布油彩,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这幅画是高更一生中的最后一幅巨作,也是高更最大幅,最有名的杰作。

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所说的:
“有人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为的只是不负心中的热情与理想。”

高更, 或者斯特里克兰德他们继承了印象派对光色的研究成果,又将情感的表达与心灵的探索作为艺术展现的核心。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高更《海岸》

高更厌恶都市文明,和好友梵高一样,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同时代人的欣赏和认可。直到他去世,人们才逐渐领悟了他绘画的意义。

即使现在当我们谈起梵高,会想起什么?除了向日葵、星空、印象派、天才;大概就是割耳、疯子、自杀……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梵高《隆河的星夜》奥赛美术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很多艺术家就如同中国古代的一些诗人们,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满腔愤懑、玩世不恭。生的时候被同时代人所排斥,死的时候又被人们所推崇。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至少在当时的文化中,艺术家是反社会的,但他们却创造出了无比宝贵的社会价值,这种矛盾进一步加深了艺术的悲剧性。

03

谈到巨作被大火烧毁,人们难免会觉得惋惜。

只是事情过后我才听人说,她是怎样干的。她在干燥的地板上和草席上倒上煤油,点起把火来。没过半晌,这座房子就变成了焦炭,一幅伟大的杰作就这样化为灰烬了。”

书中原文

艺术家们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是用坚定的意志和耐心发现美、创造美、摧毁美。他们只是完成的自己的使命与信仰,哪怕不给后人留下什么,哪怕生前一文不值。

广义的生活涵盖万千, 没有生活, 艺术无法凭空造物。但艺术确实又与生活有一定距离,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依然存在。

去年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奇葩星球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黄执中说:名画是远方的哭声,我们救画不是因为冷血,是因为随着你对世界的认知越高,你听到的哭声越遥远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救画是人类永恒的见证,救小猫则是展现人性的光辉。

有人说:生命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还有人说:艺术是生命的升华。

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深以为然。

其实选择并无对错,但愿我们人生不要遇到这样两难的选择,若是遇到,就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有所选择、勇于承担。无关人性,无关他人。

04

或许艺术家就是要保持与世俗生活的距离, 专注于自我内部世界的建设和表达, 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消息飞速,自媒体井喷的时代,艺术爱好者们拥有了更多更广的平台,去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故事。

大众审美的提升也让更多的作品和人得到认可和欣赏,贫穷、落魄、孤僻、偏执、疯子再也不是人们对当代艺术家的刻板印象。

但这同时对艺术家也有更高的要求去跳脱大众视角, 进行自觉的观照与提炼, 创造新的爱与美。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高更《布道后的幻想》

艺术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时代的人文背景和创作者们丰盈的内心世界。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给人很大的震撼。精神优于物质、个体大于社会——书中诠释的这种反世俗、反传统的立场,让几代读者潸然泪下。

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艺术也好、文学也罢,敢于去表达,去自由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东西。

拥抱月亮,还是捡拾六便士,这也许是一个永远无解的难题。

但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充实才是最重要的,精神世界才不会荒芜。愿我们可以手捧六便士,抬头仰望月亮。

-

图片来自网络

读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来自保罗·高更的灵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