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膏肓,无疾不愈”【附实践攻略】

 阳光男孩007007 2020-06-16

最近文章

夏天灸透一个穴,从脚补到头!

灸涌泉穴20天,治愈多年的失眠!

夏天这么热,为什么还要艾灸?

艾草背后的神奇:闻艾烟,知病因!

石磨艾绒有什么与众不同?

单桂敏:女人为什么要艾灸?

中风80%可预防!老祖宗用艾灸防治中风

《黄帝明堂灸经》小儿灸法70例

《针灸四书》是《黄帝明堂灸经》《灸膏肓腧穴法》《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四本书的合集,编集者是元代窦桂芳。

前几天,我们选刊了《黄帝明堂灸经》的下卷“小儿灸”部分。这种原汁原味的古法艾灸文章,受到灸友的追捧。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灸膏肓腧穴法》。艾灸膏肓穴的记载主要见于孙真人的《千金方》和王惟一的《明堂铜人灸经》。

《灸膏肓腧穴法》大部分章节是介绍各种不同的求穴方法。这个穴,当然指的是膏肓穴。对了,就是成语“病入膏肓”中的那个膏肓

“病入膏肓”源自《左传》,原文引用如下: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所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左传》

后人用病入膏肓来指代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对此,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说:昔秦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所不及,即此穴是也。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孙思邈用一个“”字嘲笑秦缓医术,说只要找到膏肓穴,艾灸此穴,任何病都会好!

孙思邈的原文见于他的《千金方》,也就是《灸膏肓腧穴法》的第一部分——《孙真人<千金方>论》,抄录如下:

孙真人《千金方》论

膏肓腧穴,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摇,从胛骨上角摸索全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依胛骨之里肋间空处,去胛骨容侧指许,摩(月+吕)肉之表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胸户中,灸两胛中各一处,至六百壮,多至千壮。当觉气下砻砻然,如流水状,亦当有所下出。若无停痰宿疾,则无所下也。若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一臂令前求取穴灸之也。求穴大较,以右手从右肩上住指头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正坐,常伸两臂者亦可伏衣袱上,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尔,胛骨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袱,当令大小常定,不尔,则失其穴也。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取身体平复,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取之。

论曰∶昔秦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所不及,即此穴是也。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从上段文字可知,孙真人详细介绍了如何找到膏肓穴的方法,然后重灸600壮,多至1000壮。

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

关于怎么取穴,《灸膏肓腧穴法》一书介绍了多种方法。潇湘君选几张拍照如下图。感兴趣的自己去查阅该书。

在京师大医石用之的取穴方法一节中,有一段文字值得注意:

绍兴已未岁,余守武昌时。总领邵户部玉云∶少时病瘵得泉州僧为灸膏肓,令伏于栲栳上,僧以指节极力按寻其穴,令病者觉中指麻乃是穴。若指不麻,或虽麻而非中指者,皆非也。已而求得之,遂一灸而愈。壬戌四月,增记于此。

说的是一个泉州僧人为之灸膏肓,用指节极力按寻其穴,令病者觉中指发麻的地方就是膏肓穴。一旦找准穴位,一灸而愈。这个值得后人实践,看看用力按这个穴位,是不是真的会中指发麻。

按孙真人的书籍记载,艾灸膏肓穴,无所不治。这也值得后人进行临床实践,看看艾灸膏肓,到底能治疗哪些疾病。

《灸膏肓腧穴法》由清源、庄绰、季裕三人合编,该书之跋由庄绰所撰写,引用如下:

余自许昌遭金狄之难,忧劳危难,冲冒寒暑,过此东下。丁未八月,抵泗滨,感 疟。既至琴川,为医妄治,荣卫衰耗,明年春末,尚苦 肿腹胀,气促不能食,而大便利,身重足痿,杖而后起。得陈了翁家专为灸膏肓俞,自丁亥至癸巳,积三百壮。灸之次日,既胸中气平,肿胀俱损,利止而食进。甲午已能肩舆出谒,后再报之,仍得百壮,自是疾证浸减,以至康宁。时亲旧间见此殊功,灸者数人,宿疴皆除。孙真人谓∶若能用心方便,求得其穴而灸之,无疾不愈,信不虚也。因考医经同异,参以诸家之说,及所亲试,自量寸以至补养之法,分为十篇,并绘身指屈伸坐立之像图于逐篇之后。令览之者,易解而无徒冤之失。亦使真人求穴济众之仁,益广于天下也。建炎二年二月十二日。

都总管同干办公事赐绯鱼袋庄绰记。

可见,庄绰就是膏肓灸的受益者,也亲见“灸者数人,宿疴皆除”。庄绰的“亲试”,验证了灸膏肓腧穴法的神效。

数年前,潇湘君结识养生达人小夕老师,并于2016年发文介绍她两个月重灸膏肓600壮的壮举。感兴趣的请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30天,600壮!重灸膏肓穴是什么效果?

小夕老师,当时是和朋友互相帮对方灸膏肓的。她的朋友半缕清荷也在博客撰文介绍了她们的艾灸经过。

听了JT叔叔讲到“如果能坚持艾灸膏肓穴、关元穴、足三里,就不用学《伤寒论》了”,尤其当JT叔叔讲到艾灸膏肓穴可以减腰腹,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因为我属于腰腹比较肥胖的体型,我和小夕一致决定开始实践。 

艾灸时间:我们从2014年9月2日开始,到10月30日,历时2个月,真正艾灸的天数是30天。JT叔叔说艾灸600壮为一个疗程(壮:是艾条的计量单位,差不多每一壮燃烧2-5分钟,我们是根据JT叔叔的3分钟为一壮计算的),那么共需要艾灸600*3=1800分钟,即300个小时,每天艾灸1小时,艾灸30天正好。 

艾灸效果:我和小夕都没有出现JT叔叔讲的“肚子咕噜咕噜响、大便很精彩、腰围变小”这些效果。但是很意外地有其他的改变:

1.10月份例假期间,月经质量和质的改变:首先是几乎没有血块了,以前几乎都是血块:二是终于经血量头两天都开始变多,以前身体差时很少,有闭经的迹象,而且第四天基本就干净了,不像之前每次拖沓到七八天;

2.明显手脚没那么冰凉,不怕冷,在地铁上也不怕空调了,脚脚都暖呼呼的;

3.真有有JT叔叔说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的感觉,尤其是每次赶到小夕那里时很困,但是艾灸完了整个人觉得精神满满,气很足,撑得额头亮堂饱满。(哈哈,每次艾灸完了都会照镜子)

我对艾灸膏肓穴效果的理解是:效果还是因个人体质情况而异,本来我最期待我的腰腹能瘦,但是也许我以前病程很久,痰湿很重,艾灸一个疗程还没达到质变的程度。

但是,我给我家同学艾灸膏肓穴第一次,他就感受到了JT叔叔讲的反应“肚子咕噜咕噜响和放屁、排气“。

现在11月份了,天气开始冷了,不太适合继续艾灸膏肓穴了,我决定明天的三伏天继续艾灸膏肓穴,到时候再来分享效果。

以下再分享一下我们艾灸膏肓穴的一些经验:

如何找穴位?

JT叔叔的视频里有讲两种找膏肓穴的方法:

第一种(适用于瘦子):摸到四根肋骨,骨间共有三条缝隙,取中间的那个缝隙,就是膏肓;

第二种:从大椎开始摸起,第4椎和第5椎之间旁开4个手指的位置。

在实践中,我们用的第二种方式找的,感觉更容易找一些,熟练之后,可以直接摸到,如JT叔叔所说,那里是一个小三角地带的凹陷,按下去有很明显的Q弹感和酸胀感,胸口也有种闷痛了一下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JT叔叔讲到“这个穴位平时是被肩胛骨遮住的,只有在特殊动作下才会开“,果然如果我们平坐着是怎么也摸不到这个穴位的,一定要双手交叉互抱自己的双肩,膏肓穴才会露出来。

艾条消耗量

我们用的还是神灸堂的艾条,每次互相帮忙艾灸,各自帮对方艾灸1小时,由于膏肓穴在脊椎左右两侧各1个,所以我们都是左右膏肓穴同时开工。神灸堂的艾条差不多每一根可以燃烧1小时45分钟,所以每天我们两人共消耗艾条2.5根的样子。

艾灸前最好先把艾条备好,免得中间接不上。

艾灸膏肓穴的时间

我们是在9、10这两个月份进行的,这两个月深圳不冷,但是到了10月下旬也明显感觉到秋风的凉意了,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穿的衬衣艾灸的,把衬衣的正面反穿到背后,最上面的几颗扣子不扣露出膏肓穴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暖。

JT叔叔的视频也讲了,太冷了不适合艾灸膏肓穴,眼下11月份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估计都不适合了,如果有兴趣可以明年夏天来试,尤其是三伏天最好。

最后想分享下艾灸膏肓穴这2个月的感受,虽然每次都得要坐车1个多小时去艾灸,但是中间如果有事当天没艾灸,反而心里有种失落感,艾灸这事其实挺上瘾的,很多事情最开始做会觉得好麻烦,等一旦过了那个不习惯的阶段,坚持下去,反而越做越想做。如果不是因为住得太远,每天在路上的时间成本太高,我想我还会愿意继续下去。

从古书记载的灸案,到今人小夕老师和朋友半缕清荷的亲试,艾灸膏肓的效果值得我们给予高度关注。正值夏天,在艾灸膏肓的最佳时节,感兴趣的不妨亲试。

最后,潇湘君也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灸膏肓腧穴法》第十篇的“灸迄补养法”。怎么补养?原文如下:

孙真人云∶此穴灸讫,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取身体平复。其补养之道,宜食温软羹饭,毋令太饱,及饮啖生冷、油腻、粘滑、鹅、猪、鱼、虾、笋、蕨、其他动气发风之物。并触冒风寒暑湿,勿以阳气乍盛辄犯房室。如觉气壅,可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一穴;又当灸足三里,引火气以实下。随病深浅,加以岁月将息,则可保平复。不然,是犹倚一木以支大厦之倾,又发而去之,其终从晋候之归,非灸之罪也。

 从上文可知,如果灸后不注重补养,那么,你灸了也白灸,“终从晋候之归”。

孙真人的补养之道总结如下:

1、宜食温软羹饭,且不能吃得太饱。

2、不宜吃生冷、油腻及动气发风之物。

3、不能触冒风寒暑湿。

4、禁止房事,不能阳气乍盛就犯房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