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疫情催生线上诊疗,互联网医院路在何方?

 楚科奇0118 2020-06-16

今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就医问诊的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在上海,试水多年的互联网问诊服务也经历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互联网医院」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解析「互联网医院」路在何方。

您如何理解「互联网医院」这个概念?

钱菊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医疗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应该说,互联网技术使大部分患者的就诊、咨询、随访等一系列医疗活动变得越来越方便。尤其在此次疫情中,线下就诊可能存在感染风险,而隔离政策使异地患者难以就医,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的这种模式再一次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我个人现在还不是很愿意使用「互联网医院」这种说法。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公司主导建立医疗平台,最多只能说是「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但是还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医院」。虽然这些平台帮助我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目前医生通过互联网能完成的医疗服务还非常有限,主要是疾病咨询、慢性病随访和在线健康教育等。

现实中,医院本身可能同时包含医教研多种职能。在医疗方面,医院的职能主要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诊断过程中所必须的各项检查检验,以及后续治疗等操作,无法通过互联网发生,只能在线下实现。

由医院主导和互联网公司主导的医疗平台有什么不同?

钱菊英:医院主导和公司主导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我认为有很大不同。仅由互联网公司主导,可能缺乏线下实体医院的服务能力,这就使得它的服务只能局限于问诊咨询,甚至不具有开具处方的资质。这些平台最首要的目标就是吸引医生入驻,医生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它的服务能力和对病人的吸引力。

对医生而言,只要自身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可以相对自由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同等报酬,这是互联网企业可能带来的优势。但是对于病人来说,企业追求利润的内在需求,或许与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利益相冲突,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疗,天生具有专业优势,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公立医院,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不只是线上问诊咨询,它还掌握了线下辅助检查的资源,并且有能力进行后续治疗。另外,医院的人才储备也是优势所在,再加上医院本身的品牌和口碑,患者就诊更加放心。 

公立医院应该如何顺应「互联网+医疗」的趋势?

钱菊英:在这次疫情中,大量患者网上就医的需求被释放出来,很多公立医院也开始尝试通过公众号等平台提供线上医疗服务。

目前上海已紧急出台政策,允许使用医保进行线上结算,这使得我们网络医疗的功能更加完善,不只局限于问诊咨询,更可以开具处方。只要完善线上医保跨省结算的机制,就可以打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不只服务于上海的病人,也可以服务于全国的病人。

对于上海很多三甲医院,一些外地的手术病人不需要再来门诊挂号,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随访咨询。而医生也不再局限于在诊室同患者面对面交流,而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完成这些服务。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互联网一方面是对线下服务的拓展延伸,另一方面也节约了医院的资源和成本。在线上为慢性病患者开具处方,同时与药房药企合作,患者就医开药更加便捷,医院也节约了管理药品的人力物力。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建设互联网医院会对他们产生哪些影响?

钱菊英:医生主要问题在于如何适应这种全新的诊疗模式。事实上,在公立医院参与建设互联网医疗之前,很多医生已经在各种互联网企业组建的医疗平台提供服务了。这种服务方式的灵活性相对较高,也给基层医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只要医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服务于更多患者,并从中实现自身价值。

 中山医院已经拿到上海第一批公立互联网医院牌照,目前的定位和规划是什么?积累了哪些运营经验?

钱菊英:我们在疫情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建设互联网医院的准备,但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目前来看还存在许多困难。

我们运营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时间还非常短,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如内分泌科、心内科等慢性病患者比较多,需要长期门诊配药的科室。除此之外,还有医保政策沟通,互联网技术和线下药物配送等问题,总体来讲目前还处于磨合期。

对于互联网公司多年运营的医疗平台,他们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线上医疗服务的经验,吸引医生入驻的政策相对完善,咨询和服务定价的自由度较高。而公立医院因为受到各方面政策限制,在开展线上服务时,主要还是进行公益性的咨询和健康知识普及。

尽管在这次疫情中,政府加快了互联网医院的审批速度,但上海第一批试点互联网医院主要的服务范围还是局限在慢性病患者的复诊、随访和线上处方。线上处方如何流转到病人手里,中间还有一个配送的过程。目前上海一些社区已经在做延伸处方和药品配送的服务,很多医药企业也参与其中。这对于我们医院来说这是一个需要逐步拓展学习的全新领域。

同时,服务能力一体化也是我们未来的追求。医院建立的线上平台应该更紧密地和线下服务相结合。比如线上咨询需要进行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可以直接通过平台进行线下预约;如果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治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定位到医院的具体科室和医生。

不过,公立医院医生在线上的服务不只与个人相关,这点与互联网医院平台有所不同。医生作为医院的员工,其线上服务的患者资源在与线下对接时,将面临院内再次分配的过程。这对医院的管理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未来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如何跟医保政策更好结合?

钱菊英:互联网医疗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如果能够打通异地线上就医的医保支付,就可以帮助我们医院为更大范围的人群提供服务。互联网医院开具处方,当地医保进行支付,药品线下配送,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但是目前在医保方面还存在许多制约,以上海为例,每年的医保费用是总额预算制的,如果医院的线上服务的能力很强,服务患者很多,就有可能超过医保预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整个医保体系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您认为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政策上面的支持?

钱菊英:目前上海的政策对各家医院建立互联网医疗平台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医院建立的互联网平台的主要业务相当于线下慢性病门诊配药,主要盈利来源是普通挂号费,这就限制了我们的专家参与到互联网医疗服务中来。对于这点,我希望未来的政策可以更加灵活,给医院和互联网公司同样的自由度。

同时,我认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目前还缺少行业规范和政府监督。出于医疗安全的考虑,医生在线上提供咨询服务时相对而言比较保守,疾病的诊疗还是需要在线下进行,这也限制了我们对线上业务范围的拓展。如果未来可以出台更多规范的监督管理政策,不仅可以促进诊疗过程规范化,保护患者权益,也可以帮助互联网医疗平台更好发展。

摘自“丁香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